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腊梅山禽图》

作者: 2018年10月18日01:23 浏览:314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我要建立另一个
坚不可摧的帝国,
只需一株腊梅,两只山雀就够了。
剩下的你可以想象,
比如早春雪霁,寂静里嗅到幽香;
比如深山,有时听见雀鸟啁啾。
够了,这已经太多!
但你为什么用错觉,听出某种远
和空?古今即一瞬,那么多人探寻着
赵佶预设好的空地址:幽远的别处!  
他让看见山的人,迷于山中;
听到鸟声的人,也听到落雪
对梅花的低语,风如绸缎
缓缓滑动在枝桠间。
哦,如果王冠也绽放在
枝头上,将怎样闪耀着
迎着寒风和暮雪,微颤着
开出明亮的国度?
哦,那样太凄美,
也太危险了!


雷武铃点评:

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人生是一场悲剧,既充满戏剧性,又有着最悲惨的结局;既有强烈的个人个性色彩,又牵动着整个国家和民族,有着重要的历史影响。他本来没有当皇帝的可能,只是他哥哥哲宗早死无子,才在争议中被立为皇帝。他是一个有着高度文化修养的皇帝,是一个伟大的书画家,贪恋着各种物质生活和文化享乐,却被野蛮外族金人所灭,作为亡国之君被掳到当时蛮荒的苦寒之地东北当了8年囚徒,受尽屈辱而死。他丧失了他的帝国,同时也留下不少被人视如珍宝的传世之作,《腊梅山禽图》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艺术成就比他的帝国更恒久,和他留下的耻辱的记忆一样久(岳飞所言的靖康耻)。

这样一个充满戏剧性、凝聚着那么多情感和认识纠结的人物当然很适合作为文学艺术的题材和对象。这首《宋徽宗赵佶<腊梅山禽图>》就是这种诱惑之下的努力。这样的诗当然涉及到如何理解宋徽宗命运中的矛盾:皇帝,艺术家,帝国,艺术,生命和死亡(人和帝国),等等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纠缠。在这首诗中,这些因素还和《腊梅山禽图》的内容纠缠在一起。这幅画的画面是这样的:一枝还没长叶的腊梅枝上停着两只紧挨在一起的白头翁,梅花绽开。树下有一丛花正开着。左下还有徽宗标志性的瘦金书体题诗一首:“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腊梅花开正是寒冷时节。树底下的花开(据说是萱草)有点不合时令。但题画诗强调的是“千秋指白头”,意思是到老(白头)不变,情爱长久(千秋)。这首诗第一句就是“我要建立另一个/坚不可摧的帝国”。把艺术世界和人间帝国做了对比。然后写到了构成这幅画的腊梅和山禽(白头翁)。画的空间,空和远。又提到了王冠(其实王和帝有区别)。最后结句是“哦,那样太凄美,/也太危险了”。总的来说这是一首这种题材的正常的诗。对于色彩这么强烈的题材可能需要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奇崛的语言和更强力的情感才能更好地驾驭。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