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著名隋唐史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2007年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先后讲述《武则天》《太平公主》《大隋风云》等,并出版相应图书;2016年起担任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评委,以其深厚的学养、幽默风趣的点评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两年前,“喜马拉雅”找到蒙曼,想为她制作音频节目。蒙曼对其制定的“人生智慧”的命题并不感兴趣,她自己的心愿是讲一讲唐诗。对方有些犹豫——品唐诗?貌似过于风花雪月,有多少人会去听呢?
没想到这个品唐诗的付费课程播放量逾三千万,在同类节目中独占鳌头,影响巨大。脱胎于此音频节目,蒙曼去年推出了《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同样大受欢迎。近日,“品读最美唐诗系列”的第二部作品《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出版,第三部的稿子也已经基本完成。
1月20日,一个周六的午后,蒙曼接受了北青报记者的专访。与素来在电视上看到的出口成章、满腹诗词的“文化人”形象不同,生活中的蒙曼爱说爱笑,性情直爽,她会使用当下最流行的时髦用语,也会将唐诗随口拈来,一切都流于自然,毫无炫耀与伪装。
人人都有诗心,倔强之心也是诗心的一种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由磨铁图书旗下子品牌“可以图书”策划推出,收录了30余首唐诗并做解读,以“喜、怒、哀、乐、怨”五种人生情感为切入点,带领读者体会唐诗里的五情五味。
蒙曼在新书自序中写道:“诗是人写的,也是写给人的。人的一生,纵向看,是四季;从横向看,是五情。四季是什么?春夏秋冬,对应着人生,就是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五情是什么?喜怒哀乐怨,对应着人性,就是那些回环往复、起伏不定的心情。”
所以,围绕着唐人的五情五味,也就是围绕着从古至今的人生五味,“人有五情,人就活着,诗有五情,诗就永恒。”
说起来,蒙曼想讲唐诗的初衷还是因为自己的侄女。几年前,侄女还是小朋友,蒙曼发现她背诗时不但要背诗句,还要背诗的解释。“我问她解释是谁教的?她说老师,我说诗无达诂,老师怎么知道这么解释呢?侄女说教材里这样写的,我当时就很震撼,诗的确需要注释,但是关于感情的部分那绝对不是可以写在教参里让每个人背熟的,情感是自己发挥的,中国一两千年来都讲自身体悟,怎么现在需要统一理解了?这对诗意是根本性的损坏。诗最大的魅力是什么?是它的意犹未尽,一千个人看有一千个理解,而且这个年龄段看,有这个年龄段的理解,下一个年龄段看,有下一个年龄段的理解。 ”
蒙曼笑说自己是侄女生活中“很大的阴影存在”,“她就是要和我不一样,小时候她说,大家都姑姑这、姑姑那,怎么没人说她,这给孩子很大压力,现在她学的是法律,她喜欢那种很清晰明确的东西,她既不想学历史,也不想学人文,反正就是不想和我搅在一起。”
蒙曼曾表示《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引起大众共鸣,是因为它打动了中国人的一颗“诗心”,中国人是有诗心的,它没有消失,一直有萌芽在心里。
那么,“叛逆”的侄女也有诗心吗?蒙曼的回答毫不迟疑:“也是有的,倔强之心难道不是诗心的一种吗?诗心不全然是风花雪月,我讲喜怒哀乐怨,都是诗心,只要是人类很真诚的感情爆发,就是诗心。”
在蒙曼看来,每人都自带心灵纯净的部分,而这就是诗意,就算是再世故的人也会有。所以,林黛玉有诗意,贾政也有,只不过有人世俗心更重,或者说世俗能力更强,有人天然感更强而已。“比如年龄相仿的林黛玉和薛宝钗,林黛玉更玲珑剔透,薛宝钗更通人情世故,但是,不能否认薛宝钗也有诗意的地方,林黛玉也有世俗的一面。所以,就算是在红尘中打滚,人的内心也依然有清亮的东西。”
蒙曼的一个好友老家在宁夏农村,那是个非常贫瘠的地方。好友的母亲生了9个孩子,最终只活下来4个,这一辈子受尽了苦难,八十多岁来了北京。蒙曼说去看望老人,带什么去呢?朋友说就买花吧,“我当时特吃惊,说老太太好时尚啊,她就跟我说她妈妈就爱养花,什么花都喜欢。我去她家,只见一屋子的花,可见,人人都有精神上的追求。”
诗短小精悍,非常适合碎片化阅读
从2016年开始担任《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以来,蒙曼就成了“常驻”评委,她透露诗词大会第四季已经录制结束了。在她看来,诗词大会最大的作用就是激活了人们的“诗心”。
蒙曼介绍说,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怀旧之心、审美之心没变,全民参与也没变:“喜欢诗的朋友遍及天下,在这里,有7岁的小朋友,也有70岁的老人。人们来自于不同的职业,但都在诠释他们对诗歌和诗意的理解,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推崇着中国古典的审美。我们一直都在讲诗词大会为什么可以赢得人心,并不是我们出了多少高难度的诗篇,而是它承载了那么丰富的感情,把我们的喜怒哀乐怨都包含在这个节目当中,每个人都能在那里找到共情。”
蒙曼举例说参加这一季的选手中,有一位大姐是卖猪肉的,还有一位妈妈是超市售货员。人们买东西后不要的购物小票,她拿来在上面抄诗,开始是为了督促儿子,后来自己也都背下来了。“不能说她们的水平有多高,但是,她们的故事打动人心。还有一位老选手叫陈更,从第一季参加到第四季,她说诗词大会只要有,就会一直渴望参加,读诗已经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现在都自带粉丝了。那位卖猪肉的大姐,就说上台来不为任何事,就为看陈更,陈更是她心目中的女神。所以,虽然我和参加诗词大会的选手没有私交,但是我相信读诗,参加这个节目,还是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现在正处于传统文化复兴的大时代背景中,人们的审美要求比以前要提高了很多。对于“全民追诗”的热潮,蒙曼认为除了有诗词大会节目推动的原因外,也与当下的时代很契合:“中国文化的美是节奏色彩意向价值的美,诗是非常集中的体现,诗很轻,短小精悍,符合现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而在诗里面,唐诗又是诗发展的高峰,代表美中最美的部分。”
蒙曼说她现在没有刻意看诗集、诗选,因为生活中看到诗的机会特别多,比如哪个节气一到,朋友圈里全是发图配诗。“昨天中华书局送我两本日历,一本唐诗一本宋词,这是现在非常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诗歌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了。”这也让蒙曼对唐诗的前景非常乐观,纵然现在热点更迭很快,多么爆款的节目也是“各领风骚三五年”,但是中华文明的底子不会被磨掉,《论语》《唐诗》不会消逝,因为文化内核永远有生命力,根植于血脉之中。
背诗不用求数量,太多会影响口味
人们习惯将“诗与远方”相联,而在蒙曼看来,越是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世俗生活中,越需要诗,因为诗可以让人跳出生活,从更高的境界看待生活。“在生活里摸爬滚打,这是对的,但是,只摸爬滚打不能跳出来,就有问题了。就是我们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身处红尘中更应有诗,让心灵更有余地。”
至于如何学诗,蒙曼建议小朋友,不妨先从绝句开始,从五绝到七绝,再到五律七律等,而不要一开始就学习《木兰辞》这样的长文章。至于大众跟诗歌的关系,则可以是一种任何形式的存在。“喜爱诗歌没有固定的标尺,比如,我们不能说,一个人应该以这种方式亲近诗歌,而不能以那种方式亲近诗歌。但是我们主张循序渐进,当你灌注了自身情感投入之后,当然也希望你能够有一些诗歌审美的知识。我们还希望你有一些对这个诗内在的文化背景的了解,最后才期望你能够通过诗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我觉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层次,在哪一个角度切入都是好的,只要觉得它对你的人生有意义,那么它就是值得一读的作品。”
具体到《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蒙曼介绍说选诗当然是以诗的标准来,首先,选的诗要能够忠实地、诗意地表达某种情绪。另外,除了诗好之外,她也希望诗的情绪足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人们能够随它一起经历五味悲欢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生活。
这本书中喜、哀、乐、怨占的篇幅都更大一点,怒占的篇幅会相对小,蒙曼解释说可能因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情绪本身是以慰藉为主,怒是一种更加强烈的感情,因此,也没有那么多关于“愤怒”的诗歌。“而且我们也不希望人生走向愤怒,希望在更加流畅和舒缓的情感中,解决我们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至于诗需要背多少,蒙曼说自己并未梳理过自己会背的数量,但就她个人而言,并不建议学习唐诗强调数量:“人吃街边摊吃多了,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大餐,其实好的唐诗是有数的,李白1000首上下,杜甫多一些,耳熟能详的就是那些,很多都被自然淘汰了。”
上课像开记者招待会,吸引了不少旁听生
除了当评委及各种活动外,蒙曼的主职是老师,现在她每周要上八节课,一年要完成216个课时。显然,当老师对于蒙曼来说是快乐的,她笑说每次上课都跟开记者招待会似的。“学生的问题各有立意,有些是从学习角度升华,有些则是从人生角度提问。”
唐诗在蒙曼的专业中是史料形式的存在。“因为实际上唐朝的史料没有大家想象的这么多,除了传统的以史书形式存在的史料之外,唐诗也是史学研究的富矿,从老一辈史学家到今天,大家一直沿着这个路子走,所以,我们知道很多反映社会生活的诗歌。”
所以,在讲唐朝军事时,蒙曼会提“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我会问同学这首诗中最重要的军事元素是什么,落日和大旗是一个颜色,是红和红的呼应,马鸣和风萧萧,都是声音的呼应,为什么杜甫能写这首诗?因为唐朝军旗主帅的旗子是红的,所以,唐朝打仗时想识别当头的人,就看旗帜。”
蒙曼的课上,慕名而来听课的不少,蒙曼也没有点名的习惯,所以,常有不少“故事”。她讲到有个学生一个学期一直坐在第一排,“经常和我高频率互动,有一次我在讲述一个法制问题时,发现他反应很快且很有见地,我就建议他可以考研去学法制史,结果他说自己就是政法大学学法制史的研究生。”讲完这个故事,蒙曼爽朗地大笑,可见有这样优秀的旁听生,蒙曼有多开心。还有位老先生退休后来北京,住在女儿家养老,“女儿在人民大学,他来我这上课,每次都认真地记笔记,听了好几年,经常说蒙老师你讲得又不一样了。我说是啊我得进步啊,讲得都一样,就没进步了。其实教人文学,终究还是讲人,而能够和不同的人接触,学习接受新东西,就觉得特别快乐。”
小学第一篇作文是《我爱电视机》,如今家中多年没有电视
业余生活主要用于读书的蒙曼家中没有电视机,她说并非自己刻意而为,只是习惯了。“我小时候是电视迷,我写的第一篇作文是《我爱电视机》。那是小学三年级,同学一般都是写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写的是我爱电视机。那时我觉得电视机是最值得迷恋的,后来我上高中寄宿,没有电视看了,就像戒了一样,没兴致了。后来我就觉得电视慢、太冗长,我宁肯看文字,现在就没有看电视的习惯了。”
爱看书是蒙曼从小的爱好,小时候甚至因为看课外书而挨过揍。唐诗在蒙曼的生活中,更多的是精神意义、审美意义上的存在。“我们希望生活在可以跳出来一点点的世界里,希望能够以一个新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滚滚红尘。这个时候,诗可能就给我们打开一片新的天地,允许我们有一个新的视角来观看人生。”
读诗时和古人对话,是蒙曼觉得最快乐的时候。她最喜欢的一首唐诗是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蒙曼表示,《玉阶怨》是乐府调名,本是宫怨诗,抒写幽居深宫的宫女长年不见君王的怨情。很多人写的都显得感情猥琐,但李白这首诗却写得气度高华。“人是玲珑的,月也是,写诗的男子困顿在不如意的现实中,他对理想怀抱着爱和希望,所以他痴痴地望着月亮,盼这理想实现,怨这理想未能实现,却不恨这理想,更从未想过要抛弃理想。这就是李白,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唐朝精神。”
“腹有诗书气自华”,问蒙曼自己身上诗意多吗,她回答说:“我现在也不是世故的人,诗心未死,我希望自己一直能坚持这样的状态。”
最后,蒙曼给读者推荐了李白的《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她希望读者对诗保持一种青梅竹马的爱恋之心,这种心是那么自然,那么纯洁,那么有魅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