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出生于云南昭通的诗人雷平阳,领受大地山川滋养,在二三十年的诗歌创作中,以“云南”作为文学出发地,去表达更大的世界。他已经写作出版出《云南记》《出云南记》《山水课》《悬崖上的沉默》《雨林叙事》《大江东去帖》《基诺山》《送流水》《击壤歌》等诗集,《风中的群山》《云南黄昏的秩序》《我的云南血统》《石城猜谜记》《乌蒙山记》等散文集。雷平阳的诗歌创作风格,既严肃庄重又灵动飞扬。尤其是为诗歌注入有效的叙事传统,将沉郁的风格、叹息的美学、沉默的力量、道义的法度以及爱的救赎推向诗歌艺术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极富见地的讨论。2010年获鲁迅文学奖诗歌奖。
雷平阳
一个诗人与他生活的地域有着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如何运用地域性的写作资源,去完成具有普遍性的作品?作为第八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重要活动之一,12月12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云南省文联参与主办的“末端的前沿——雷平阳作品研讨会”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
在雷平阳的诗歌版图中,西双版纳一直是核心区域。他对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倾注了强烈的热爱,他的细致观察、悉心体认和有效书写、深情表达,充分而深入地展示了民族性。比如被全国诗歌界视为“地域性写作”的标志性作品之一诗集《基诺山》就是以西双版纳的一座山“基诺山”来命名。他将“渡口”“基诺山”“白衣寨”这样的小地方,置于诗歌艺术、人类文化学、现代性的广阔视野下。
梁平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勇,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梁平,《钟山》主编贾梦玮,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有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思敬,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商震,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研究员霍俊明,《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振亚,《中国校园文学》主编朱零,《南方文坛》主编张燕玲,著名诗人李亚伟、娜夜、李琦、林莽、胡性能等全国数十位著名评论家、诗人,出版人,以及云南本地多位作家、评论家,共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谢有顺担任学术主持。
吉狄马加
研讨会从诗学、文学、人类社会学等领域切入,对雷平阳创作及其作品进行了多种角度、多重视野的研究和讨论。与会评论家、专家认为:雷平阳的创作深深地打上了“云南”烙印,是标志性的“诗歌地理”,完成了诗歌艺术与地方性生活的同构。云南滋养了雷平阳的创作,他的作品具有云南的丰富性、独特性,呈现出与之相匹配的万千气象与物候。雷平阳的创作还超越了他笔下的云南,在他的作品里,云南被拓展到南方,延伸到中国,进而放大到世界。
“末端的前沿”一说,源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20世纪30年代来到云南写下一句话:“它既是东西方最后的接触点,又是东西方最早的接触点……它是中国的末端,也是中国的前沿。”13世纪到20世纪,除了埃德加·斯诺,还有无数来自国外的商人、旅行家、冒险家、探险植物学家、旅行家,以他者的目光对云南这片土地进行过多种解读。
对于自己作品中的云南元素,雷平阳说,2009年出版的诗集《云南记》产生于他尽情游历云南各地的旅途之上,“力图找到诗歌语言与原生山水文明之间契合的交流通道,自建一片纸上的旷野。”2010年至2014年间,他一直在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做田野调查,特别是多次寄居于基诺山中,对产生于其间的基诺族文化进行了认真的了解与思考。其间写下的诗作编辑成册,命名为《基诺山》。“这部诗集,我确认了自己是山地文明与工商文明之间的“偷渡客”身份,试图将“现实生活”有效而又无迹可查地变为“诗歌中的现实”。2014年至2017年,我继续着我的山水漫游,但视角有了变化,我不再执着地关注世界的有限性,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想,试图在书写中像送流水一样送走这一切。”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