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新诗,汇通中外,涵泳古今,值得铭记。百年中国新诗,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亟待反思。10月10日上午,由四川大学与成都市文联“校地共建”的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在川大揭牌成立。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著名诗歌批评家、博导李怡和成都市文联主席、著名诗人、批评家梁平任双院长。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为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授牌。两位院长从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手中接牌。
与此同时,作为研究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刘福春中国新诗文献馆”举行开馆仪式,意味着“中国新诗文献收藏第一人”刘福春携7.9吨十万余件大量珍贵文献,正式落户川大。包括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的诗评家谢冕,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创办人、诗评家吕进,北大教授洪子诚、吴思敬、赵敏俐等国内多位资深学者,荷兰著名汉学家贺麦晓教授,日本著名汉学家岩佐昌暲,以及赵毅衡、柏桦、向以鲜、翟永明、蒋蓝、王学东等四川本地多位学者、诗人、作家,一起见证了这一新诗研究发展的重要事件。众人一起参观了“中国新诗百年特展”,近距离欣赏了中国新诗百年发展史上的珍贵藏品。
谢冕教授在参观“中国新诗百年特展”
将不定期举办青年诗人创作与青年诗歌研究讲习班
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李怡教授在揭牌仪式上,对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的职能和未来愿景做了详细的阐述。研究院将聘请若干知名国际国内学者为特聘研究员。下设天府文化诗歌研究中心、诗歌文献中心、诗歌期刊编辑部等机构。以四川大学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为基础,不定期举办青年诗人创作与青年诗歌研究讲习班,为成都培养诗歌后备人才。“我们将通过创办年度高峰论坛,撰写“中国新诗史长编”、颁发“四川大学中国新诗金沙奖”等形式倡导清新而锐利的当代诗歌批评,质朴而扎实的诗歌史研究,为当代中国学术的健康发展做出真实的贡献。”
李怡还特别指出,之所以命名为“中国诗歌研究院”而不是“中国新诗研究院”,“是因为,我们的研究方向,将是以新诗研究为基础,并加强与古典诗歌研究队伍、比较诗学研究团队的合作、对话和交流。100年前,为了实现新的文体的构建,为了激活日益衰微的文学群落,五四一代曾经用近于偏激的言辞为自己开拓前进之路,作用显著却也留下了不少隐忧,比如他们激烈的宣判往往掩盖了他们在事实上的深厚的传统学养和写作过程的古今融合,给后人留下了自决于传统的“误读”,今天的我们,已经走出了五四时代的焦虑,完全可能在更大的自由空间平等对待古今中外的一切传统,为诗歌研究寻找到足够多样艺术资源。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为大家展示属于四川大学的“史家个性”和锐利而精确的当代批评风格。”
是“沙’不取,非‘金’不授
“金沙诗歌奖”设立
随着“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的揭幕和“刘福春中国新诗文献馆”的开馆,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还当场宣布设立“金沙诗歌奖”,并启动评奖活动。姜飞副教授以四川大学金沙诗歌奖评奖委员会秘书长身份,做了关于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设立“四川大学金沙诗歌奖”的说明。
该奖系年度诗歌奖,由“金沙诗歌创作奖”,“金沙诗歌批评奖”和“金沙诗歌文献贡献奖”组成。每年度每个奖项获得者均为1人。评奖委员会,由诗人、批评家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授等组成的21名委员组成。3个评奖执行机构各设召集人1人,共3人,即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李怡、梁平,以及四川大学刘福春诗歌文献馆馆长刘福春。总召集人李怡。
四川大学诗歌研究院方面表示,“金沙诗歌奖”评奖委员会严格执行其评奖的高标准,评奖、授奖宁缺毋滥。评奖委员会每年12月27日在成都宣布年度诗歌奖获奖者名单,举行颁奖典礼。据悉,首届“金沙诗歌奖”的奖金系由一位“与诗有关”的神秘人士捐赠给四川大学诗歌研究院刘福春教授,委托其启动该奖。该人士不参与、不干预评委会活动,出钱不出名,出钱不出力。川大诗歌研究院表示,后续奖励额度会逐步提升,而且后续奖金也议妥,将按年度逐批到账。
为何命名为金沙诗歌奖?院方解释:“‘金沙诗歌奖’的命名与金沙遗址有关。金沙遗址是文明成都的标志。成都虽为平原,却是文明的高地,文学的高地,诗和学术的高地。我们通过‘金沙诗歌奖’提出我们的创作、批评和学术主张,树立新诗创作、批评和学术的‘成都标准’。评奖原则是,“诗歌文献不问诗家名否、影响大否、成就高否、地位显否、装帧美否,一例海纳,而诗歌创作和批评的奖励,则坚持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高标准,是“沙’不取,非‘金’不授,披沙简金,沙里淘金”。
目前有不少诗歌奖存在。金沙诗歌奖是要寻找怎样的诗人呢?
院方表示,金沙诗歌奖想要嘉奖的诗人应该是这样的:“她或者他的语言和经验属于我们置身其间的时空情境,她或者他的想像和表达应该令我们震惊,复活我们的感觉,促成我们对生活世界的审视。诗人的写作是及物的,不凌空蹈虚,是介入的,不逞才炫技,不回避真实。诗人的写作应该真诚,并尊重人。诗人的写作自由,干净,有层次感和创造性。”
想要嘉奖批评家应该是这样的:“她或者他对我们置身其间的时代和环境有深刻的理解,她或者他对中外诗歌,尤其是对中国新诗传统有深刻的理解,她或者他的诗歌批评让我们同时实现对诗歌和生活世界的全新认知。批评家有深湛的哲学和语言素养,感觉能力和分析能力与杰出的诗歌和诗人匹配。”
他们想要嘉奖的“金沙诗歌文献贡献奖”获得者应该是这样的:“她或者他对诗歌和诗人的文献有深刻的理解,她或者他有严格的文献学训练,有学术良知,尤其是有学术公德。她或者他在发掘和抢救中国新诗文献方面有重要贡献,或在目录、版本、辨伪、辑佚、校勘等方面对中国新诗文献有重要贡献,追求文献的全面和真实。”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