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迟与纪弦:曾被称为诗坛双子星

作者:慕津锋    2018年10月26日 09:42  中国作家网    986    收藏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作家文库中,有两个文库因作家曾属同一个诗派而格外引人瞩目。他们就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人群中两位极有才华的年轻人:徐迟与纪弦,他们曾被称为诗坛双子星。二人之中,纪弦要年长一些。1913年4月27日,纪弦出生在河北省清苑县;1914年10月15日,徐迟出生于浙江湖州南浔镇。


微信图片_20181026093548

1936年的诗人纪弦

微信图片_20181026093553

1935年,徐迟在家乡南浔中学门前的留影


1929年,16岁的纪弦开始诗歌创作,他为自己选择了一个“路易士”的笔名,同年他以《生之箭》正式步入诗坛。1933年因上海现代书局拒绝出版诗集,20岁的纪弦便自费印刷了自己的第一本诗作《易士诗集》。他不仅亲自设计诗集封面,还为诗集扉页创作了“自刻像”:一个穿着大衣,戴着呢帽,背着马箱的自己。那时纪弦的诗歌创作受“新月派”影响较大,“诗形,十之八九为格律诗”。而徐迟则是在1932年1月到燕京大学借读后,才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其散文处女作《开演之前》不久就发表在1932年《燕大月刊》5月号,这一时期徐迟也开始了自己的诗歌创作,那时他的诗歌受西方意象派、象征派还有“新月派”的影响较深。

1934年元旦前后,纪弦在上海四马路现代书局偶然购得一本戴望舒的诗集《望舒草》,在回扬州的火车上,他一口气读完了这本诗集,纪弦被《望舒草》中戴望舒“以散文的音乐”写就的自由诗所深深吸引,他认为“自由诗的音乐性高于格律诗的音乐性,诉诸“‘心耳”’的音乐性高于诉诸‘“内耳’”的音乐性”。从此纪弦诗风开始发生重大改变,由写“讲究整齐押韵的格律诗”开始转为创作“自然、活泼、富于变化、讲究内容的自由诗”。不曾想,他第一次投稿就被《现代》杂志选用。1934年5月,《现代》五卷一期刊登了他的第一首诗《给音乐家》,其后《现代》五卷五期又发表了他的另一首作品《时候篇》。这两首诗歌的发表给了纪弦极大的自信,此后他开始大量创作“现代派”诗歌,并逐渐成为一名“自由诗的选手”、“现代派的一员”。从那时起,纪弦常从扬州到上海拜访施蛰存。随着交往的加深,二人逐渐熟悉。在施蛰存的引荐下,纪弦参加了上海文艺界的一些活动,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与同为“现代诗派”的徐迟开始相识。1935年12月纪弦(路易士)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诗集《行过之生命》,施蛰存亲自为他作跋。施蛰存在《跋》中称路易士的诗“是他自己独特的艺术品,……在一切的日常生活中,心有所感,意有所触,情有所激,就写成他的诗了”。

而徐迟诗歌创作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他在燕京大学借读期间创作的短诗多次投稿,却均遭遇退稿。尤其从1932年秋到1933年春,因为失恋,徐迟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诗歌创作上,并“集中地向《现代》杂志投稿,一组一组新诗……但寄出一回,退回一回,多少次了。”处于失望之中的徐迟,在1933年5月4日却意外的收到《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一封退稿信,信中只有简单的一句话:“不要失望,再寄。蛰存五月四日”。但就是这简单的一句话,给了徐迟巨大动力,点燃了他继续创作的希望。同6月,徐迟专程前往上海拜会《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施蛰存很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年轻人,并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通过与施蛰存的这次见面与交谈,徐迟加深了对现代派诗歌的了解与认同,并大大扩展了自己的眼界。7月,徐迟在施蛰存的指引下前往上海商务印书馆外文部选书,他买下了一本《林德赛诗选集》,“他有三首诗吸引着我,一首《中国的夜莺》和一首写非洲的《刚果河》,但都比不上《圣达飞之旅程》更能激动我。”回到燕京大学后的徐迟马上着手翻译,并于9月3日翻译完成《圣达飞之旅程》,随后将其译稿寄给《现代》主编施蛰存。12月,施蛰存在《现代》杂志上发表了徐迟第一首译诗《圣达飞之旅程》。随后第二年徐迟便开始在《矛盾》《时代画报》《妇人画报》等刊物上陆续发表诗作。在施蛰存的引荐下,徐迟开始与施蛰存周围的“现代诗派”诗人交往。1934年,在施蛰存的引荐下,徐迟认识了纪弦。


微信图片_20181026093557

纪弦诗手稿

微信图片_20181026093600

徐迟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二十岁人》,封面为张光宇木刻作品


但随着上海“八一三事变”的爆发,徐迟与纪弦相对安定的“现代派”诗歌创作生活不久便戛然而止,《新诗》也在出版10期后,因为战争而于当年7月停刊。这场战争也让二人的人生轨迹从此开始发生了转变。

徐迟在“八一三事变”之后选择留守上海,当年9月他在上海完成了警世幻想中篇小说《三大都市的毁灭》的创作。1938年2月,他创作完成了中篇小说《武装的农村》,4月发表了杂文《兵荒马乱做父亲》。1938年5月上旬,出于安全考虑,徐迟和戴望舒两家乘坐“芝沙丹尼”号流亡香港。纪弦则在“八一三”沪战爆发后,因其所供职的“安徽中学”毁于日军轰炸,自己在闸北的家也被夷为平地,无奈之下他只能带着全家离开上海流亡武汉,后又前往湘、黔、滇。纪弦将家人安顿在昆明后,便只身前往越南,最后在香港与老友戴望舒、杜衡、徐迟等人重逢。

二人在香港相逢时,徐迟一家已住在香港桃李台,纪弦不久也住进了桃李台。相逢之初,二人之间常有走动,徐迟就曾谈到“不久后,诗人路易士来了,并且搬进卜家租住的那一个楼中。自然,我经常往那里。不用说,我们早已有了很深的感情。是很谈得来的”;“每天白天,我就在家写东西,抱小孩,看书,和路易士谈事……”。但随着徐迟开始结识袁水拍、冯亦代、乔冠华、郁风等左翼作家,并不再与曾经的好友杜衡来往,他与纪弦的人生道路开始出现不同。徐迟在与左翼诗人袁水拍的交往中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甚至在上下班的公交车上也在阅读左翼著作。1940年1月11日,徐迟更是将其称为 “觉醒日”,以纪念自己读恩格斯著作后的豁然开朗。此后徐迟的思想开始向左翼作家靠拢。1940年2月,徐迟更是前往昆仑关抗战前线采访。而纪弦到港后,由于杜衡的帮助,他在《国民日报》副刊《新垒》谋得编辑工作,生活渐趋安定,这让纪弦得以继续自己的现代派诗歌创作。由于杜衡当时在香港供职的的蔚蓝书店是国民党派驻在香港的宣传情报机构,主要负责人都是周佛海的亲信。徐迟、戴望舒等人渐渐与杜衡不再往来。但纪弦却毫不在意,一直与杜衡密切交往,后来更是在杜衡的介绍下,纪弦结识了来港的胡兰成。正是因为胡兰成,纪弦为自己制造了一个日后说不清楚的历史迷案。随着徐迟搬离桃李台迁往九龙弥顿道居住,纪弦与徐迟的来往越来越少。纪弦也意识到随着徐迟思想的变化,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纪弦认为是袁水拍将自己的好友拐跑了,但对此,他也无能为力。


微信图片_20181026093604

徐迟与戴望舒合影


1942年香港沦陷后,徐迟跟随左翼朋友辗转桂林、重庆等地开始积极投身全民抗战之中。此时徐迟的诗歌创作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他的诗歌不再抒情自我,而是转向民族的命运、全民族的抗战、现实生活中的苦难民众,他的诗歌中表达出诗人的理性沉思。徐迟先后创作了具有左翼倾向的诗集《最强音》、长诗《一代一代又一代》《解放是荣耀的》《我轰炸东京》等。1945年9月徐迟在重庆受到毛泽东接见,并获得“诗言志”的题词。抗战胜利后,徐迟回到家乡南浔从事教育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徐迟与南浔进步人士促成了南浔和平解放,他亲率学生出镇迎接解放军。建国之初徐迟亲赴抗美援朝战场前方采访,在那里他写出了许多战地通讯和特写。50年代中后期徐迟曾出版过三本诗集《战争,和平,进步》《美丽、神奇、丰富》和《共和国的歌》。自60年代初,徐迟逐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重心主要转向了报告文学,他先后出版了《祁连山下》《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刑天舞干戚》等新中国重要报告文学作品。

而纪弦则在1942年香港沦陷后重返上海,因无固定工作,他的生活异常艰苦,但他却继续坚持现代派诗歌创作。张爱玲曾评论道:“路易士最好的句子全是一样的洁净、凄清,用色吝惜,有如墨竹。眼界小,然而没有时间性、地方性,所以是世界的、永久的。”但他确实也曾与已投靠汪伪政府的胡兰成、穆时英等人有过来往。1944年3月纪弦出资在上海创办了《诗领土》月刊。他高举“现代诗”的大旗,一方面强调对诗人“自由”个性、创造力的表现,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大众趣味”的决不妥协。《诗领土》的创办团结了当时华北、华东各沦陷区绝大部分的年轻诗人,不论在对年轻诗人的发现和引导,还是在诗歌理论的探索与研究上,它都当之无愧地成为新诗在其凋落时期惟一的阵地和营垒。1945年抗战胜利后,纪弦终于找到一份在上海圣安济中学教书的安稳工作。随后他为自己重新选择了一个“胖”的笔名,就这样曾经的“路易士”被“纪弦”所取代。后来因为工作需要,纪弦1948年11月29日由上海远赴台湾。这一走,纪弦就再也没有回到过大陆。远赴台湾后的纪弦于1953年创办了《现代诗》季刊,这成为台湾第一个有现代诗追求的诗刊。1956年纪弦在台湾组织成立了“现代派”,提出了“新现代主义”,大力倡导“新诗再革命”,他在台湾掀起了一场现代主义诗歌的运动,这场运动后来延及香港、东南亚,影响至深。1976年纪弦离开台湾前往美国定居,居住旧金山的纪弦继续从事诗歌创作,继续坚持自己的现代派诗歌的追求。

徐迟与纪弦自香港沦陷后便再无往来,再次相逢却要到42年后。1984年8月,徐迟接受聂华苓主持的爱荷华写作计划营的邀请,从武汉前往美国访问。正是这次访问,让徐迟有机会与纪弦再次相遇:


“一九八四年秋,我们重逢于旧金山邮街一旅店中。他依然如故,只是他的诗更成熟、炉火更纯青。他还有太白遗风,嗜酒如昔,而且酒德日高。承蒙他赏饭于唐人街,饭后他还选购了一瓶威士忌,到旅馆中又一番畅饮……他赠给我一本《纪弦自选集》和一本《晚景》……”

“……因为我的一个老朋友已经在旅馆等我……老朋友诗人路易士,我们已有三十年没有见面了。为欢庆我们的重逢,他一连忙了几天,今天还三次到餐馆改换菜肴,要把最好的佳馔供我佐酒。除举家出席作陪外,还邀请了韩国诗人许世旭和我见面,把酒共饮……我们是三十年代的旧交,相聚时间很短,情谊分外浓郁,用罢饭菜,送我回旅馆时,路上又买了酒,到我旅馆畅饮,喝完了一瓶还嫌不够。”


这次重逢之后,徐迟与纪弦常有书信往来,每当对方有新书出版,也都会寄给对方留存纪念。1985年纪弦出版了自选诗第八卷《晚景》,徐迟在武汉得知后专门写信大为赞美。1988年11月纪弦要出自选诗,专门写信想请老友徐迟为该书作序。徐迟欣然同意,特为该书写了《纪弦和他的诗》一文,对纪弦的诗歌进行了精彩的评述。

1993年《纪弦诗选》在大陆出版时,再次请徐迟作序,徐迟写了《纪弦诗选序》,在该文中,徐迟评价了纪弦这些诗歌比现代派还现代派,同时还盛赞其宇宙意识。


微信图片_20181026093608

痴迷于电脑的徐迟

微信图片_20181026093611

诗人纪弦


徐迟虽一再邀请纪弦回国探亲访友,但因各种原因,纪弦终未成行。1996年12月12日,徐迟在武汉自杀,终年82岁。不久纪弦在美国得知此事后,悲痛不已,不久就写下了《哭老友徐迟》。


“……我就看见你的灵魂正在飞翔,飞着,飞着……就到了没什么好玩的月球,而在检阅了几个行星之后,遂告别了太阳系,又告别了银河,前往宇宙深处,去赴那蓝袍金冠诗的大神之邀宴。”


徐迟的离世让纪弦感伤不已,曾经的双星闪耀,现在只剩下纪弦一人踽踽前行了。但纪弦依旧坚持着自己的诗歌信仰,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2013年7月22日,纪弦在美国去世,享年100岁。现代诗群最后一颗闪亮的星也消失在茫茫宇宙之中。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2.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3.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4.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镇江站)成功举办
  6. 丁香诗会·全球华语诗歌征集启事
  7.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8.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9. 每日好诗第45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第七届中国“刘伯温诗歌奖”征稿启事
  1. 苗霞|诗性智慧:斗折蛇行在有限与无限间——李长瑜近期诗歌论
  2. “苏东坡在无锡有个家”同题诗创作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5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5. 炸药箱上写诗获赞“当代版《活着》”,陈年喜的“炸裂人生”
  6. 每日好诗第45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星星·诗歌原创》投稿攻略|2025年征订
  8. 第44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10. 我们时代的诗生活 | 诗刊·诗词世界双十一直播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