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敏诗歌选》开篇便是《禅》,读来有一种回旋反复的韵律,缓缓的渐进的节奏,借着杯子的浓、淡、空、满,杯中滋味也此消彼长。在音乐的延绵中,一个独自静坐的人,想起什么,心是满的,继而又空落落的,仿佛进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宁静超然,可又有什么横亘着,作者说,那是禅。
那是禅吗?闭眼回想,那样绵绵的舒缓,不是禅又是什么?!
读诗歌,感受诗人情怀。看得出牛敏在喧哗的红尘对于心灵呵护的自觉,并始终尝试着将精神融为内在的力量。这样的力量进入诗歌,就呈现出对生命更本质的思索,从而生发出安静沉实的韵味。
《禅》如此。《云冈石窟》如此。《乡村》如此。
在生活中寻找诗情的珠贝,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抚摸,产生恬静的顿悟。牛敏是有诗人风骨的,是确立了一种清洁的诗歌精神并坚持的那类诗人,读他的诗,感觉诗人置身于生活之中,又能出乎其外,保持了精神空间的独立,也注重了提升。
比如,雪后的清晨,枝上落满小鸟,这样非常简单的即景,在诗人眼里就是“红日从一片童话中醒来/——树上结满歌唱的樱桃”;平常的春燕归来,则是“蓝天下翱翔的方言”;而关于债务的一首,还有更宽泛的意味:“脚下玫瑰,天边彩虹/利害的算计,要拨动/满天失眠的星辰”,可这就算完吗,诗人说,没完,“亲情、友情、爱情/勾兑沉甸甸的负重”,“这宗交易要做一生”。
远处的黎明,近处的风光,风儿吹,秋色深等等,在忙碌于生活中的人们,不过是随便一瞥就过去了,在牛敏的笔下,这些自然自在的人情物事,却又了别样的意义,是可以在生活中沉淀,在沙中淘金,从而完成对生命和生存的敬畏之心和感激之情的。
牛敏善于以自然为摹本,借由诗歌完成精神的回归与重塑。他笔下的自然,有一种原生态的纯净、古朴和安宁,无论是远近之变还是虚实之变,都有自己的观察和表达。比如,“秋天/尽管每天都是盛宴/白露就是开启的门/金钱菊与一株/失血的蔷薇/在门前无言话别(《白露》) ”;比如,“做梦的舟船在撒网/湖泊在梦中/做梦的房子飘向麦田/掀动麦浪的微风”;再比如说思念,不说怎样想念,也不说想念的苦,只是说:“花儿一春/人儿一生/星辰下辗转/阳光下穿行/风雨兼程……/从此,杳无音信”。
诗歌作为一种呈现,应该有选择和发现。牛敏诗歌中关于故乡的部分也叫人不能忽视,那些诗句不仅仅是对乡土的单纯怀念和美化,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疼痛在,这疼痛无法说,却直抵内心,引起波澜。比如《远方的黎明,我被一把锄头惊醒》:“一把锄头被留在村里,站在泥墙下张望/她的目光一直延伸到村口/风一样孤独//一把锄头锈迹斑斑/像我们这些远离故乡的人/脸上写满五十岁的沧桑//一把锄头越来越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离开/离开他们日夜思念的村庄//思念总是美好的/而村庄/一天比一天破败/鹧鸪声声,无边的时光空空荡荡//一把锄头站在空空的风中/低着头/她的思念地久天长、刻骨铭心”。再比如:“身居远方的人,一生/都在还乡的路上/一次一次回村,让我明白/回来,只是为了离开/多想陪伴牛蒡、苍耳/车前子们,终老一生/一次一次,却把自己走得/一寸不剩(《回村》)”。
若说执着、隐忍、安详,加上缓慢的陈述和抒情,是牛敏诗歌的全部特色,好像也不尽然。牛敏也有好玩的一面,这样的好玩就像是灵光乍现,比如《听会》开篇便如是说,“石头都找准自己的位置/等待河床放水,即便/承诺一线隐约的光/也希望被水晶一般照亮”——玩了个石头的臆想。而同样的听,《听琴》就鸟语花香多了,随着鸟儿的身影,如一个低音般走失,余音袅袅。
而一心想要在春天的原野流浪的诗人,并不总是沉静的,再比如《知了》,就用寥寥数语,写了一个暖场景,不曾多言,却意犹未尽:“知了 知了/野山坡上/我们/追逐/花朵 小草//知了 知了/抓住/一只/手掌镀上/心的/鸣叫//送给/你/知了/知了”。
牛敏的诗歌好懂,耐读,总能在平淡中见神奇。
在物欲横流,诗心已渺的年代,还有人坚持写诗,还能把诗歌写出沉毅的味道,始终有一种善和美,是诗歌的幸运。
抓住生活中细细碎碎的诗意和浪漫,让心得到解脱,进而进入安宁和愉悦的状态,是诗歌给予人的礼物。诗歌说穿了,是生命自身的歌唱。那些忙于尘世的人们或许能理解文字带给人的安静,但是很难明白纸上安静的阔大。这样的阔大,能够把时光的衣襟写满风的姿态,能够和太阳一起出发追赶天边额济纳,更有将乞丐当做朋友和施主的气度。这就像牛敏的好处还在于人和诗歌一样,都是随和、质朴、平易的。
写诗根本就是寂寞的事情。只有安于寂寞中坚守,使写作日趋沉潜,让一切变得沉稳内在,才有好诗歌。好诗歌需要一种沉潜的无功利的自由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在物欲横流,诗心已渺的年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优秀的诗歌必须引起大多数读者的共鸣,诗歌属于读者,而非作者。
在这个什么都讲求快速的时代,读《牛敏诗歌选》,感觉自己慢慢就静下来。世界那么大又那么小,不管大世界还是小世界,都在牛敏的文字里沉潜,从一个人的咖啡馆开始,经过小小的花,断崖上的佛,进入麦地,一点点向前延伸,成为西窗心语,成为叶笛,成为光阴的礼赞,进而成就了一个人的禅。
远方是禅,思念是禅,雪花是禅,树是禅,春深是禅,秋风亦是禅……在禅心里,湖泊是澄澈的眼睛,山峰是圣洁良心,谶语不需说破,蛐蛐弄曲风弄树叶,麦田会动用露珠照亮清晨。
诗歌是一个人的禅,能不能为当下功利化的现实挽回一点尊严?回答是,一定能。
诗集的最末一首,叫做《光阴下的礼赞》,在诗中,诗人给自己构想的未来是,“窗外,星月满天/有信件,在路上/有牵挂,在远方/一盏灯若明若暗地摇曳/炉火红红,茶香四溢/一本书的倾诉陪伴我慢慢变老”,这样的的场景这样的慢,原本就有一种禅意在,慢慢品味,仿佛也进入诗中情境。
在一本书的陪伴下慢慢变老,谁能不说是一种幸福禅呢。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