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早些年前,就在女儿的一本儿童读物上读到过山东老乡张庆和老师的儿童诗《娃娃•西瓜》:“大山像个娃娃/落日像个西瓜/娃娃捧着西瓜/啃呀/啃呀/西瓜被啃成了月牙”。一首好的童诗,就像在孩子心中播下的一颗种子,悄然影响着他们的语言和思维。张庆和老师用自己一颗金子般的童心,像孩子一样在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用充满童稚、童趣的语言,把孩子们眼里的山中日落景象描写的惟妙惟肖。正是从那时起,张庆和老师的诗作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前些天,经一位作家朋友推荐,有幸拜读了张庆和老师的诗集《灵笛》,从开始捧读的那一刻起就爱不释手,心就顿时被书中那些纯净、质朴而又不失清新、灵动的诗句紧紧抓住,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不用播种/不必水浇/其实/诗人不过是一棵草/是生是灭/是枯是荣 /全凭自己的那点灵性”,在这首《其实,诗人不过是一棵草》的开头,诗人张庆和就为自己的诗作制定了一个基调,那就是一定要有灵性。因为具有丰富沉淀与积累的诗人深知,唯有具有灵性的文字,才会像蓬勃的春草那样富有生命力。
心有灵性诗自华,诗集《灵笛》中的诗歌意象灵秀、新颖,笔法灵动,构思灵巧,散发着源于生活而又超然于生活的唯美艺术气息。诸如:“是谁把月光斟满心杯/让我在梦中与你同醉”、“自从/爱的对角线/把你我扯成南北两极/我们/就再也躲不开/被夜雨打湿的那个记忆”、“小鹿小兔不住一个小屋/只好天南地北遥遥祝福/偶尔还能去梦里见见/梦里的影子模模糊糊”、“此去/相信有一朵云彩/会伸出祥和的手/抚摸你的旅程”等美妙诗句,无一不透出一种唯美灵动的艺术意境。
在描写理想中唯美诗意世界的同时,张庆和老师亦不忘关注现实世界里的真山真水、真人真事、真情真义。“一幅悬挂的标语/一串凝固的思绪/像屈原在质问蓝天/似众丘竖起的拇指/是青笋与流霞攀顾”、“毫不客气的风/把千万条雨丝/拧成一根亮亮的绳/绳/牵着阳光/拽出彩虹/系着点点红星”、“笑/犹如随手摇晃的铃铛/歌/像潺潺小溪不停地流淌/蹦蹦跳跳/吵吵嚷嚷/在车间/在食堂/在一个个偏僻幽静的梦想”、“妻子很漂亮呢,当初有很多男孩追她,直追得气喘吁吁、汗水淋淋。可小子们谁也没追上,她一扭身却撞上了我”,诗人用清新质朴、风趣幽默的语言,富有诗意的笔调,将自然、社会、情感中的真善美呈现在笔端,使其笔下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更容易为如我一样的普通读者、诗爱者所认同、接受。
人类的成长许多时候是从克服黑暗的恐惧开始迈出第一步的。“追寻光明首先就要触摸黑暗/走进生命抑或走进日子/寂夜是一座孕育的子宫”,只寥寥数语,诗人便与尼采站在了同一个人性的高度,以哲人的眼光和诗人简洁精炼的语言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深刻哲理,那就是越想活在光明之中,对阴暗面就越要了解,就越要明白自己的心到底想要什么,只有勇于探索与面对内心阴暗面的人,才是真正内心的强大的人。
曾经作为编辑和记者的张庆和老师,无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耳闻目睹到的现实社会中的诸多怪相,可贵的忧患意识使富有强烈责任感的他决定拿起手中的笔,将心中的忧虑和正义精炼成诗句,于是《欲望》、《“问题”诗》等诗作便应运而生:“只是/不知道/风拧干云彩的时候/影子是否发现/自己/脖子上那串闪亮的金属/其实/不是项链”、“鱼摇尾巴、为游的快,狗摇尾巴、能讨人爱,人的尾巴呢?为什么、刚刚停止摇动,就翘了起来?”、“还有一种人,不论有官位,还是 没官位,却愿意趴着 或爬着”,这些诗句入木三分、发人深省,无情地讽刺和鞭挞了种种社会怪相。
“你没能走入我的生活/却走进了我的生命”。或许,在这首《你曾经走进我的生命》里,张庆和是在怀想一位曾经走进生命的故人,抑或是在回忆一段往事。“那是一棵记忆的树/有风的日子/摇晃梦/有雨的日子/悬挂星”,虽然时光远去,但那段美好的记忆却时常踏梦而来,回想起当初那种“太阳企图提拔影子/被一片云改变了风景”的无奈,诗人非但没有期期艾艾的抱怨和长吁短叹的感伤,反而心生一种“不必祷告什么了/心/已经走进黎明”的超然与洒脱。全诗语言凝练,虽寥寥数语,但却给人以巨大的心理震撼。
遇到一个可以走进自己生命的人是一场欢喜,妥贴安置这样一份美好却是一种慈悲和善良。让这份美好经历在渐行渐远的时光里,填补着生命的空白,在洁净的角落里临水照花,心生安暖。诗人让这份相遇如花至半开、酒饮微醺,永远的停留在了最美好的地方,读来足以让人找寻到一种灵魂的皈依。
如果说诗集《灵笛》是一曲感人肺腑的心灵笛音,那收录其中的每一首小诗,就是一个个动人的乐句,或悠扬一个个诗意的音符,用自己对生活炽热的的情感,挥洒成一曲动人心魄、洗濯灵魂的心灵笛音,给人遐思与启迪。
《乐书》载:“笛者,涤也。可以荡涤邪气,出扬正声”。“涤除邪秽、纳之雅正”,笛音自古就被古人赋予了治国安邦、立品行修的意愿,散发着抚慰灵魂的慈悲,一曲好的笛音,可以给人心灵宁静的滋润,使人蓄积满满的正能量。“让喜悦有个着落/给沉思找把梯子/使忧愤有个回声/为悲伤找条出路”,读过《灵笛》,我觉得张庆和老师的诗歌就像一曲“剪云梦之霜筠,法龙吟之异韵”雅正笛音,具有这样一种“滋润良知,洗洗心性”的神奇力量和神圣使命感。
“天医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心灵”,诗集《灵笛》品读完了,可张庆和老师用灵性的文字谱就的这曲隽永的心灵笛音,却如松涛阵阵、万壑风生,久久回荡在脑海,滋润着我的心田。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