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和由《诗刊》社主办的专业诗歌类互联网出版平台,中国诗歌网上线运行三年来,一直以建立“诗歌高地 诗人家园”为宗旨,肩负着把握诗坛动态、引导诗歌风尚的重要责任。为做好媒体融合发展工作,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中国诗歌网将对数字平台(包括PC端和移动端)进行升级改造,并加快推进《诗刊》社融媒体建设步伐。3月21日上午,在《诗刊》社主编李少君的部署下,《诗刊》社中国诗歌网举行座谈会,邀请中央融媒体单位、网站运营和技术支持方面的专家参加,听取中国诗歌数字平台融媒体建设的意见。《诗刊》社副主编王冰、《诗刊》社主编助理霍俊明、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等出席了会议。阿里巴巴集团公共事务部总监刘毅、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专家夏国兵、中国青年网副总裁金锐及北京泽元迅长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育春受邀就中国诗歌数字平台的升级改造和《诗刊》社融媒体建设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诗刊》社副主编王冰谈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王冰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明了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中国诗歌网如何顺应全媒体时代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指引和行动指南。
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向专家们介绍了网站发展现状。他表示,三年来,中国诗歌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注册诗人18万余人,各终端累积用户逾50万人,网站页面访问和诗歌投稿量持续增长,累积收到投稿逾300万件。中国诗歌网的发展速度超出预期,网站技术升级和业务优化迫在眉睫。为建设好诗歌阵地,发挥好引领作用和导向作用,迫切需要以融媒体发展的思路,不断提高平台技术含量,拓展业务范围,融合多媒体优势,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打造诗刊自有品牌的融媒体传播阵地。升级改造后,中国诗歌网将利用大数据、微服务等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为诗歌界提供统一的融媒体平台,有望建成一个千万级的诗歌数据库和百万级用户的传播矩阵。
座谈会上,专家们纷纷对中国诗歌数字平台的升级改造提出了极富建设性的看法。专家们表示,融媒体时代快速发展,党和国家正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在这样的环境和趋势下,作为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的中国诗歌网对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是非常必要,是切合实际的;中国诗歌网作为独一无二的拥有数百万诗歌稿件的平台,其诗歌大数据资源库是核心,需以此为基础构建从运维到应用的整个管理系统,平台有必要从内容、渠道、技术、组织到运营实现全面改革与提升。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新任务为中国诗歌网平台提出了更高层次、更为严峻的要求;对中国诗歌数字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是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一步。此前,《诗刊》社与中国诗歌网已明确融媒体发展方向,多次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新设了“新时代歌咏征集专题”、《诗刊》中国诗歌网投稿专区和“中国诗歌网精选”等栏目,这些措施打通了纸刊与网络平台,在发挥纸质刊物影响力的同时,又充分利用了网络媒体在促进诗歌传播推广方面的天然优势,已初见成效。
与此同时,《诗刊》社及中国诗歌网全体人员也充分意识到,媒体融合不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简单相加,要真正搭建全媒体平台,需要正确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深刻把握全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依托技术手段,做好顶层设计,继续为广大诗人和诗歌爱好者提供优质而丰富的服务,起到引领诗歌风尚、推动诗歌创作的积极作用,营造美好的诗歌氛围。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