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商业的世纪吗?这是一个游戏的世纪吗?这是一个“网红”的世纪吗?不,这些都不过是居伊·德波所谓的景观化的表象。如果我们的青年写作仅仅停留在这些景观化的层面,就会因为某种内在性和整体性的丧失而失去对话的力量。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我们这个世纪的重心?或者说世纪的重心以什么形象呈现其美学和历史的内容?
这是青年作家杨庆祥的思考,或许也是一代人共同的困惑。9月21日下午,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进入大会交流发言环节。参加交流的作家们,创作的题材领域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但他们的思考却都坦诚、郑重——更重要的是,他们一直在努力用自己的创作回应时代。
这是一个人民的世纪
北京代表团
杨庆祥
我们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动,迅猛发展的时代,多元并存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丰富着我们的认知视野,同时也在以不同的方式拉扯着我们。青年面临着诱惑,青年写作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如果我们的青年写作仅仅停留在景观化的层面,就会因为某种内在性和整体性的丧失而失去对话的力量。
我曾经在太行山区一个小镇的街头,听到两位母亲用河北梆子高唱她们的人生故事,其时群山肃穆,歌声嘹亮:对生的热切的渴望和信任,对世界的直接敞开和表达,用最贴切自我的形式,表达着普遍性的生命意志。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和真正的中国故事啊,那一刻,我流泪了。
写作者的力量只可能来自于我们脚下的大地和我们身边的人民。这些年来,我和我的同代人们一直在创作中努力实践这种知行合一的美学观和写作观。我们忠实于自身的经验,但同时以一副白热的心肠投身于时代生活的热烈和喧嚣,感受它的阔大和无穷。在前辈作家的注视中,在同代人的和而不同中,我们汲取古今中西的滋养,创造了并将继续创造着我们的主体性、民族志和世界语。
我们还做得远远不够,但我们会一直努力。
聆听大地深处的声音
宁夏代表团
马金莲
近年来我家乡实施移民搬迁,这关系到几十万人的生存大计,是大事情,我选定一个村庄做跟踪。在搬迁后空下来的村庄,我面对着满地瓦砾和黄土、荒草和断路,很多很多激烈的冲击感在脑子里攒动,在心里撕扯,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要想用文学的笔触记下这些村庄的变迁、消失和那些随着生活的步伐奔跑在大地上的乡亲的故事,尤其是大家在生存条件相对落后的西海固地区,为了奔向好日子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求。
多年写作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方向:写底层,写现实,写生活。火热而生动的生活总是在最广阔的生活当中,在最庞大的人群当中,文学的笔触始终贴着他们去书写,是最正确的选择,也是一个乡村出来的80后作家必须担当的责任。我有理由,有义务,更有信心书写好、讲述好、表达好这个时代和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西部、回族、普通百姓、底层生存、内心信仰、土地、村庄等文学命题,这样的命题,是我写作的支撑点,更是18岁那年选择文学时的初心。
紧贴地面,以深厚的情感书写最底层普通大众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聆听新时代大地深处泥土的躁动和疼痛,弘扬回汉儿女内心的真善美,肯定人心、人性中的光与暖,是我无悔的选择。
带着诗意前行
贵州代表团
肖江虹
我连续写了《蛊镇》《悬棺》《傩面》三部小说。三部小说都是以贵州边地民俗民风为题材。我记录这些消逝和即将消逝的风物,不是吟唱挽歌,而是想努力把曾经打动我们的乡村诗意记录下来,让读者能看到祖先们在遥远的过去曾经拥有的伟大的想象力和诚挚的包容心,让我们怀着诗意的美好去继续往前赶。
所有文学作品所依托的外物只是一个手段,最终的指向还是人。我理解的所谓的文学胸怀,就是作家的笔下不该有假想敌,作家应该写出万物平等,写出属于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苦痛。
我在写《傩面》时,去贵州道真一个地方采风,那里有位傩面师,做了很多精美的傩面,却要在临死前把傩面全部烧掉。我觉得特别可惜。傩面师却显得很坦然,他说:"和人一样,这些东西,该要消失的,一定要消失,作为当事人,面对这个东西消失,我都没有那么大冲击,你为什么要痛心疾首呢?"晚饭时间,他又对我说:"消亡不可怕,没有尊严的消亡才可怕,放下了,才有尊严。"
这事对我冲击特别大。以前我的写作,都在写对抗,城和乡的对抗,文明和非文明的对抗,写了很多剑拔弩张的对抗。这次我特别清晰地认识到,文学最终的指向不是对抗而是和解:人和人的和解,人和自然的和解,人和这个世界的和解。
个人深处的真相
山西代表团
张二棍
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写下什么,但回望自己写过的那些作品,我看清了自己的渺小与不足。大地上的事物太多,而我们能够目睹的太少。谁也没有能力去穿越时空,去经历一切,阅读一切,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度过更加宏大的、深邃的、辽远的一生。而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拥有无数生命的人,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笔下,自由穿梭,我们可以用一千张嘴,一千双耳朵,一千个灵魂,去抒发表达自我。所以,我期待与大家一起,用我们奇妙的语言,书写这个时代的浩瀚与博大,书写人民的朴实与勤劳。
前几天,我写过这样一句话,“反复地虚设着良辰与美景,反复地,修栈道,度陈仓,和一群莫须有的人周旋。在想象中,放纵语言去做一件大不韪的冒险。”这句话,是我对文学的一点理解。因为现实的无法穷尽,所以我们的写作需要不断打开自己的想象,弥补见识与阅读的不足。尤其是诗歌,更要善于收纳时空,借用某个个体,去谱写一群人,甚至一代人的命运。
我常常用一些成语比喻自己写诗的过程和目的,我常常对自己说,你要有凿壁借光的勤奋,你要有火中取栗的勇气,你要有一苇渡江的意念……我们知道,文学是一条崎岖山路,更多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承受着秉烛夜行的孤旅。真正热爱文学的人,同样也会爱上这文学之旅上的一切波折与辛酸,会迷恋写作时的抓耳挠腮和苦思冥想。
感受多维的信息时代
写出有格局的作品
上海代表团
王苏辛
很多人,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在互联网的影响中建立和重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各种领域的信息冲进来,形成各种复杂的声音。每一条信息都清晰,但它们组合在一起却变得含混。在同一个语境中游荡太久,我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方言,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外语。所有的写作者,都正在成为没有真正故乡的人。即使是很多乡村和县城,也早已包裹在整个城市化趋势中,逐渐褪去过去那层面貌。
很多人说,现在的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缺乏他们前辈的那种生活经验、人生阅历,所以很多人的作品有些单薄。但我觉得单薄或许是有的,但新的经验从来不缺。尤其是我们现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世界,很多东西交融在一起,形成各种各样的缝隙,各种各样的声音。作家需要不断倾听,又要用自己的肉身,用自己的精神意识,不断将这么多元的讯息一次次消化,直到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文学蓝本,将它回馈给这个时代,回馈给这个世界。
感受多维的信息时代,并写出它的变化,紧跟时间,甚至不再只是看到一个地方,看到一座城市,看到中国,看到世界,而是看到整个人类的发展方向,看向宇宙。而写作最大的意义,是对那些尚未被发现的人类经验,进行一次彻彻底底的发现。
做人民心声的传递者
湖南代表团
纪红建
文学需要呼唤真实而强烈的激情,但更应保持该有的理性。作为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如何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这是我们必须时刻面对和思考的课题。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这一属性也决定了报告文学作家必须行走与思辨。这几年,在中国作协和湖南省作协的具体指导下,我一直坚持行走,行走在贫困山区、革命老区、改革开放的前沿,抵达生活和历史现场。坚持思辨,以对人民对信仰对真理的爱,去呈现真善美,鞭笞假丑恶。创作实践让我深深感悟到:唯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青年作家才能健康成长,才能创作出既有时代精神,又有思想深度和生活温度的作品。方向是根本,行动是关键,报告文学作家更需要扎扎实实、默默无闻地行走、记录、思考和报告。
我该写一个什么样的报告呢?这个报告又该如何着笔呢?思来想去,我决定把这部作品的话语权交给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把尽量多的笔墨留给他们,把他们心声呈现和传递出来。虽然他们生活在最基层,他们是草根,但他们纯真、朴实,他们有一种摧不垮的高大与伟岸。我矛盾、纠结过,但最终,我鼓足勇气把这个作品写了下来,紧紧围绕着贫困乡村,围绕着贫困乡村里的人和事,围绕着人心和人性,围绕着精神和灵魂。
人:时间的容器
广东代表团
王威廉
速度带来的巨大动能冲破了众多界限,与此对应的是中国飞速融入世界的历程。中国人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世界腹部,但是,另一方面,总体的历史惯性仍是巨大的,就像是灵敏的触手已经伸出很远,而庞大的躯体仍在迟疑慢行。这两者之间的张力体现在每个青年人的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早就提出,科技知识更替得越来越快,人类已经步入了“后喻文化”的时代,也就是由晚辈来主导文化传递的方式,这与前现代由长辈主导文化传递的方式有了本质的不同。所以,年轻一代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他们在尚未得到前辈的真正理解之际,就已经启动了新的未来模式。但我们不禁要追问:经受积年累月人文教育成长起来的年轻作家,能否像别的知识领域那样,可以迅速启动某种未来模式?我看很难,但至少我们应该对那种未知模式进行正与反的思考。
每次读那些伟大的小说,比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鲁迅的作品,你的脑海里都会被那伟大的声音所唤醒,他的声音唤醒了你自己的声音。你有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你和世界的关系才有了真正的开端。小说作为一种唤醒,它的唤醒功能跟其他的社会科学知识都不一样,因为小说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一种关乎心灵和生命的鲜活知识。因此,在这个文明大转型的时期,我认为小说又重新变成了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
勇立时代潮头
讲好中国故事
重庆代表团
静夜寄思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17年底,全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已然达到3.78亿,占网民总体的48.9%,所以身为中国的作家是非常幸福的,没有哪个国家的作家拥有如此庞大的读者基础。
网络文学孕育于网络空间、植根于亿万网民,具有贴近生活、贴近受众的先天优势,有责任也有能力抒写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实践。
网络文学用户数量大、传播范围大,特别是在青少年中有广泛影响。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严肃认真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绝不能迁就不健康需求,绝不能迎合低级趣味。要自觉讲品位、讲责任、讲格调,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生态,着力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我们青年作家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唯有这样,才可以创造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
诚恳面对我们的内心
江苏代表团
孙频
我从2008年到2018年,不觉也写了十年时间了,这十年时间里我从生活到写作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动。从北方到南方,从黄河之畔到长江之滨,从房前屋后的大白杨到满目的香樟和梧桐。我感谢我生活过的每一个地方,我的家乡,一个地处山西中部的小县城,它给予了我记忆中永远明亮的四季。春天柳絮满城,杨花飞雪。夏天杨树成荫,知了嘶鸣,遍地是西瓜和葡萄,我常在葡萄架下写作业。秋天的落叶会铺满街道,踩上去咯吱咯吱作响。冬天,大雪来了,蔬菜匮乏,却从大白菜里杀出白菜花,像个小婴儿,摆在窗台上有阳光的地方养着。小时候觉得每一日都是永生,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长大,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个小县城,过了很多年,我已经三十多岁了,却发现那些最美最不可割舍的记忆都在小时候的那个小县城里。它们让我明白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遗憾又不断了悟的过程,其实写作在最初就是为那些遗憾和那些回不去而写的。正是因为回不去才有了最诚挚的感情和文字里的体温。
文学需要一个作家付出的绝不仅仅是汗牛充栋的时间与贴地行走的题材,它更需要的也许是一种在暗处燃烧的深情,一种以血饲剑的勇气,一种摒弃自恋的反思能力,还有就是一个作家最终的文学精神。这种文学精神也许终将区分开我们写作的品格与意义。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诚恳对待自己的内心,诚恳对待世界,诚恳地写下每一个字。
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强军故事
解放军代表团
郑润良
我主要关注70后到90后这一批作家。由于阅历、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相似,我觉得自己更容易理解同代人的作品。在我看来,批评和创作有内在的共通之处,都是创作书写表达我们对时代与人性的理解。正是在与众多青年作家、青年军旅小说家的交流与帮助下,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审美趣味与批评倾向,我们尤其应该关注书写当下现实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才是对“中国问题”、“中国经验”的正面强攻与直接回应。但在对于80年代以来的当代现实的正面强攻方面,我们的作家虽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作家们面对现实发言的欲望空前高涨,都力图为急剧变化、转型中的中国提供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这是“五四”以来“文学为人生”的现实主义脉流的凸显,无疑是好事。但同时,作家们也面临着新的课题,书写当代其实更需要历史感,这样才能超拔于现实从而审视现实、洞察现实。
我是来自部队的文学批评工作者。青年军旅作家们积极响应强军号召,书写基层官兵在强军路上的梦想与豪情,也不回避“和平积弊”对官兵的影响,同样不讳言军人作为社会的普通个体可能面临的各种世俗性的困惑与抉择。军旅青年作家必须深入备战打仗的演训一线,以“轻骑队”的冲锋姿态讲好强军故事,为变革前行的伟大时代建构新的思想精神与理想价值。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