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至17日,第六届中国三苏诗会暨书法笔会在河南郏县举办。
郏县是三苏的归焉之地,三苏园位于郏县西北角苏坟村,有苏轼、苏辙的真冢(和苏洵的衣冠冢)。几近千年,三苏父子跌宕的人生、深邃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成就,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三苏文化。三苏园也因此成为无数文人学士前来朝贤拜圣的理想之地。自2011年以来,三苏诗会举办了六届,来自国内外100多位知名诗人参加,写出了许多诗歌佳作。多多、臧棣、孙文波、王家新、张曙光、杨小滨、西渡、桑克、哑石、周瓒、蒋浩等众多诗人在此留下了诗文。
第六届中国三苏诗会研讨主题:苏东坡的现代性以及与当代新诗的关系。孙文波说:“苏东坡是一个非常有文学自觉性的伟大的文学家,他对中国文学的格局重新界分的人物,中国文学可以分为之前的一千年和之后的一千年,他确定的文学秩序影响到现在,宋之后的文学走向,包括对诗歌的要求都因为他有了改变。”江弱水说:“苏东坡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民族的化身,他对于塑造后来的一千年的中国人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关系,他是能够‘脱出’的诗人,尤其是面对很多困难。在‘苦’中看到人生的真相,‘一蓑烟雨任平生’,他的文章和诗在追问故乡,而又一任风雨、处处故乡,在近千年来,成为一种精神。”杨小滨谈到苏轼的实验性,并通过自己的诗找到一种互文关系,苏轼的水龙吟居然不自觉的出现在自己的诗中,他的那种东西自幼可能就保留在了自己的血液中了。敬文东谈到诗歌的味觉,从古诗和新诗的关系,谈到“新、舌、老”,谈到苏轼带来的就是我们新诗中的“新”。耿占春谈到:一个诗人像苏东坡具有极大的能量体,作为一个诗歌史的标高,也是当代诗歌创新的一个前提,以及建立一个诗歌史、文学史的意识。同时为我们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一个支撑,面临着一个意义实践的问题,今天价值观的分崩离析,意义这个实践变成了非常艺术化的、诗化的、个人化的一件事情,诗歌最大可能地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死亡提供这个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讨论指向的一个东西。诗会策划人高春林说:“重要的是,苏轼一直是寻找诗歌之源并将诗歌语言落到实处的诗人,他的创作与实践在中国文学史尤其是诗学上大的转型中是一个新的高峰、一个关键,郏县人说,三苏文化已深深根植在郏县这片广阔天地,其实对于整个文学史来说,苏轼的存在有了一个应该说是从陶渊明、杜甫那种文化、文学精神的根系和传承。”
第六届三苏诗会于16日晚举办了诗歌朗诵会,诗歌朗诵会由来自杭州的诗人舒羽主持,二十余名诗人走上舞台,朗诵自己的作品或喜爱的诗歌。在郏县三苏园、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临沣寨、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张良故里张店村、红牛养殖基地等地进行诗人采风活动。
参加本次诗会的评论家、诗人有:耿占春、敬文东、江弱水、孙文波、杨小滨、张鲜明、蓝蓝、蒋浩、赵四、柳向阳、江离、飞廉、符力、舒羽、叶美、张慧君、程步涛、大卫、森子、罗羽、朱怀金、田雪封、简单、苗霞、张永伟、泉声、苏仪、王向威、梁小静、老希、高春林等。(撰稿:欢欢)
三苏诗会现场之一。
三苏诗会诗歌朗诵会由杭州诗人舒羽主持,诗会策划人高春林在诗歌朗诵会上发言并朗诵自己的作品。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