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好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的时代之问

作者:杨志新 王贺   2019年06月19日 08:08  中国文化报     480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诗词做出了多次重要指示。我们认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诗词的重要指示精神,要努力站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演变以及当前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角度,认真梳理和回答好当下中华诗词传承和发展需要做出回答的诸多时代之问。


中华诗词传承发展的时代之问


这些问题涉及多个方面,比如,在中华文明的内在发展逻辑中,中华诗词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用?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诗词的重要指示精神发出截至现在,社会各界对传统诗词的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做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新时代传统诗词回归百姓日常生活对当代社会主流文化建构有何积极意义和影响?如何用巨量的诗词文化资源塑造当代社会民众的精神品格、育化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如何看待百年诗词的流变,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传统诗词进入现当代文学史的关键点在哪儿,当前需要重点做哪些工作?如何有效地促进当代诗词的经典化,当代诗词的写作如何呼应时代关切,如何整体评价当代人的传统诗词写作,如何书写和定义当代诗歌美学?如何打捞整理近百年来的诗词文献?如何促进当代诗词的写作和研究及世界文艺的交流?等等。


由“断”到“连” 

诗河流过七十年


20世纪初期,以提倡白话文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爆发,新文学成为时代主流。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诗词,游离在主流文化边缘,艰难而孤独地为民族文化存续一条命脉。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当代中国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身处伟大变革之中,沉寂的诗词走上文化舞台,用中华民族最优雅的方式,黏合新旧文化,一度“无根”的当代文化得以逐步接续强大的民族文化传统,探索构建当代的、民族的话语体系。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文化繁荣发展,包括诗词在内的传统文化逐步回归。周谷城、赵朴初、俞平伯、唐圭璋、夏承焘、王力、王起、任中敏、程千帆、钱仲联等83位古典文学学者发起重组中国韵文学会的建议,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中国韵文学会及其所属诗学、词学、曲学、赋学等研究会,于1984年11月在湖南长沙召开成立大会。而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陆续成立诗词学会。截至1987年,全国已成立400多个诗词组织。1987年,经报请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批准,中华诗词学会宣告成立。在中华诗词学会成立时,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习仲勋等领导以及赵朴初、叶圣陶等文化界人士先后发表讲话或写来贺信,对当代诗词繁荣发展寄予厚望。

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社会变革大潮指引下,中华诗词展现恒久而强大的生命力,涌现众多的诗词创作者和诗词作品。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导下,诗词创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探索古典诗艺与当代生活的融合,有意识推进诗词艺术的发展。庞大的创作体量,引发古典文学、新文学研究者极大关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诗词理论研究成为学术增长点,进入当代学术分科。以诗词为媒介的教育普及活动逐步开展。无论是以诗词学会为主体的诗词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厂活动,还是以大中小学校为主体的诗词鉴赏教程,均颇见成效。2011年9月,隶属于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的中华诗词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传统诗词成为国家文化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步入加快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国家文化政策做出相应调整,诗词迎来最适合的发展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多次提及包括中华诗词在内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党和国家也陆续出台一系列文艺指导方针,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包括扶持中华诗词在内的多种民族文艺形式受到重视。这极大激发了传统诗词的当代活力,诗词成为活跃因子,参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中华诗词创作者与研究者们,脚踏实地做了许多有价值的工作,在诗词参与当代文化建设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例如央视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影响巨大,收视颇高;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斩获第24届白玉兰最佳季播电视节目奖。

在新时代,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华诗词重又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与其他传统文化形式一起描绘和演绎我们的时代与生活。


多措并举

繁荣和发展新时代诗词文化


我们所工作的中华诗词研究院系统梳理了当前中华诗词传承和发展需要做出回答的诸多时代之问,希望引起诗词界学术界的关注,一同思考并做出回答。我们把努力发挥好中华诗词的引领带动作用作为重要的价值定位。抓住诗词发展的主要矛盾,将诗词放在国家文化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努力推进诗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对时代之问,多措并举而且要花大力气去解决。

要巩固诗词发展既有成果,鼓励各领域、各层面深化认识,创新理论。这是着眼诗词本身、推进长效发展的根本措施。梳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诗词发展成绩,系统整理与出版优秀作品以及具有理论深度的诗学论著。同时,鼓励诗词创作、理论研究以及教育传播各领域,开展本领域的专业研讨,努力接续传统,提出问题并深化理论。倡导诗词在政治文化、文学艺术、学术研究以及教育传播等层面的交流活动,在广泛沟通的基础上,推进工作深入开展。

利用多种媒介,推出并奖掖优秀诗词作品、诗学论著以及在诗词发展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人物,营造良好的诗词生态环境,将是诗词发展保持长久活力的重要举措。在现有平台基础上,为当代诗词创作与理论研究开辟空间,积极推出经过严格评判的诗词作品与诗词理论文章。同时,谋划建设国家级诗学论文发表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当代诗学作品,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研究队伍,构建当代诗学话语体系,进而引导诗词创作。倡导严肃、科学的诗词创作与设立诗学论著奖项,助推诗词当代发展。

要加强沟通与合作,促进诗词界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共同思考时代之问,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是诗词发挥当代价值、回归日常生活的必由之路。尝试探索中央与地方的合作模式,从国家文化整体部署的角度,将诗词文化推广开来。要切实做好平台搭建工作,创造属于当代诗词的文化场域,让诗词创作者、理论研究者以及教育活动策划者平等公平公正地对话,破除信息不对等与资源不共享,互相监督,互相促进。诗词创作领域,新旧韵使用、语言风格运用、审美诉求等存在不少差异,也要尽量探讨沟通,互相包容。

吸引更多有效资金,合理配置到诗词发展各个领域,为诗词长效发展提供最大助力。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努力争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向中华诗词有关项目倾斜,鼓励诗词研究者与创作者积极申报课题,促进诗学理论研究向深入发展,提升诗词艺术水准,力求解决诗词发展诸多时代之问。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急需资助的诗词项目,助力诗词创作与理论研究蓬勃开展。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每一滴水都爱着自己的祖国——南水北调工程走访诗歌作品展
  2. 一生只为诗词而来:叶嘉莹先生逝世,享年100岁
  3. 对话熊焱: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向往与追求彼岸那一抹微微闪烁的光亮
  4. 黔东诗人朱良德诗集《像河流进入生活》出版发行
  5. 每日好诗第45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中国作家》投稿邮箱 | 2025订阅
  7. 每日好诗第452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0. 万里相送唯有诗 | 敬挽叶嘉莹先生
  1. 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去世,享年92岁 | 诗歌选
  2.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诗意天下 和而不同”,第九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即将隆重开幕
  5.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肖水:回去要读你们的诗
  8. “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行
  9. 《人民日报》:让文学骏马奔腾于时代原野
  10.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