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诗的色调
作者:刘忠亮 2019年03月14日 15:24
301 收藏
1936年5月16日
作者:【西班牙】巴伯罗·毕加索
黄颜色味道的芳香也不再落到绿色的声音上魅力叹息着碰触到玫瑰哈哈大笑香气的目光从空白模特的蓝色中消散从被炎热的叫喊得盲目的光线中蒸发的歌唱的液态鸽子在清凉的空气中映照它的肉体敲响从寂静中扯出的时辰空缺的如此温柔的警钟
(余中先翻译)
毕加索的画和极少的诗都反映他立体的艺术变形(变形比立体更深藏诡秘)这种艺术变形就像馒头变形花卷变形面条,菜和馒头变形饺子。艺术的根本就是用来表达和欣赏的变形确实能给人带来新奇和不一样的感受这种诗歌形式变形的意义它突破了很多语法的束缚让诗人驾驭语言的过程更自由这是这种诗歌形式的好处诗人的心灵状态得到空前的解放,也隐隐地感觉到毕加索的诗歌形式与中国古体律诗的表现方式有着奇妙的联系都是用物象达到意境的不可言说。譬如唐代温庭筠 《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创造出“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的身临其境,再看在毕加索的诗中芳香为黄颜色,声音为绿色,魅力可以叹息还可以哈哈大笑而香气还可以有目光确实意象斑斓璀璨。这也是立体派绘画大师毕加索的魅力。从另一个艺术鉴赏方面来说一副优秀画作或诗只有技法的斑斓璀璨是不够的画作的美和意义并不在色彩之中我们要欣赏的是艺术反映出的震撼和惊喜。“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就体现出了悲故乡令人震撼的深秋早行之清冷。
为方便读评把这首诗给大家分一下行间再标一下中心词就会在夺目的色调中显现出根本的枝干。我们发现了更多的修辞我们可以删繁就简就好读多了也更好理解了一些。
1936年5月16日
黄颜色味道的(芳香)
也不再落到绿色的(声音)上
(魅力)叹息着
碰触到(玫瑰)哈哈大笑
香气的(目光)
从(空白模特)的蓝色中消散
从被炎热的(叫喊)得盲目的(光线)中
蒸发的歌唱的(液态鸽子)
在清凉的空气中映照它的(肉体)
(敲响)从寂静中扯出的时辰空缺的
如此温柔的(警钟)
变形艺术形式可能有它的不足和缺陷就是陷入炫技的泥潭和对艺术理解的玄化。
想一想一首诗不分行甚至还要用两种语言写这真够艰难的了这多少有点像布置出的立体画面,毕加索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这个回答就是毕加索绘画艺术的诗歌实践。
译者余中先先生评价说:毕加索诗如毕加索画,也如诗人画家其人,想象丰富,词语奇怪,形象诡异,逻辑混乱,很有立体意味”。
译者余中先先生说:“他的诗歌基本上没有标点符号,只有极其个别的一两处有逗号,还不知道是不是笔误。”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