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一时代也有一时代之诗歌。经过百年探索,新诗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诗歌是什么样的诗歌?无人能在历史之前给出答案,但也挡不住人们的憧憬、期冀和想象。
今天,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向我们敞开。新诗站在两千年的历史交叉点上。这是新诗的福气,也是挑战。文学队伍大众化,文学思潮多元化,发表机制多极化,审美标准现代化。今天,任何框定诗歌的企图都是徒劳的。诗歌大潮浩荡不羁,汪洋恣肆。诗是海洋,没有河岸;诗是狂飙,绝无定型。
但我们还是对它抱以深切的期待,特别是在苦寻千年诗歌的传统之后。仿佛可以窥见新诗这样的一些历史线索:是西方诗歌的产儿,也应是古诗的血脉;是思想莽撞的少年,也应是形式靓丽的成人;是大众化的狂欢,也应是精英者的沉思;是零门槛的文化消费,也应是高海拔的语言艺术;是发泄的,也应是承担的;是痛心疾首地批判的,也应是热血奔腾地热爱的;是形骸放浪的,也应是精神严肃的;是个人的,也是国家的;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是思想的更新,也是技术的探寻……
五四文学革命的好处,是解放了诗歌。我手写我口。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自新诗诞生之日起,自由便是新诗的本质。所谓自由诗,更多指向思想精神层面。新诗的初心便是挣脱古诗的重重枷锁,奔向自由的天地,将古诗的平仄、对仗、押韵尽可能抛弃。诗体的大解放,也是一次精神的大解放。重读郭沫若《女神》,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兴奋与激情。100年来,新诗复古主义不绝于耳,在理论上可能还遮遮掩掩,诸如各种格律体尝试,形式均齐构想,不断出现在新诗的建筑工地上。表面上是新形式探寻,骨子里恐怕还是古诗的流韵在作祟。学古没有问题,但复古一定是趟历史倒车。新诗无论有多少不足,但自由一条是最最宝贵的。
且慢,自由不是散漫,而是比格律对仗更高的难度。如果古诗是制服,任一个人穿一身,都不会有大错,新诗则是时装,每一套都需量身定做。新诗的缺陷在于经典形式的匮乏,新诗的魅力也在个性化的、多样而灵活的形式美。网络诗歌流行以来,诗歌门槛降至零,诗歌评价标准几乎失范,致使人们错误地认为,新诗没有标准,新诗可以胡来。这纯粹是一种无知。新诗没有统一标准,但好诗却有标准。好诗要有真挚而现代的情感,恰如其分的形式,新颖别致的境界。诗可以随意写,好诗是有难度的,其难度一点都不次于古典诗歌。写诗是容易的,好诗是艰难的。优秀的诗歌有巨大的难度,伟大的诗歌则难上加难。
中国百年现代化进程中,诗歌是现代化的一部分。唐诗宋词再怎么辉煌,也是少数人的事业,甚至是富贵者的事业。而如今,写作和发表一首诗歌,成本为零。传播速度以分秒计,且分分钟遍及全国。有手机处便有诗。在小说、电影、戏剧、书法、旅游、购物等诸多门类中,新诗真正成为平民的、大众的文化消费方式。诗歌是当今中国最便宜的精神消费。它可以爱,可以恨,可以兴观群怨,可以喜怒哀乐,不花一毛钱。新世纪以来,网络诗歌的流行,微信诗歌的火爆,都是新诗大众化的有力证据。快递员、厨师、菜农、画家、收银员、小业主都可以是诗人,都享有文化表达的权利和资源。人们拿新诗当话筒、福利、奖金、啤酒、可乐、煎饼、花卉、镇静剂安眠药……我诗故我在。诗生活。新诗真正大众化了。
但新诗不应仅仅如此。如果大众化是新诗可以达到的广度,那么精英化则是新诗应有的深度。新诗还需要承担语言创造的功能、文化更新的功能、思想探索的功能。发泄一下,大吼两声,或低吟,或浅诵,都未尝不可。但是,若能探测灵魂的更深处,把握时代更广阔的心理,表达我们民族最新的精神体验,不是更值得期待吗?新诗不可无限拔高自己,但也不可自我放逐,囿于个人小天地而不自拔。诗的弹性是无限的,其大小取决于思想和心灵的半径。在诗的观念上,我热情拥抱大众化,这是五四先贤重要的精神遗产,在诗的思想上,我特别渴望新诗表达民族精神体验,体现民族文化精髓。
无论怎样,新诗都无法割断古诗的血脉。毕竟是中国文化的土地上长出来的。100年来,新诗决绝地反对传统,但这反对终究是揪着自己的头发脱离地球。今天,新诗应当步入继承传统新境界的时候了。如果以古诗集大成的“诗圣”杜甫为例,对仗、平仄、格律反倒在其次。人与自然的深度融合,时代性的敏锐捕捉,社会景象的丰富摄入,对于当代生活的大胆呈现,语言的高度凝练,意象的生动,空间感的运用,炼字、句法、章法,种种诗歌的技巧,杜甫这些繁复的因素,都可能是新诗的营养品。然而,新诗这方面的成绩令人汗颜。新诗学习传统,并非让“死灰复燃”,也非“子曰诗云”,而是要推陈出新,为我所用。学习传统,最忌讳把已经固化的“传统”从地下挖出来,供上神坛。新诗不应做传统的搬运工。在我看来,杜甫于新诗而言,既是诗法严谨的格律诗人,更是自由创造的先锋诗人;他的作品既是私人化的抒情,更是大众化的书写。而这自由和创造、个人和时代的辩证结合的传统,才是新诗要心领神会的。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