研讨会现场
6月22日,由长沙理工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新诗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3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诗作者和师生代表共计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新诗发展之路。
据介绍,本次学术研讨的主题为“众语杂生与未竟的转型”,反映了当前新诗流派众多且依然处于转型期的现状。学者专家围绕新诗的发生与合法性问题、新诗传统问题研究、新诗语言问题研究、新诗教育问题研究、新诗的传播与接收研究、重要新诗个案研究等主题展开探讨。
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艺作品,既能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也集中反映了社会变迁,时代风貌。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者应该肩负怎样的重任,新诗将走向何处?
对此,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思敬表示,诗人和时代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新诗起源于五四运动,最重要的特征是自由,从产生开始就带有时代的烙印,新诗不仅是形式、韵律的自由,更是人追求个人自由的体现。新诗的每一次繁荣都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今年是新诗产生一百年,又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诗人应该主动担起新时代的历史责任,创作出能反映时代气象、为广大人民群众发声的诗歌,这样的作品才会成为诗歌精品。
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杨伟军表示,学校一直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新诗研究一直是该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新诗史论包括对穆旦、彭燕郊等的研究。2010年,学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合作开设了“中国诗歌研究”栏目,至今已编出四十余期,发表了一百三十余篇论文。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陈浩凯和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教授易彬主编的新诗研究论文集《众语杂生与未竟的转型:百年新诗研究论集》等作品当日首发。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