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逝
这一天理想成真,
喜悦撼动着树枝。
远方变做近景, 好像镜头向外轻拉。
不容易, 不匆忙, 脚步轻盈。
不为人知的尘埃缓缓飞扑。
一段军乐埋葬过去,
一把把铁锹刺向记忆。
仰头观飞鸟炸群, 低头是众花婆娑。
我的祈祷业已抵达
人生终将丧失的目标。
你的爱毫无色彩, 你的恨业已消弭,
渴慕的太阳越发沉稳。
这一天安静下来, 无比美好
谛听岁月达到的宽度,
让尘土收容不安。
1995/3/21
这首诗的作者杨铁军,1970年生于山西芮城,198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5年硕士毕业于北大西语系世界文学专业,接着赴美国爱荷华大学读比较文学,后来转行至亚特兰大学计算机,目前在亚特兰大工作。他是在诗歌和电脑两个领域都有天分的人物。
北大有着浓厚的诗歌氛围,从大学时代起,杨铁军就开始诗歌创作,一直坚持到今天。他的诗变化多端,各种细微的语气和语体变化都尝试过。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可以借用胡塞尔现象学的“本质还原法”,对其诗歌中的不变、长久、稳固的因素,加以体验,那就是谛听心灵的声音,其中的最强音,是对自我的反思或曰“自省”。反思,往往是自我责难、辩驳和自我怀疑,有时苛刻得近乎严厉。他的诗常令我想到“蚀心”两字,那是一个时刻在盘问自己的灵魂,像一条时刻追咬着自己的尾巴的蛇,在那里不息地运动着。他的诗具有一种根本的伦理性,常常令我这样的读者读着读着,觉得心里十分不安,为自己的疏于自省感到羞愧。
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他的自省的过程,而是一次自省放松之后的平静。看得出来,写作的这天,诗中的“我”心带喜悦,原因是“理想成真”,但是什么“理想”,我们却得猜测。至于这个“喜悦”本身,显然不是狂喜,而是一种心底的基调。它是一种“平静的喜悦”,这意味着对一切,包括对自己、对过去、甚至对自己的自责,都已达到一种宽容和从容。
先看第一节。“这一天理想成真,/喜悦撼动着树枝。/远方变做近景, 好像镜头向外轻拉。/不容易, 不匆忙, 脚步轻盈。/不为人知的尘埃缓缓飞扑。”理想成真带来的喜悦外化了,以至窗外树枝飞舞,也好像是由我的心情带动的。这是典型的“不是幡动而是心动”逻辑。“远方变做近景,好像镜头向外轻拉,”这个比喻十分巧妙,“理想”本是十分遥远的东西,但好像一下子就在眼前实现了。这就好比拉镜头调焦距,远方的景象一下子就看得一清二楚,跑到眼前来了。接着是一种喜悦的轻盈的心态,“不容易、不匆忙、脚步轻盈”,连尘埃也是缓缓地飞着的。“不容易”表明还是有一种难度,就是不那么轻易、不那么易于获得、不那么狂喜,因此这种喜悦也是淡淡的。
第二节。“一段军乐埋葬过去, /一把把铁锹刺向记忆。/仰头观飞鸟炸群, 低头是众花婆娑。/我的祈祷业已抵达 /人生终将丧失的目标。”埋葬了过去,“军乐”有昂扬奋起之意,“铁锹刺向记忆”似有将过去记忆挖掘一空之意,也可理解为强化上面所说的“埋葬”。“仰头观飞鸟炸群,低头是众花婆娑”,这是特别好的句子,既对称又优美。在记忆的痛中不经意间仰头看见,飞鸟像霰弹一样,在空中急遽散开,充满动感;再不期然地低头,又见“众花婆娑”——这几个字,有一种字体美和姿势美在焉。“我的祈祷业已抵达/人生终将丧失的目标”,整句是“我的祈祷业已抵达目标”,但加了一个“人生终将丧失的”,又使它变得扑朔迷离了。里面有一种反讽。我现在已达到目标了,但它最终还是要消失的,这里有一种“看空了”的眼光,因此还是有点虚无。因此显得整首诗达到的那种喜悦,乃是看透一切价值之后,与虚无握手获得的一种平和。
第三节。“你的爱毫无色彩, 你的恨业已消弭,/渴慕的太阳越发沉稳。/这一天安静下来, 无比美好/谛听岁月达到的宽度,/让尘土收容不安。”爱得没有色彩,意即不那么浓烈,而恨也“业已消弭”,故而是不爱也不恨,达到一种疏离状态,或遗忘后的轻盈感。“渴慕的太阳越发沉稳”,“渴慕”带一点向心力的意思,但它是沉稳的。我们可以想象诗中人并没有彻底遗忘,他还是有一点记挂,但已达到平静了。“这一天安静下来,无比美好/谛听岁月达到的宽度/让尘土收容不安。”“岁月达到的宽度”应该指随着年岁成长达到的一种心灵的宽容和视野的辽阔,而“谛听”表示诗中人准确地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变化,这又是经过反省达到的。“让尘土收容不安”这个句子美而有深度,可以表示东西落在尘土上,但更应该是指埋葬了什么东西,而这就是自己的过去、过去的自我,或者一段感情。这与题目“永逝”是一致的。“让尘土收容不安”令人想到基督教的葬仪,“来自于尘土的,仍归于尘土”,而人生在世,外体劳累,内心处于永远的焦虑不安之中。但这里是比喻心灵达到了一种死一般的平静,但这并不是真的死,而是与复活相似,因为它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喜悦的。
杨铁军的诗,具有汉语的精炼功力,有时甚至是“极简主义”。这首诗言之有物,且能“随物赋形”,诗里讲平静的喜悦,语言上读来也有平静和喜悦的感觉,是“语随境转”的佳作,值得向读者推荐。
来源:《旅人的良夜》(周伟驰/著)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