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七律《从八大山人画中品其心性》
杨富智
前言:清代的八大山人,十九岁便遭家倾国覆之灾,为了自保,于顺治五年(即1648年)削发为僧。满腹的文化修养,促使他用手中的画笔宣泄心中的愤恨。从表面看八大山人是在作品中发泄个人的不满与怨恨,但实质上作为明朝皇室贵胄的他,不愿被清统治者笼络,不愿看到生灵涂炭,残酷镇压的残暴施政而常常装聋作哑,佯作疯癫,但内心的清明,无时不让他忧国忧民,伏地鸣咽,欷嘘短叹。从而使他在清醒中认知了自己,在痛苦与折磨中看破了世间,还自己一份接纳后的宣泄;还自己一个淡定中的谦恭达仁与宁静致远。表现在作品中则是冷峻中透着和善的正心修已;凄凉中含蕴着仁厚的善事阴功。画中小鸟单腿独立,白眼向上,似乎喻示着画家与清统治者势不两立。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他站在自己立场的一种表现,而是对缺乏仁爱之心的一种驳斥。尽管他对形是以意为象的,但在笔墨处理上是依形而墨,没有让自己禁锢在有些人所言的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只重笔墨而不重形之中。相反给笔墨语言赋予了野逸中凝固婉丽的个人书法特点。
(注:此文摘自杨富智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的《中国画中的谦恭达仁思想》)
画中小鸟单丁腿,
笔下游鱼怪癖心。
写意皆成白眼看,
抒怀总觅泪人听。
国仇家恨重重愤,
鼓腹高歌泛泛情。
遁入空门歌古调,
避难隐姓唱心音。
后记: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朱统托,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1]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用他自己的话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注释:
2018年10月31日作于松禅艺术馆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