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尘又一次洒落在我居室的地板上
洒落在窗玻璃、电脑以及
墙壁周围的旧书架上
它们飘落,在我日常的每个时辰
它们甚至进入我书籍的内页,进入
一扇关好的橱窗碗的沿面
这些空气中,细小的浮尘
以一种看不见的速度增殖
它们分泌、排泄
在我生命每一道裂缝的阴影中存在
使我不被察觉,是它们过于微小的体积
没有重量,摆脱引力。只有此刻
一束从阳台斜射过来的光
让我看见它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在我东西厢房,所有不被曝光的事物的暗面
它们逐年沉积、生长,纷纷扬扬
被人清扫之后,又会飘落更多的
这些粉尘,令我的每一次擦拭
都充满徒劳。因为它们早已
覆盖住我表面的皮肤、呼吸
深入我肺核的黏膜
粘附骨髓……
杨小滨·法镭点评:
本诗的标题大概来自日本古典典籍《玉尘抄》之类,不过把“玉”换成了“灰”,这个标题也就奠定了整首诗的调性:灰尘不仅作为细小、卑微、废弃的隐喻,也作为当下现实的环境中难以躲避的灾害性物质元素,必定引发我们更深切的关注。诗的起首几行,节奏上的平稳舒坦,描述上的持续铺陈,都与灰尘飘散时的弥漫和缓慢相呼应。属于“我生命每一道裂缝的阴影”的灰尘并非纯粹的污秽(“分泌、排泄”),反倒必须依赖于“一束从阳台斜射过来的光”才能被看见或曝露,体现出辩证思考的观照。全诗一咏三叹式的哀伤在结尾处点明了“擦拭”之“徒劳”——或也是本诗语调为什么如此平静(而非激昂控诉,假如控诉可以理解为一种语言的徒劳擦拭的话)——的原因:一种身体上和身体里的灰尘,既意指了霾害无所不在的侵蚀,也未尝不是对总体社会环境污染的直观指认与冷静批判。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