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风度
叶延滨
白云就那么从远方飘过来了
那个如梦如幻的远方
柔情逶迤霎时变成
压城的厉兵
是风吹来,风
也吹走
吹走云也吹走了雨丝万缕
哭过骂过雷霆般吼过
最后剩一滴露水
挂在草尖上
是雨送来,雨
也送走
送不走的是满天的星斗月圆
月光如翼天涯共此时
只望得那轮月光
溶进了曙色
是夜送来,夜
也送走
不走的是这满目的青山翠岭
风来,青山度风
雨来,青山度雨
也度明月,度星光——
山闲在,闲在的青山
有万载千秋的青翠风度……
冬至日答张九龄
姜念光
今天的相遇未必没有道理
我未必不是孟浩然
特地在唐诗三百首的开头与你相见
拱手,打揖,一鞠到地
然后乘八小时高铁去北京
北京,未必不可以是隐居的襄阳城
未必没有李白和杜甫两个后辈
他们诗写得漂亮但官职太小
未必当上宰相才可以胸怀天下,而位高权重
未必不可以同时写情致深婉的诗
你在开元盛世和写作中巩固了双重江山
未必要在新时代做大官,未必
在另一个盛世继续写,和雅清淡的句子
而借口皇帝的悔意表达赞美
未必能懂,“风度得如九龄否”什么意思
它说的,其实是人格的尺度
古老的剑胆琴心,我们仍在使用
我们高远明亮的体魄中,有你
所以今天,我未必不是你
未必不可以比较,风度得如九龄否
你未必不是老叶、老车、老谢与田禾
所以曲江先生,明月未必生自海上
一轮新月,未必不可以
从山中或者高楼大厦之间升起
你看,一行人在你的故乡始兴县
我们穿过的夜晚,是和你一样的夜晚
但我们早已不像你那样写诗
但一千二百七十多年足够修炼了
你看,我们带着石头的明月、手机的明月
溪水、电灯和微信的明月
乘坐加速度的汽车驶出车八岭
从此时,回到了天涯
竹筒酒
谢克强
春天竹林的繁殖能力
似乎超过一个诗人的想象
望着那一根一根拔节的竹笋
顿使我感觉整个春天
什么都在拔节
然而 当我初到始兴
更超乎想象的是这竹筒酒
这摆在迎来送往宴席上的酒
无异于亮出独有的名片
让人认识始兴
酒从来都是窖酿
可这酒却是种出来的
也就是用高压微创技术
将酒的原浆注入幼林竹腔
让其餐风饮露
与酒相遇 话自然多了起来
当我举起杯来 不仅酒的醇香
更有那竹的品格与气节
让沉醉欲仙的我 更想探访
竹筒酒外的秘密
竹筒长出来的竹筒酒呵
陶醉了我 也陶醉了一个世界
宰相树在风中书写
张鲜明
张九龄离开家乡的时候
把一株桂花树
当作毛笔
插在大地的笔筒里
让它
给太阳和月亮
写诗
写了一千多年
这笔,写秃了
大地就递过来一支新的
那天,我看见
那写诗的树
在风中
为始兴的山水画
兴奋地题写标题:
香
九龄树
田 禾
在张九龄的故乡石头塘村
张九龄那年栽下的一棵桂花树
虽然经历无数的严寒和风雨
至今依然伟岸挺拔、枝繁叶茂
张九龄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宰相
人们便把这树命名为宰相树
我来的时候,桂花飘香的季节
已经过去,但它葱茏的枝叶
象征着先生即使死去千年
灵魂依然醒着
它谦谦君子的风度和站姿
有如张九龄当年的风度和儒雅
桂花年年开在枝头,鲜艳的花朵
在展示先生人生的最精彩部分
这时有人背诵起先生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使我的热血一阵一阵地沸腾
我站在树旁仔细端详
并重重吸了一口绿叶的氧气
然后对着同来的人说,此树不能
叫宰相树,应该叫九龄树
九龄树更能代表先生的人格和风范
说完我向九龄树深深鞠了一躬
表达我对先生由衷的敬意
满堂围
丁 鹏
水滴渴望流动,而非汇聚
纵使,沙滩松软
掘出的地基渗成水塘
将围楼建一艘官船也无用
水涨船高,客船在月色里扬帆
大围里穿四口深井也无用
子孙渴望出门远行,背井离乡
像每片风渴望更轻的骨骼
穿过饰以金铂的门窗
穿过七百七十七间房
穿过对岸的七重山峦
穿过智绝的七星灯盏
每一座围城也渴望剩一座空城
和一个建造者的宏大梦想
山 路
——致张九龄
熊育群
鱼形之地
一条古道 绕着鱼肚
走出了石头塘村
离家的脚步
于律水之上飘荡
在大山外回响
张氏宗祠
鱼眼上的砖瓦屋
重塑了昔日祖居的模样
千年桂花树下
追随太阳耕作的后人
同样 不闻车马之喧
鸡鸣犬吠中
七星墩落日迟迟
夜幕山一样高
岑寂夜一样深
时光凝结在
祖先的牌位上
颜色深紫
大唐帝国
一位宰相
从荒僻山陬小径
走出了山外
平民与帝国
由一条小道诠释
曾经负薪的少年
回报乡梓一条大道
他凿开梅关
连通北江赣江
帝国的动脉贯通南北
从此 家园不再岭外孤悬
重重关山
多少年 在他平平仄仄的诗里
不断吟咏
冬至谒九龄
——写在广东风度九龄诗歌周
丘树宏
带着南海的轻风,
我来到了南岭之珠—
韶关始兴,
这个人杰地灵的去处。
我来寻访一个诗人,
探究他生长的水土。
这是丁酉冬至,
是冬月的初五;
不是先生的海上,
没有诗里的天涯,
未见当年的明月,
只见远古的典故。
一个盛大精彩的诗会,
一场古典时尚的歌舞,
演绎了岭南诗圣的风采,
重现了一代名相的风骨。
而我来拜谒你,
不敢有太多的奢望,
只想离开的时候,
偷学一点你的风度……
说 山
张慧谋
田园风干在山前
有人指着山说风水
正好落日夕照斜过山体
顺着说风水人指尖望过去
鳞状云层布满半个天空。
脊刺起伏,鱼尾生动
一座山被隐喻为鱼
说风水的人指云为水
有人点头,有人不以为然。
诗人们在围观“宰相树”
这棵少年九龄栽下的
千年老桂,依然粗枝细叶
开花。想起九龄咏桂诗句:
“草木本无心,
何求美人折?”
低头看着草地上浮动的影子
杂乱无章,全是败笔。
车八岭
世 宾
小山庄镶嵌在群山之间
简洁和静穆正在构筑新的气象
经过落叶、溪涧、树林
依然溢着绿汁的林间苔藓
一条山间公路,驶出热闹的检查站
再深入些,就是豹子和蛇的世界
而清澈的泉水、涌动的鸟鸣
有着更深的寓意,它们的洁净
并非全部源于自然
它们与退耕还林的山村
无意间,着手重建了一套新的词库
不必过分依赖那些旧的词汇
如果清泉是一条路线,肯定会闪烁
沿着它,总会有不俗的表现
仰望张九龄手植的桂花树有感
黄金明
在始兴县隘子镇石头塘村,有一块鲤鱼形的山坡
少年张九龄种下了一棵桂花树
一千三百年过去了,老树朽腐,残存的树桩
犹如焦炭或时间的灰烬。但树桩抽出的一根枝条
花数百年的光阴慢慢地长成了巨木
它在晨昏中一根一根增加着枝条
它的树身朝着八个方向伸展。它像一个小树林
那么安静,仿佛在微风中安睡。米粒般的小花
密集、细碎,像最小的浪花在叶丛间涌现
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清香,让人想起九龄的诗句: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一棵历尽沧桑的古树
焕发出惊人的美,它的身躯晃荡着金币似的嫩叶
将在春天哗地抛向天空。我敬畏于一切树木
它们长着共同的叶子而带有尖锐的个性
譬如遍布车八岭的米锥树,锥栗的果壳犹如缩微的刺猬
表皮带着稠密的尖刺。譬如柠檬桉无论大小
都有光滑的表面,犹如美妇的冰肌玉肤
而这株桂花树扎根于唐朝的泥土
尽管它无法挪动半步,却踩着自己的肩头向天空走去
它穿透帝国的黄昏和时光的白雾
长出了新时代的叶片。泥土既是食粮
又是缚紧的绳索。树木既是饮者,又是无尽的泉源
风声将时光压入年轮,年迈的霜雪从树根涌起
一棵死而复生的巨木,触摸到了根
所有根都是一样的,在地下痛饮孤独并壮大
在黑暗中突进并停顿。路边的草丛掩藏着野花
山坡上的一棵树,像攀登到中途的人
坐下来歇息。风那么轻,雏菊细小的花瓣能感觉
麻雀柔软的绒毛也能感觉。一小片云也在轻微地晃动
白的云、灰的云,显得过于随意
但掩藏着神秘的雨滴,在辽阔无边的蓝中那么孤独
我久久凝视着这株从唐代走来的大树
它有无数根枝丫、无数片叶子
但它仍在缓慢地生长。它万变不离其宗
它日日新,就像一位文化巨人
孤独、威严,且略带羞涩。霞光散尽
薄暮笼罩着石头塘村,所有的树木、野花、草叶
仿佛晚霞织锦的细小花纹。而桂花树肃立着
犹如一尊雕像。对于归巢的鸟来说
每一根树枝都是一道滑梯,我看到鸟儿
通过它进入树杈上的巢穴。对于朝圣者来说
这株千年桂花树,俨然是九龄风度的化身。
张九龄的月
唐德亮
已经孕育多长时间 我们不得而知
只见大海渐渐躁动 一阵临盆之痛后
旷古之月冒出了海平线
天宇忽然明亮 星辰隐退
时光被洗 众心被洗
尘世的温情 山川的暗
大地的黑 岩石的峻淸
被缩小 一缩再缩
直到虚无
而月却越升越高远
从长安到天涯
从唐朝到今夜
朗照千年
光焰万里
在始兴,草木有本心
方 舟
在始兴,草木有本心
无论是风生还是水起
草木都生长葳蕤,无关地气暖
君子皆岁寒心造化。它们望月怀远
向高处,一寸寸抬高自己的海拔
在始兴,西日向山隐
北风乘夕流,岁月无声
鸟兽有名,被形容于林间与山冈
命运跌落的涧边,溪水更清
它的回声轻于大海之重
又向大海透支了波澜
在始兴,物类有固然
中途消失的事物会自动返回
如雁过瘐岭、舟驶浈阳
一首诗经过感遇和发酵
又回到天才的童年之地
像时光的风度重新发生和繁殖
在始兴,良辰不可遇
你从荆州归来,我从虎门起程
君子们闲坐于深山鱼形背脊
可以论人生长短,世态炎凉
当你使用一些嘹亮之词
天色就从远边暗了下来
风,也乍起,还往山谷里吹
在天地之间自我圆满
林馥娜
深藏于山野的巍然围楼
在漫长岁月中
反复把心门打开又合上
独守着精雕细琢的庄严
与对风云变幻的泰然
而一颗火红的野颠茄
也可令苍茫山野生出夺目之美
仿佛诗之于诗人,在灵魂寒冷的季节
以致幻的微毒带来一把火的暖意
这些庞大或细小的寂静事物
始自深情的根植,兴于兢兢的生息
恪守着内求的丰盈
似一泓清水怀抱盈亏自负的皓月
在天地之间自我圆满
祈 愿
桂汉标
苍山如海 莽莽中
这一座“岭南第一围”
残阳斜照 怎么看
也仿佛一艘巨型石舫
古城堡的坚固 不乏
四合院的雄浑朴实
长途迁徙而来的族群
挽燕赵之风绿了蛮荒
自称客家 包蕴多少
开拓沧桑 一代代的
乡愁 一辈辈的汗血
诠释人生最本原的祈愿
在岁月间穿行 有志者
向往出发 又渴盼抵达
水浸千年松哟 根基
总是不泯不朽的灵魂
这大围是不系之舟
载舟深慎 石舫奠安
而今 惊涛频频拍击
山隘 难阻突围的脚步
每个人都是时空之客
如梦如寄 偏期许永恒
还是真切遨游瞬间吧
这清化一景终成图腾
客家围屋
冯春华
一块青砖是一段历史
一个天井是一个世界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
在客家人中忆起岁月的痕迹
围楼周遭又能行走多远
那时的隘子
留下了大迁移的中原百姓
山青水秀
百花争艳
百姓当年看见的瑞气祥云
可是九龄后的灵气再现
面对七重山
生活的理想停留在始兴的山峰
劳作中倾听苍穹上的回音
安居乐业
于是 二十八年的精心打造
固化为一座围楼一个个故事
最沧桑的片断
让帆船型庞大的住宅
浓缩为一座小城市
中国民居建筑中方围的杰出代表
从此诞生
空气里弥漫烟火气和饭菜香
平民们渴望安宁
和平与战争
曾在围楼周边上演
青砖生辉
枪眼狰狞
客家人拒绝背叛
拒绝安逸
只想生生息息
历史和现实
在游人中对视
向世人展示他的平淡与胸怀
历经岁月的苦难磨砺之后
围楼 如磐石堡垒般
沉静 清贫和坚韧
拜谒张九龄故居
陈志强
近了 近了
一个让我崇敬
向往 情怯的地方
盛唐名相 岭南诗祖
仿佛听见您站在石头塘边
浓浓的客家方言在吟诗
仿佛看见您在桂花树下
对月小酌 北望长安
仿佛看见您跪在殿堂
挺直脊梁真言进谏
或许在那个梅雨季节
或许在那个月圆寒夜
您在京城墙上眺望南方
眺望大庾岭梅关上的梅
眺望隘子故里守候的娘
您 风度翩跹捻须微笑
仰望您的塑像
神圣 庄严
无法平静澎湃的心潮
虔诚地点燃三支香
九十度曲躬
合什跪拜
您藏进桂花蕊里
香飘氤氲千古绝句
走进您的故里
我不敢写诗
石头塘访九龄
杜金华
有石头
有塘
有村
有庄重宗祠盛着大唐那片碧蓝的天
多少人乘九龄风度来到这里
想象九龄怎样从脚下这条弯曲的古道
从律水起文澜的清化源头
承启一个开元盛世的盛唐
他把米粉带上了京城
他把海上跃生的明月
做成月饼让百官掂量
那时的天空白云
想必也如今日的明白
山河蜿蜒
尤见巍巍雄关通达
先秦重兵戍守雄关
却守不住帝国的急速崩塌
九龄力凿大庾岭
凿出了一个世界王朝气象
阡陌错落的村落间
坯落房没
分不清哪块是九龄砖
哪片是九龄瓦
站在岭上总禁不住举目远眺
九龄 轻舟
若隐若现
身后的村子石头塘
桂香十里
风度逾千年
家乡升起的明月
李京平
其实,月亮不知道今天
有如此隆重的行程
从如今的京城到他的生长之地
隔着千年时空
牵着诗的心灵感应
其实海面不明白
怎么会有如此庞大的后裔
一直眷恋这块土地
即使千年,雪球一样滚动着
心底的那份本真与执念
天空了解,白云飘得再远
离不开唯一视线
走得再分散的族人
都走不出明月下的一片泥土
尤其,守护的信念
风度,不仅度金外貌与修养
还度一颗心
一颗装天地、热土的心
还有土壤上生长的左邻右舍
疆域内外,风霜中影子的冷与暖
风度在一屋千年的烟火中飘逸
透过厚实的围墙
古老不变的石头门槛
池塘温养的时间与沉淀的气度、厚重
桂香依然萦绕着一个小山村
一间书院,万间书院
一个故事各种传说
一种称杆千年不老的度量
一首唐诗朗朗诵读的山山水水
一种开拓与无限延伸的平实外延
来源:《诗刊》2018年4月号下半月刊“诗旅·一带一路”栏目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