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头条诗人 | 柏桦:双城记

2019年4月第4期(总第171期)

作者:柏桦   2019年04月12日 17:19  中国诗歌网    1630    收藏

 

3b0bf4662ec0f2d19a801d20e7f4f44

 

诗人简介

 

柏桦,1956年生于重庆。现为西南交通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诗集及学术著作多种:《望气的人》《往事》《左边——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史记:1950-1976》《史记:晚清至民国》、英文诗集Wind Says(《风在说》)。近期出版《革命要诗与学问》《一点墨》《为你消得万古愁》《惟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柏桦诗选集》。



双城记(组诗) 

柏    桦

 

在巴黎(节选)


    嗨,克里斯蒂娃(Hi, Julia Kristeva)

  

黑板。每天。嘴。

活着免了死的解脱。

是谁说过

“金属成长,灵魂成长,虚无成长。”

 

你还在呼吸……

带着行李与决心

能指大海、能指天地、能指星群

我听见另一个人的声道快感

 

现在是女性细节时间

你那咳吐式语言——说:

人的身体是一个感性文本

上面竖起象征和主体动乱

 

“写作是一门艺术,

它扎根于恐怖与卑贱。”

它唯一表述之卑贱——

诚实过头!肠子悔青?

 

你又说,

“女性具有攻击性。”

“法国似乎在坚守一种古风

……迷人却不真切。”



    路易十六之死

 

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路易十六的头颅滚入装着糠的筐里。

  ——题记

 

人总在寻找与自己命运相同的人。

路易十六临死前,亦不例外;在

书中(大量的),尤其在休谟写的

英国史里,他读到许多被废黜国王

的事迹。其中还真有一个被处死了。

 

剩下的日子已屈指可数,一天,他

对他的律师说:“我本着良心向你

发誓,我以一个要死的人向你发誓,

我一贯想的是人民的幸福,我从来

没有起过与人民为敌的念头。”接着

 

他仅提了一个要求(处死前),“再

宽限三天,我想自由地和妻子儿女

待在一起。”但与家人见了一面后,

路易冷静下来,他在监室里不停地

踱着锥心的方步:“我决定不见他们了。”

 

受刑前夜,他居然睡得很稳,直到

清晨五点,被仆人(遵他嘱咐)唤醒。

吃完临终圣餐后,他把一枚指环、一

块图章、几根头发交给仆人并以镇静

的口气对来者说:“我们走吧。”鼓声

 

早已在远方低沉地响起,兼杂隆隆的

炮声和嗡嗡的人声,路易登上了革命

广场的断头台,突然,他转向左边,

滔滔说道:“我是无罪而死的,我宽恕

我的仇人;你们,不幸的百姓们……”

 

鼓声更加猛烈地敲击,盖过了他的声音。

三个行刑手有力地架起他。十点十分,

他三十九岁的生命结束了。“一个最善良

又最软弱的国王,经过了十六年半一心

谋求幸福的统治之后”被他的祖国斩首。



    轻阴中的Marcel[1]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听听

绿色的李子,蓝色的李子,金色的李子

 

还有吗?晚餐使她的面色更加红润……

秀色可餐(张枣偏爱)快变,Marcel,

书房绝对干净,家具有一种恐惧

你会去到哪里?“我在少女们中间。”

 

看她右胸生了一个火疮,今晨消肿

——脓被挤出(似细细的白蛆或牙膏)

 

那退烧美人感到高兴。一场秋雨,自然

活着,而李子死去。Marcel!你说什么

“我死后,这些圆形的隆起的悬崖,

这大海,这月光,这天空还会在……”

 

注释[1]:Marcel,指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Marcel Proust),20世纪法国伟大的小说家。



    夏日读杜拉斯

 

“玛格丽特在厨房缝衣服

天花板上吊着一个灯泡”

 

书是黎明,日记是黑夜

她越特别,其实越普通

 

怎么还是无用?但有时

一杯茶而非酒就会革命

 

“浴缸是具白色的小棺材”

自由童年则是贫穷童年

 

有人强大到自杀

有人卑贱至傲慢

有人忧伤如阶级

 

人平庸,人写作,人耻辱

夏天,为什么总是夏天

生活的幻觉会令你害怕?

 


    法国美

                ——读刘楠祺译《恶之花》

 

法国之春携女巨人,携尸体诗人

这哪是什么张力问题,是攻击性!

肥臀[1]1846在巴黎(还不在高密)。

 

美是难的吗,希腊?美也是怪的——

1855年——这句名言从法国传来。

我敢肯定它出自某个社会主义者之口。

 

厌倦起源于遗传基因,与政治无涉;

以忧郁和理想开篇,那是一种端庄。

“那比冰和铁更刺人心肠的欢乐啊”!

“我一直觉得做个有用的人很可恶。”

 

注释[1]:“肥臀”,也指《丰乳肥臀》,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高密,地名,莫言家乡。

 

 

    想到……

 

想到瓦雷里,就想到他海滨墓园的诗歌……

他那“法国南方故乡深夜沉钟的回音”……

抽象的抒情,这里藏点,那里露点……

 

想到魏尔伦,就想到他正午秘密的催促

他那“高高的树枝形成……半天的安宁”……

肉感的细节,这里减点,那里加点……

 

想到维庸,就想到他的肺,他翕动的脾脏……

他那在阴湿监狱里写下的《绞刑犯谣曲》……

六百年后,我真想你写的书有一种海洋美……

 

而谁猜得出那飞鸽的未来?雨果吗?我想到

诗人的幼年,保留在他内心最神秘的回忆——

“灯下读书的祖父”传说中凶年的儿子……


 

    写  作

     ——以瓦雷里的方式

 

物理学之后是形上学,自然学之后是伦理学

注意!“只要听到赞颂道德,雨果很不自在。”

爱是多么自然的事,自由生活就是惊险生活!

 

诗歌也不是领先,是避开,更不是不朽,是

音乐!它突然把你固定在了那儿,活在瞬间!

或活在二十年后,“否则你就被判诗歌死刑。”

 

注意!无论下面这句话是谁说的,都该记住:

“有一个寻找的天才,就有一个发现的天才;

有一个阅读的天才,就有一个写作的天才。”

 

注释一:诗中引号内句子,皆出自法国诗人瓦雷里。

注释二:为何说诗歌活在二十年后?这里是指瓦雷里停止了诗歌写作二十年。


 

    在巴黎

 

摄影师亡命天涯[1]二十七年,

他住机场附近,离城很远。

马奎斯[2]住Cujas旅馆隔壁,

龙沙!在法兰西学院门前——

有个阴郁人写喜闻乐见诗,

吞三口酒,也吞三口颓废。

 

正午,像数学家一样漫游

在我递来的一张小纸条上

转世瓦雷里写下Tilleul。

 

巴黎多少金不换来自温州?

(还不包括包包和其它皮具)

为什么坏人总藏在卢浮宫

广场黑车里?大舌头黑男人

一个,假埃及黑戒指一枚——

他说他喜欢他的上海女婿。

 

探寻怪书对弱者是危险的!

侦探很矮但好像不怕危险?

夜复夜,他喜欢独吃中餐。

 

忘掉吧!中法条约和清朝,

去追求本质:干净床单里

一个年轻的裸体。在巴黎

爱打扮的人垂死前也打扮……

(威斯坦开始写日记,列

出一些暗示性名单)在巴黎

 

人绝不会因头发的颜色被

起诉,我毫无目的地闲逛,

上午,我发现了谢甫琴科。

 

注释[1]:亡命天涯的摄影师,指我早年认识的成都摄影师高原,他已在巴黎生活了二十七年,目前住在戴高乐机场附近,离巴黎市区很远。

注释[2]:马奎斯(台湾译名),哥伦比亚作家,中国大陆译成马尔克斯。他在1980年代贫瘠的中国文坛爆得大名,人见人爱(唯我除外)。他某年曾在巴黎Cujas旅馆隔壁的一家旅馆住过,旅馆名我记不得了。

注释三:龙沙(Pierre de Ronsard,1524-1585),法国诗人。2016年3月,我逗留巴黎期间,总爱在法兰西学院门前流连,观看那里古老的椴树,也欣赏静立在那里的龙沙石像。

注释四:“Tilleul”,椴树。

注释五:巴黎索邦大学旁, Cujas这条小巷里,有一家温州人开的中餐馆——中华楼,从其菜单知道许多菜名叫“金不换”,如金不换鸡,金不换鸭,金不换虾,金不换牛肉,金不换田鸡……

注释六:从《奥登传》知奥登开出的暗示性名单:“我在德国有过的男孩:1928-1929:皮普斯、库里、格哈德、赫伯特、过道的陌生人、(酒吧名不可辨)陌生人、科隆陌生人、(酒吧名不可辨)陌生人、奥托、我怀念的(名字不可辨)。他不和气而且很脏。另一些很好。”转引自《欧洲同性恋史》,商务印书馆,2009,第186页。


 

    瓦雷里小像

       ——在法兰西学院门前的回忆


德,细妙而矜持,

风灵转世瓦雷里?

 

阳光下那法国人

打开电脑,工作……

 

闲适充沛的一日,

诗是神来的数学。

 

注释一:瓦雷里(Paul Valery,1871-1945),法国诗人,法兰西学院院士。

注释二:诗是神来的数学(inspired mathematics),庞德(Ezra Pound,1885-1972)的一个诗观。



    在巴黎(二)

 

巴黎与黑人协调,

与中国人协调,

与印度人不协调……

某特立尼达男人在巴黎

艳遇了芬兰女人,

协不协调?

头顶越亮,头发越稀;

年轻诗人!我请求你不要发胖。

 

还是在巴黎吗?

毛姆总算说出了一句名言:

“美有点让人讨厌。”

但并非一定在巴黎!

知识分子才爱思索生死问题……

但并非所有国家的宗教人士

视生死问题为例行公事。

 

来了,

天文数学家在巴黎仰望星空,

指出了曼德尔施塔姆恒星。

时光如飞——

我们为见面而准备的老年,

只为一见面就老。

 

说明:此诗每句都在说一个人(其中唯有毛姆一句被明确点出)。但我并不想一一对应指出。在此,仅指出三个:一是奈保尔(V.S.Naipaul,1932~2018),“某特立尼达男人在巴黎艳遇了芬兰女人,协不协调?”二是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数学教授Chenciner Alain,现在巴黎天文馆工作,“来了,数学家在巴黎仰望星空,指出了曼德尔施塔姆恒星。”三是吾友,诗人杨键,“来了,时光如飞,我们为见面而准备的老年,只为一见面就老。”

 


    西南方的光亮


你说不按感觉,按记忆来表白:

法国比中国小但比中国复杂。

 

西南方的光亮到西南方的语调

我的语调里有两种社会主义。

 

纯洁是闻一口暖和的煤油气味

纯洁绝非污染的一种可耻形式

 

这里面有一个阶级听觉的问题?

“实际上,只有童年才有家乡。”

 

注释一:“纯洁绝非污染的一种可耻形式”,参见罗兰•巴特《西南方向的光亮》:“气味一完,反而就好像城市污染的发展正在驱赶家庭的温馨,就好像‘纯洁’反而是污染的一种可耻形式。”(《罗兰•巴特随笔选》,怀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第331页)

注释二:“实际上,只有童年才有家乡。”出处同上,同页。



    在巴黎(三)


永恒的俄国北方星空晴朗,

天边闪着电光和北极光……

世事难料,我开始了流亡

从敖德萨到君士坦丁堡,

再到普罗旺斯,又到巴黎。

未雨绸缪,任何时候都有必要吗,

蒲宁?

 

“我现在觉得自己只有二十岁”

心想着幸福也没忘眼前生活,

那天,长围巾一寸寸被扯出来,

就像解开一个木乃伊。

 

整整二十年,在巴黎

我零星写作,不想说话

后来,为什么我写得很多,

说得也不少?

 

注释一:“长围巾一寸寸被扯出来,像解开一个木乃伊。”见陈东飚译纳博科夫《说吧,记忆》,花城出版社,1992年,第244页。

 

 

忆柏林(节选)

 

    柏林来信
 

在柏林,Kumiko家的花园里

我见识了一地嫩绿的核桃

那天下午,凉气感人、室内安静

我们畅谈着生活……

从一册书里,我们甚至找到了

日语中精致的白居易

 

突然,她老年的眼光美极了

正迎向今后岁月的某个人;

突然,天色转暗、寒风叩窗

一位年轻的注定要来的中国人

他为我们带来了朗读

带来了更多的风景与前程……


 

    柏林,1927年的事

 

说到柏林,我会想到矿冶学院

想到浓荫下的马路,跑步的人……

以及认为时间就是金钱之列宁。

 

1927年,我小心地在冰上走,

Pankow的冻苹果裹在羊毛毯里;

我不是5点走的,是下午4点;

 

“想想我在冷天漫步耗去的气力!”

想想“德国,写作唯一的要求

是结论。”我说你就干脆忘了吧

 

《单向街》中有关皱纹那一节。

尽管她的生活真不该如此艰难!

尽管我的白发在这里带着静电。

 

 

    忆柏林

 

我将何时忆起柏林,

十七年后?Michaela

“那长椅的木板接近腐朽,

脚下深处是胭脂的河流……”

它结冰前夕的美,真无与伦比

 

你还将愿意吗,霍达谢维奇!

百年后的情侣们依旧拥抱如雕塑!

我合上书,像漫步街头的人不眠不休。

 

整整两个月,每临黄昏

我都会念念有词,Sascha,

人的一生终归有多少次呼吸……

酒精不停地刺激着我的鼻子

我又会忍着怎样的重病啊,柏林!

一座铁路桥,一株赫塔•米勒的杏树。

 

注释一:“那长椅的木板接近腐朽,脚下深处是胭脂的河流,”见南开大学谷羽教授翻译的纳博科夫诗歌《夕照中》。

注释二:霍达谢维奇(1886-1939),俄国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

注释三:Sascha,一位研究马雅可夫斯基的俄国学者。

注释四:费特也写出了惊人的一句:“隐忍着重病,我的白杨。”(见费特《白杨》)

注释五:赫塔•米勒(1953-)罗马尼亚裔德国小说家,诗人。

 

 

    回忆玛丽•安,兼忆蜜谢依娜

                                                 ——和布莱希特


高天亮蓝,Pankow入秋

布莱希特在一株李树下回忆:

玛丽•安,吾爱;我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别人的生活……

有何秘密呢?人,转瞬即逝

宛如那朵云数分钟后便消失。

 

在柏林,让我想想,十七年前

蜜谢依娜,你还记得那晚吗,

你第一次来听我朗诵夏天……

结束后我把这些诗送给了你。

 

再后来秋天结束了,离开时我在想

幸好,那风神是一头金发,如你!

幸好,并非只有亲爱的领导

不眠听电台,因风恨西德……

 

注释一:本诗题目前一半取自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 )一首诗的题目:Remembering Marie A 。

注释二:Pankow,地名,位于东柏林。

注释三:“宛如那朵云数分钟后便消失”,化脱自Remembering Marie A (《回忆玛丽•安》)中一句:And yet that cloud had only bloomed for minutes 。

 

 

    林雄辩

       ——三赠臧棣

 

为了同情你!

为了同情德意志的误解!

              ——尼采《答复》

 

冬天草枯,人觉暖和,心安理得

若是再逢闲身,那就更加畅快了……

可幻觉柏林好冷,夏天从来急得很

吾国因现代性,不,因现代化更急!

没闲,缺了丛书和协会如何入门?

勃兰登堡门前站着几个中国新诗人

 

什么,真有个意大利诗人蒙塔莱!

什么,真有个三藩市也可以御用!

弄不好要搞砸的!亲爱的托马斯

莫非杨•瓦格纳也读《儿女英雄传》

“黑翅膀,那个男人一路呼啸而过”

一种对败者的羞辱:戴花擦脂抹粉。

 

胜者为谁,臧棣兄?Sabina?可惜

酒媒子逗引水米无交人来一场雄辩——

杀人不过头点地,某十三妹惯打硬汉

 

 

    从柏林看东方

 

在柏林,理发很贵,眼镜很贵,说话不贵,按摩不贵……Pankow树木古如铁,灯下影子先于你进屋。人间还有什么值得人去看的呢?在东方,花园里的蛇如波浪起伏,好看,蛇飞起来好看。

——题记

 

离去是为了来到。革命是因为渴望。

风吹病梨落,东柏林至今还在1997年

Kumiko来Pankow听那莫斯科教授说下午……

(东方婆婆妈妈要保卫祖国,执勤!)

 

从来春蚕老了变成茧,哪来断背之蝶?

无论有儿无儿,从来白头人作白身归。

自由的感觉!远的东西近了,近的远。

 

欢娱牢落事,无限少年意,一个对称。

四年风景忆江南,飞飞,一箭光阴——

向西!向西是因为杜尚别有我一位兄弟。

 

注释一:柏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同性恋之都。希望这个提示有助于阅读。余不赘。

注释二:“欢娱牢落事,无限少年意”,参见白居易诗《杪秋独夜》。 

 


    来自东德的术语课

 

《窃听风暴》关心的是他人的生活。

                      ——题记

 

吉姆[1]

窗帘迎风飞了起来,有条活命

头发迎风飞了起来,有个燕窝

剑桥大学有什么军事作业价值?

 

Stasi[2]

当然有部《政治作战工作辞典》

有欧派克[3](而非欧佩克)——

作战性个人管制档案,谁是谁?

 

什么!

启蒙部(Aufklarung)即侦查部

OV最高级作业,全面性作战个案

 

IM

——线人——一个永恒的污点——

成熟极权主义的一种静默腐败形式。

 

注释[1]:吉姆(Kim Philby,1912-1988),系英国剑桥大学间谍圈(Cambridge Spy Ring)中知名的第三人(The Third Man)。

注释[2]:Stasi(斯塔西),东德国安部(MFS)的俗称。

注释[3]:欧派克,OPK,Operative Personenkontrolle,作战性个人管制档案。

注释四:欧佩克,OPEC,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石油输出国组织。

注释五:IM,Inoffizielle Mitarbeiter,线人。

注释六:“成熟极权主义的一种静默腐败形式”, 见(英)加顿艾什(Timothy Garton Ash)著:《档案:一部个人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第12页。

 

 

    柏林晨景

 

主啊,这些事的结局会是怎样呢?

去吧,但以理,这些话已被封印……

——《旧约全书•但以理书》

 

那曾有的气味要等到八十七年后

某个五月的早晨才能被我精确嗅出

那死去的声音是活的,每分每秒

都来到我的耳畔,不停地讲述……

 

那司机扛着半边冻猪肉,弓身穿过

人行道,快步踏入屠夫红色的肉铺

看见这幕晨景的人,为什么不是我?

 

纳博科夫!这是韶华易逝的柏林啊

一个想说声“谢谢”的柏林,合上书

高兴之余,我想起旧约漆黑的开头……

 

注释一:本诗第二节,说的是纳博科夫一个清晨在柏林的观感。诗并非总是“忧伤的玫瑰”等待着诗人去发现,他能够从正在工作的人的平凡行为中见出美:“骑着三轮车的脏兮兮的面包店伙计啦,把邮筒清空的邮递员啦,甚至那个正在把牛肋肉卸下来的司机”。

但是也许最好看的是那些肉块,铬黄色,带粉红色斑块,一圈一圈的涡形图案,它们堆在卡车上,那个系着围裙、戴着皮帽、后沿披挂到脖子上的人正把每片肉块搭到背上,弓腰将它从人行道上搬到红色的肉铺里去。(参见博伊德:《纳博科夫传:俄罗斯时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331页)



    童年蓝

 

初到柏林,她两眼生辉如

看客;但活着也是个壮举

黄昏时分她感觉呼吸困难。

困难里,悲伤从来不感人

只令人愤怒!至于“辉煌”

请莫乱用,欧洲是黑色的!

 

我说过诗人是分神的人吗?

我的心跳“从不令我分神”

我说过生命的任务是求生?

求生不是任务,只是本能。

 

当那湿火花到来,菲利普

水消磨着水,命消磨着命

柏林一如既往地匀速运转……

她死后的天空出现童年蓝。

 

注释一:“当那湿火花到来”,参见Philip Larkin诗歌《针刻》(Dry-Point):The wet spark comes, the bright blown walls collapse(“当那湿火花到来,那吹亮的四壁垮了”)。


 

内容选自《山花》2019年第4期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直播预告 | “《诗刊》编辑面对面”对谈
  2. 《我们劳作在大地上:叶小平的诗》 | 新书上架
  3.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4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中的工业美学
  8. 第445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0.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1.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2. 古都秋菊芳菲时 诗人兴会更无前
  3. 青春诚不悔,诗意耀中原——“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系列活动侧记
  4.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我与“青春诗会”的故事征集启事
  7.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 《诗刊》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赴河南开封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10.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