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会海报
17日下午,合肥长江中路安徽图书城四楼演播大厅,一场新书分享会的气氛有点“燃”!
这本新书引人瞩目:获得鲁迅文学奖的诗集《九章》新推出中英双语版。
这场分享会的两位主角更是瞬间成为在场读者的焦点。现居美国波士顿和北卡两地、飞越大洋而来的哈佛才女梁枫,现居合肥的著名诗人、鲁奖得主陈先发,因为这本新书与合肥读者促膝而谈……“来自裂隙的光线:鲁迅文学奖获奖诗集《九章》中英双语版新书分享会”!现场主持是安徽电视台著名主播陈茜。
诗集《九章》中文版、诗集《九章》中英双语版、梁枫译梭罗的《野果》
译者梁枫接受采访时讲述了她翻译《九章》的一些精彩细节……
“2016年2月的一天,农历腊月二十八,我在香港结束了一段繁忙的工作,准备飞往波士顿回家过年。当天,飞机因机械故障迟迟不能起飞,坐在机舱里等待的时候,我在微信上问了陈老师一个问题:《膝上牡丹花》,牡丹是单数还是复数?他回复道:单数。
当天飞机最终未能起飞,所有乘客下机在香港停留一晚,次日换了一架飞机方回到美国。就在这一个独自滞留香港的百无聊赖的夜晚,我翻译了《九章》中的第一首诗,《膝上牡丹花》。
……
一个月前的一个晚上,我第一次把这本书在手里,当时我坐在美国家中的壁炉旁边,心情出奇的平静。只觉天高月朗,水落石出。数年磨此一剑,虽然说“怀揣秘密的感觉很好”,但此刻已真身浮现,也只好由得世人检阅了。
《九章》一书,从初译、到反复修改和校对,历时近三年。这144首译作 ----其实原本译的数量要更多,成书时删去了一部分 ---分别完成于3大洲22个城市的凌晨、深夜和周末。(其中有:北京、香港、台北、德里、东京、波士顿、北卡罗利、纽约、拉斯维加斯、缅因州阿卡迪亚保护区、新罕布什尔州怀特山脉、旧金山、芝加哥、多伦多、巴塞罗那、慕尼黑、巴黎、伦敦、达沃斯、哥本哈根、赫尔辛基、阿布扎比。)我自己翻开这本书时,仿佛还嗅得到扑面而来的22个城市迥然不同的气息。”
毕业于哈佛商学院MBA、现为一家全球500强跨国企业高管的梁枫说,自己从十多岁时就与陈先发诗歌“结缘”,对其作品有独到的阅读体验。
“陈老师年少成名,早期作品中有一股夺目犀利、几乎不可能错认的天才之锐气。十来岁时我读过的一些句子,记住了很多年。比如,一片刀锋//在生锈的前一夜//突然怜惜自己的光芒……随着《写碑之心》、《黑池坝笔记》的完成,他愈来愈沉潜厚重,及至《九章》,已经完整地呈现出了另一种气象。那种气象,大概是深厚中的体恤。”
梁枫在回答读者提问中,深入地谈了对汉语诗歌翻译和《九章》之译的体会。她说:
最近几年,汉诗外译的活跃度较高,渐渐在形成一个小气候。那么接下来如何呢?我想,在完成了对一首诗的意义内核的忠实、完整、无误的转换之后,译者要专注于在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语言的密度。脱胎于唐诗宋词的汉诗语言,天然具备更高的密度,更为精炼,更为紧衬。介词可省,人称可省,动名词混用,文无定法,更无时态之纷扰。中式审美讲究字字珠玑,饱满圆润,如落玉盘。相比之下,英文以逻辑清晰为本源和要务,凡修饰限制、主从归属、转折连接处,多半要交代清楚,含糊不得。译者们大概都曾面对满纸的of 、that,和因此导致的诗形之松散乃至诗意之稀释而心生沮丧。如何让译诗“绷紧”,让语流连贯奔涌,这是译者们需要反复试验,不单靠技巧甚至还要依赖些运气方能处理好的一个难题。
二是语言的声调。中文有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英文也别有洞天。唇齿并用,长短音交织,重音错落有致,元音辅音开阖自如。英文诗歌之诵读,也因此别有一番缠绵不尽之意味。欧美当代诗歌存在一定的散文化倾向,在某种程度上丢失了英诗传统的声调之美。但作为译者,不妨谨记英诗中所赋予我们的大量资源和工具,在适当时刻加以运用,不失为有益的尝试。
《九章》中的《冷眼十四行》一首,就是我自己的一个尝试。采用的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格律,每行十个音节,韵脚为ABAB, CDCD, EFEF, GG。不妨借这个机会,给大家朗读一下这一首:
Sonnet on Casting a Cold Eye
To the orange full moon slides a sparrow
Solemn in the pond its shadow projects
A young Zen master explains each shadow
So tired he feels that he now reflects ----
Embarrassed as he can hardly appease
Various, controllable tones in his words
As start and finish lines never he sees
In this quiet world where mankind still herds
He knows he cannot complete this silence
While his identity will never flee
Like cherries cannot pause their existence
He is embarrassed for a cherry tree
He sees on the arc dead men motioning
All damp rocks seem to be awakening
三是语言的气息。东方审美含蓄细腻、静水深流的特质,再加上好诗特有的氤氲缭绕,无形可依、却又无孔不入的力量,要求译者从技术层面的细节中脱身出来,在枝繁叶茂的一笔一划之外,呈现整体的精神气韵和美学气息。像陈先发老师所说,这大概就是语言的善,像“刚剖开、香未尽的柠檬,”一首好诗的气息总是这样扑面而来,瞬间笼罩人心。将它归于语言的机锋未免过于片面和投机取巧。它更像是诗人自身的磁场,引起某种邈远但不容错认的共振。于是,“写作即辨认。”因这气息源头不清、来历不明,要把它在另一种语言中复制出来,是对译者的极大考验。哪怕是最最虚怀若谷的译者,也会在此刻领教“我终究不是他”的一丝惆怅。
梁枫用英文现场诵读了短诗《冷眼十四行》,其起伏优美的语调和精妙的译文引得现场读者大声喝彩……
陈先发在即兴发言中说:“世上有两种相遇。比在生活中相遇更深刻、更美好的,是语言中的相遇。写作中,人的内心是更加敞开的,在现实中难以尽言、或难以言尽之事,在语言中会得到充分的释放,所以在语言中有一个更真实和更完整的自我。我感谢梁枫,在与我语言的相遇中,以她的天分和汗水,让我在另一种语言中呼吸与存在”。
安徽省作协主席许辉、评论家何冰凌和黄涌等人也谈了对陈先发诗歌的认识。梁枫和陈先发回答了合肥民间读书会组织的提问。
部分嘉宾合影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