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灯地、石板桥

作者: 2019年05月08日12:10 浏览:155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昔日缘起:村口东头小石板桥,承载了我们那个不到30户人家的小行政村几代人的情愫!我总想为“母亲桥”写点什么,画点什么,歌点什么,总却以工作忙和无文字灵感为各种借口,迟迟搁笔......时至今日:我曾托付侄儿照几张小石板桥的三视图片子,想画一张歌诵小石板桥天人合一和游子思乡的作品。兹抽出闲余,再也按奈不住内心澎湃的思绪,为我们儿时玩耍过的小石板桥写传记、立功德、作画册、谱乐曲......籍此种种,怅惘万千,无从下笔!小石板桥曾渡穷富无数,如今却孑然一身、杂草丛生、苔藓斑斑、无人走桥。在余辉的映射下:裸露出赤条条的油画金黄。好在桥梁主体结构还算结实;小石板桥是由两个桥墩用白石灰砌成,桥面由3节前后并铺,每节由3条大麻石并排在一起,桥身修长,比例匀称;一共九条大麻石,我想是取九九归真之意吧。小石桥历经风吹雨打、铅华洗尽、岁月悠悠......夕阳西下,燕雀归巢,桥面俨然露出了大麻石裸露粗砾之美,如同修行枯禅一般。至于造桥者何人?可有区志记载?茫茫渺渺无人可考、如同迷津渡口......但幼时曾听母亲和村中长者说过,无法取证。这地原先称为孤灯地,为何称之孤?孤从何来,无人得知!造桥者是本村一富人出资修建:桥成之日,有无文字记载,有无立碑树德。除当事人,无人知晓。每天傍晚时分,那富人点上青油,方便过往行人。此种善行:岁月老人记住了!不知历几劫几世,一则可能是造桥铺路:添福添寿;二则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众人皆说如此。这富人曾孙女考上北京理工大学。母亲常在我们面念叨:看到了么,这是她家上代人积了功德种下了的善因,我当时不以为然,只知聆听,哪晓其中因果,还哈哈大笑!现在彻底领悟了母亲当年诉说时丝丝入扣的情怀,是啊: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宇宙万物相生相克、盛衰荣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个中道果非我般凡夫俗子所能体悟。

   故地重游,回家拜年。

   侄儿志刚:“八叔啊,你再不回村子家看看(97年香港回归,父亲通过自己的奋斗和人脉,带着我们全家从孝感乡去了西陵县城),我们小村就成了一座荒无人烟空城啊!”       

 “为什么”?

 “村子有好几十家在小镇上买了房子了”

“好啊——天空之城,到时我回村包几百亩地做庄主,岂不快哉,不受人王管,不限凤凰辖,但我心里知道,这是我们回不了过去和放不下的今天。”

一番对话:说得好不凄凉!曾经闹腾的小村,如今变成了人少烟稀、草杂树枯、无人走这座小石板桥和桥附近的小路。所以小石桥昔日的辉煌:只能在晨曦和夕阳的掩映下,半露出当年修长曼妙的身段和桥底干涸的沟床。

夜暮降临了,太阳约莫只看见三分之一张小脸了,遥遥垂挂在西边,如同道具一般。长庚星已经出现。家家户户忙着造点心(晚饭):煮饭用的菜油香味,弥漫在整个小村中;袅袅炊烟,徐徐上升,在月牙的装扮下,随着微微的凉夜风,烟搓成了一缕缕丝条,消失在远处如同泼墨的夜暮中。远远望去:小石桥愈显寂然。偶尔一两声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白天能看见的了。听老人们说:小村是块乌龟风水宝地,想来也怪:无论发多大的洪水,都不会淹。至于求证,只能是地堪学和风水师的事了。

夏天的黄昏,村庄虽小,果树不少:梨树、桑树、枣树,梨树和枣树名花有主,桑树则是公共资源。桑子熟透,本村胆大的小伙连同邻近村落小伙子齐刷刷的爬上树去,大快朵颐;胆小的则在树下面用个簸箕接着别人扔下来的桑子,不管洁净与否,塞进嘴巴就吃。那黝黑的桑子汁水沿着嘴角直流至小肚的肚脐眼,形成一层圈水漾起,笑煞旁人。有人则干脆麻利脱掉上衣,把衣服折成一个衣兜来装桑子,然后箭步走向小石板桥,赤着脚丫子和上身,躺在桥上吃桑子。悠然自得。此种场面,使我想起了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情景......

一叶知秋。晚秋时节:偷打枣子和打梨子则是小村伙伴们的看家本领了,常常被枣树、梨树主人撵得一哄而散,枣子和梨子大半落在地上,所留无几。树主人则蹲腰在一旁歇斯底里的失声痛哭,我的枣和梨咧,杀千刀的龟孙。其实树主人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人称闵三奶奶),刀子嘴、豆腐心,现已作古。自我记事起:村里前前后后去世了不下将近40来人......那死亡的白幡,抬棺的八大脚(八仙),还有亲人的恸哭,哀鸣的丧乐,精巧的灵屋,还有道士、和尚念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往生咒》、《超度经》、《解冤咒》、《救苦经》、《弟子经》、《酆都谶》,逢七天还有《报七经》,有村中富者还做普渡、拜七斗。从老人过身、小殓、报丧、大殓、成服、安灵、堂奠、超度、入殓、出殡、送葬、安葬、做七、检骨改葬,这一系列死亡程序,是我孩提记事起:最触目惊心的场面,漫天飞舞的火纸冥钱随着秋风纷纷下落,如同漩涡一般;枯枝矗立的昏鸦,一双眼睛盯着送葬的队伍,嘴里不时发出鸦、鸦、鸦的语音;人群中的气氛几近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凭添使人惆怅万分!生平第一次感觉到眼泪对亲人的份量是那样的让人撕心裂肺......但使我生奇的是,华夏民族逝者出殡要放鞭炮,后来听母亲说:“那是让逝者走得热闹点”

而各家各户则忙着扯落花生、烫豆丝(方言称做豆折)、打糍粑、做鱼面(捶鱼)、做鱼糕则是腊月的事了。

树叶落尽了,树枝光秃秃的,猫头鹰则是树干唯一守候;荷塘残荷如同伛偻老叟,铅华褪尽,圈缩成一团,不远处小石板桥流水淙淙,在满月的映照下,这一切像婴儿般入睡,安祥、静宓、恬淡......

转瞬即逝,银装素裹。

雪花随着凛冽的寒风,似冰雪仙子纷至沓来;整个小村庄被装进了雪堡和冰堡。树枝和屋檐结满了冰条,家家户户忙着清扫门前积雪和屋檐上的厚雪;老人们常说:厚雪压顶,不吉利。这使我想起了各人自扫门前雪,那管他人瓦上霜。小伙伴们则玩起了捏滚雪球,堆积雪人、设网捕雀、猎抓野兔,远处小石板结冰太厚,胆小者无人走桥;胆大者则在桥上匍匐前行,天空中铅灰色的云块,如泼墨一般。做鱼糕则是准备年货的形式之一,是用来在初二、初三招待拜客,也有逢红白喜事用鱼糕做成“鱼糕席”, 鱼糕席十道菜中,头一道菜就是鱼糕。做鱼糕多半是在夜里进行。其鱼糕做法程序,我隐隐约约记得父亲和我们说过:将新鲜鲤鱼去刺去皮,猪肉去骨剔皮,均剁成肉浆,将苕粉、清水、食盐按比例放入盆内与肉浆搅拌,加入姜末、葱花等佐料,制成圆形或方形,放入蒸笼,用劈材猛火蒸15~20分钟,鱼糕出笼后切成长方片,堆在花碗上,呈宝塔形、然后浇上肉汤,接着在鱼糕表面撒上一层葱花,蒸熟后还未端上桌面,便已清香扑鼻。细眼观去,黄、白、绿三色相间,非常好看;尝之,则更是清香滑腻、唇齿流芳。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关于鱼糕起源,我翻遍古往今来所有典籍,找到了答案,春秋战国时期:相传楚王嗜鱼成性,但又时常因鱼刺卡喉咙而恼火,许多厨师因此而成了刀下鬼。后来,有一赤壁厨师在剖鱼时意外发现鱼刺很容易和鱼肉分离开来,于是把分离出来的鱼肉和猪肉混合,配上佐料剁成泥,蒸成块型。楚王食之,惊喜不已。鱼糕从此问世,而且名声大震。从那时起,厨师告老还乡把技艺传流到民间后,人们把鱼糕捧为“天子宴席”的佼佼者,难怪在西陵,“鱼糕席”十道菜中,必须要有鱼糕是有来由的。而鱼糕在湖北就有好个版本:西陵鱼糕、荆州鱼糕、白果鱼糕、赤壁鱼糕、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我欣喜在鄂菜中,鱼糕居然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三九四九,尖刀不如土。

燕子来了,花儿开了,树草绿了,小麦高了,泥土香了,大人忙了,小孩乐了,一切显得那样的生机盎然......唯独小石板桥依然寂寞如雪!这正如我们:忘不掉的昨天,放不下的今天,想不完的明天;你所厌恶的昨天,是那些死人向往的明天;你所浪费的今天,是那些死人忏悔的昨天;你所空想的明天,是那些死人追求的今天。所以我们只有三天时间:昨天、今天、明天......这正如故乡的小石板桥:走的人多了,就是桥,走的人少了,就是熬......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