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如常
代 薇
鸟看见我了
清晨
一只素不相识的鸟
来探视我
它站在窗前,看着我
令我的内心充满
隐秘的恩情
我终于可以肯定
这世间,除了它
再没有什么
能够让我受宠若惊
一棵开花的树
在山里
看见一棵树
繁花似锦
美得那么偏僻
此刻,你会发现
赞美与掌声
都是因为表演
没有见证的绽放
才是真正的花开
比缓慢更缓慢
蚂蚁行走的方式
像不堪重负的人
寻求取消之轻
重力太小
对一只蚂蚁来说
再危险的悬崖
也不能将它粉碎
它只是慢
比缓慢更缓慢
心口幽静,移动星辰
像一个人
写作的敬畏
故地重游
总有一些地方
不可回避
终有一列火车停靠往事
昔我往矣,今我来思
还是那些花
绚烂地盛开
无情地凋落
一切都是爱情该有的样子
越美好越短暂
时间里没有爱情
事与愿违才是生活
年复一年,大雪纷飞
“就像真的有恨一样,扑过来,卷走我,
千里哭坟
埋了我,这土堆和山丘”
黑夜赐给我心爱的宝贝
真正的绝望
其实跟发生了什么
跟悲伤、痛苦并无关系
它让人心平气和
让你意识到再不能
依靠别人得到快乐和救赎
就像地面上的那些坑洼
保佑填平它们的砂砾
“你的肉体只是时光
不停流逝的时光”
黑夜赐给我心爱的宝贝
而你赐给我黑夜
一切如常
秋日,如常
看书、喝茶、浇花
好久不见
没有消息是最好的消息
一个朋友告诉我
所有的问题和困惑都是道场
当下眼前的存在,和每一个念头
都是你修行的地方
闲暇的人比忙碌的人
可能更能领会事物
生命之美,无外乎白驹过隙
忽然而已
如常,一切如常
便是好时光
如果爱过又分手
爱过的人一旦分手
过期的食物开始变质
腐烂,每个回忆都像是一次自残
念念不忘,必有耳光
入口绵柔的酒
后劲十足
它是坏掉的水
失败的火
走偏的粮食……
如果爱过又分手
譬 如
有些道理不用明白
譬如,生活本身的意义
大于爱它的意义
譬如吊在拐角的那一缕光
转世会遇见爱情
就像某人突如其来的一句话
它可以是你好
也可以是再见
慢慢活着
从前,我索要永远
友谊长存
不灭的爱……
如今,我只要安心
确认树叶还绿
大海还蓝的安心
不必成为最好
人各有命
慢慢活着
觉悟的人会保留一个出口
放弃对错
拒绝恩典与宠爱
“那里,你止痛于河水下的流速”
善 意
世上聪明人多了
笨就成了一种美德
很多时候
笨的人并不是智力不及
而是选择不运用智力
——如果懂得这句话
你就知道,笨其实包含了对这个世界
最大的善意
开春过后,你会想念这个冬天
许多时候
我们高估了快乐的价值
生命千疮百孔
活着就是修修补补
珍惜那些痛哭吧
远离所有了解的事物
不要浪费自己的无知
不要忘记诗人曾说过的话
“在我们忧患的一生
诗是麻袋中残忍的光……”
开春过后
你会想念这个冬天
时间如此甜蜜地解决了我们
但凡深刻的东西
都具有一种下意识的品质
“时间如此甜蜜地解决了我们”
就像某一天
你想起了一个人
以及和他在一起的食物
回忆中的人最好不要相见
东郊很冷
山上的梅花更冷
每一个瞬间
似乎都不值得强调
它开放
只是因为它要开放
不是每片雪落下来都会被看见
梅花有多香
此刻就有多远
回忆中的人最好不要相见
见了,回忆就没有了
痛 失
她坐在那里
没有哭
很安静
像一堆金属、玻璃、瓦片混在一起的
那种安静
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只鸡
一头猪和一匹马
饥饿时,人们杀了鸡
然后又杀了猪
轮到那匹马时
它不想等来同样的结果
于是就擅自修改了故事的结局
——它逃走了
逃跑到另一个故事中去了
(《诗刊》2019年第3期封面)
时间是无法伪造的
代 薇
一位诗歌刊物的编辑来约稿,电话里我表达了抱歉,因为约稿多,我写得太慢,每次都让她落空。她回答说:“有敬畏心的诗人都写得慢……”我忽然有些感动,觉得不应该让她失望的。
电视上讲如何辨别古玉,其中“沁”是一个关键因素。所谓沁,就是时间在玉石上存留的痕迹。那是受地气蒸腾及各种不同物质浸洇,慢慢得以改变了原有的颜色、质地、肌理,以三千年日日夜夜地气蒸腾所得。沁是时间的馈赠,而时间是无法伪造的。
信息时代,一日万里,“快”成了终极追求。技术力量的崛起、消费力量的崛起、商业组织无限的扩张,人们热衷谈论的是大数据、宇宙空间和人工智能,“对信息过度接纳、人被信息过度消耗,使这个时代的严肃性和深层趣味正急剧丧失。知识和经验日渐轻佻。欲望也失去那种在抑制和有限中的美。世界加速在自我厌倦的平面上滑行,再难产生因一生专注一事而一技通神的匠人、再难产生一辈子在冷板凳上坐视千古的学者。”我们现在太强调“有”,而忽略了“无”。诗人的职责,正是要保存“无”的、精神的东西。
诗歌说到底不仅仅是风花雪月,更是剑胆琴心。文化的特征,一是老,二是慢。 我们今天津津乐道于生存哲学,把生命弱化成单一的竞争与成功。能不能让自己在呼啸中“慢下来”,在声色犬马中坚持有“难度”的写作,是当下诗人面临的拷问。
特别喜欢瑞典作家梅特林克的一段话,放到这里与之共勉:在星期日不去酒店喝个醉,却只安静地待在他的苹果树下读书的农民;厌弃跑马场的纷扰喧嚣却去看一场高尚的戏或者只度过一个宁静的午后的小市民;不去街上唱粗俗的歌或哼些无聊的曲子,却走向田间或者到城墙上看日落的工人。他们全都把一块无名的、无意识的,可是绝不是不重要的柴薪投进人类文化的大火之中。
(内容选自《诗刊》2019年第3期“视点”栏目)
代薇,当代女诗人,
专栏作家,新闻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诗集三部,另有散文随笔若干。
曾获《十月》诗歌奖、
漓江出版社首届年度诗歌特别推荐奖。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