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这个称呼大家早已熟悉,但对北漂诗人却了解甚少。作为高速流动时代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北漂”一族身历物理与精神的位移,与诗歌更是有亲近的天然基因。北漂人在为生活打拼的过程中,他们用诗记录了自己的汗水、泪水与展望,有时也有按捺不住的悲愤。他们用诗表达生活,将苦乐表达成诗。2018年,由《北京文学》主编师力斌与诗人安琪主编的国内文学史上第一部北漂诗选《北漂诗篇》,由国务院研究室主管主办的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引发文学界和广大读者关注。2019年,《北漂诗篇》姐妹篇《北漂诗篇2018卷》再次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
《北漂诗篇2018卷》一共收入100余位优秀北漂诗人的近400首诗作。《北京的北,北京的京》《我辞别了我出生的村庄》《外来务工人员》《京城漂流记》《北京地铁中啜泣的女人》《打工人的生活味道》……从入选的诗作名字可以看出,北漂诗人们关注北京与故乡,对漂泊的生活敏感。而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是北漂诗人们抒发最多的情感主题之一。很多有相似经验的读者,不难从这些诗里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同乡,看到了无数普通人在庞大的物质时代的小小背影。
北漂诗人的虔诚与疲惫
北漂诗人对诗是虔诚的。冯朝军的《信徒》一诗,在叙述了北漂生涯中面临的一个又一个困难之后:自问“做个坏蛋,是不是日子就会好过?”然后诗人自答——“这怎么可能/我很快否定,当我转身回到诗歌里/我已是个信徒。”徐良园写出了抛家舍业的内疚自责:“歉收的牛郎啊/竟敢踏上城市浪漫的鹊桥/生活的包袱/也幻想到城里去甩掉”(《逃跑的牛郎》)。
朱子庆这样描述城市的土地:“城市的庄家蛰伏在股市里/从不祈求风调雨顺”(《土地的概念》)。蔡诚写下疲惫:“北京的人群里/我追逐梦想的洋流,四处赶海苦受难的肉体,如浪涛磨光的卵石/挺在潮中,所有的日子都指向行动/黑夜不只留下无力,还有月光留下的/星星盈满眼眶,有时照亮大海如镜”(《光线》)。
安琪《故乡雨大依旧》一诗,几乎是泪流满面地写下自责悔恨和无怨无悔的极端矛盾心态:我应该守着故乡红砖墙黑褐屋檐下的老父老母/牵他们度过旺盛的中年/牵他们度过衰竭的晚年/我应该守着故乡的荔枝、龙眼和芒果/守着水仙、玉兰和木棉/守着榕树、樟树和槐树/守着地瓜和地瓜腔/守着我们的闽南语/但我没有/雨夜潮湿,苔藓潮湿/西桥亭旧壕沟已更名宋河/大通北黄江嫔已更名安琪/举着流水的雨伞行/走在故乡的青条石板路上/故乡雨大依旧/故乡依旧/浇灌我,用有情有义的雨,用悲欣交集的雨/和水。”
生活就是“活出来的诗”
刘浪的诗《由于狭小》,很短。“由于狭小,屋里的每件东西都有多种用途/唯一的桌子,既是饭桌也是书桌/仅有的窗户,既用于采光也用于眺望/那扇门,一旦关上就没有另外的出口/这张床,是他们争吵的地方也是他们和解的地方”。安琪说,“这首诗不是写出来的,是活出来的。‘活出来’的诗作在这部书里还很多,或者说,这部书简直就是为这些‘活出来的诗’而编。我想起编选过程中我和一些微信好友的交流,我希望投稿《北漂诗篇》的诗作在情感上能落到实处而非空泛地抒情,我希望有细节的真实,有感知得到的生活的底质,有鲜明的悲和喜的作者形象,有看得见的北京面孔、触摸得到的北京体温。”
主编之一师力斌在阅读完这些诗篇之后写道:“这些诗向我传达的,不是一个人自言自语的,而是一大群人喧哗骚动的;不是时光安稳神闲气定的,而是世事变幻捉摸不定的;不是停驻静思小憩的,而是流动颠簸纠结的;不是高高在上显而易见的,而是深深潜藏在城市之流底部不易察觉的;不是饱暖安逸无所用心的,而是挣扎打拼呕心沥血的;不是一个人能写出来的,而是千百个人极度膨胀的、多面的、纷繁复杂的群体体验和心理状态,是这一个,也是那一群。简言之,既是一个个个体的心理告白,也是一个独特社会群体的心理呈现。全世界恐怕也找不到比北漂更复杂的群体感受了。”
隐藏于北京努力生活
与众多诗歌选本以编者定向约稿或编者悄悄自选不同,《北漂诗篇(2018卷)》和去年《北漂诗篇》一样,走的是公开征集之路。主编之一安琪说:“我们并不能确定北漂诗人们分布在北京的哪个角落,我们也不能判断哪个是哪个不是北漂诗人。“北漂诗人”是一个封闭也是一个敞开的概念,封闭在于它有它的特定内涵:外省到京人群、非北京户口人群;敞开在于它有它的流动性和无限性:来往进出北京的每一个诗人,都是本书的作者。如同去年一样,大量陌生的、新鲜的面孔成为本书的亮点:这是真正漂在北京各个角落的诗人,有门卫、有快递员、有钟点工、有自由职业者,许多作者时至今日编者也不认识,他们都隐藏在邮件的另一边。”由于“北漂”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现象,北漂诗人是一群有特殊内涵的群体,北漂诗篇一出版即有它的社会和诗学价值。比起去年,今年的《北漂诗选》多了一辑理论,收入学者、专家为去年《北漂诗篇》写的研究文章。安琪透露,“已有高校大学生把去年的《北漂诗篇》作为毕业论文研究对象了。”
相比于众多诗歌选本,《北漂诗篇》也不是对众多已成名诗人的锦上添花,它是对更多隐藏于北京各个角落的努力生活、默默写作的诗人的雪中送炭。安琪回想2017年版的《北漂诗篇》涌现出的许烟波、杨泽西、左安军、常文铎等写出过饱含生命痛感诗作的优秀诗人,“今年并未见到他们投稿,我也不知他们在哪里,是否还在北京?这就是《北漂诗篇》的编选状态,它的作者永远是不确定的;它的作者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离开北京了;它的作者要考虑的永远是生存第一,诗歌于他们是过于奢侈的非物质存在;它的作者,它的作者啊,并不知道自己是多么优秀的诗人!”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