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慧法师说弘一大师

作者:2018年08月23日 22:37 浏览:235 收藏
开如夏花   隐如秋月
   (念慧关于对弘一法师一生所引发的几点参考)  
    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在中国佛教史乃至在中国近代史上,弘一法师其人,都无疑是一个传奇!他的一生,恰如秋月之悬于天心,无限清辉,飨世人眼。关于他一生的奇珍与所谓的“中国13项第一”,我们已无须在此一一罗列,今就其璀璨夺目的传奇一生,引发三点思考如下。
一、大师的出家,也是一种示现
   在佛教里,通常所说的示现,是指诸佛菩萨的应化之身,以一种人们认为寻常或者不寻常的方式来到世间,一者为度化众生,二者可籍此圆满自己的愿心与果位。关于示现,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释迦摩尼佛的八相成道、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化身,包括五代布袋和尚和济公活佛等之嬉笑癫狂的形象。这些的种种所谓的示现,告诉我们一个显然的道理,诸佛菩萨与四果圣人,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存在于世间的,告诉我们,佛、是可以由人身直了成佛的,也告诉我们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道理,告诉我们要珍惜人生与光阴,而不是妄自菲薄,蹉跎岁月!
   那么,关于弘一法师,迄今为止,并没有那位大德以及那篇文章,明确告诉我们他前世今生关于菩萨再来的什么启示与佐证,笔者同样也不能在此胡加臆测。但笔者认为,弘一大师的一生,同样可以说是一种示现,当然不一定非得定义为佛菩萨再来的那只示现,但笔者认为,示现本身就可以多种含义,有多种层面的示现,包括平时的电影,演讲等等,都可以归类为示现之流。因此而肯定地说,弘一大师那辉煌璀璨而又骤然归于看似的平淡无奇的一生,同样是一种精彩的演示,他至少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世间所谓的才艺,原来可以如此被轻易放下,世间所谓的辉煌,原来可以如此被悄然远离!而这种示现,对时至今日的人们,尤其对时至今日的所谓艺术圈,无疑是如此的弥足珍贵!因为,在而今人们的世界观里,诗书画印乃及歌舞伶人,只要略知一二者,自身就会大肆渲染以达其名闻利养之欲,而人们也会疯狂追逐,以安其肤浅而狂躁之心。记得著名作家张爱玲曾经写过:“我从来不是一个高傲的人,至少在弘一法师那座寺院的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弘一法师的才艺,当然已无须任何人为其佐证了!纵然如此,而在弘公眼里,正所谓“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学海长流,文阵光芒射斗牛。锦绣满胸头,斗酒诗千首。然于生死跟前,却半时难相救。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那个人生的不惑之年,李叔同他彻悟了,他彻悟了,世间的一切才华,在佛的经典智慧里,竟是如此的犹如坐井观天般浅薄,世间的一切艺术,在解脱道面前竟是如此的苍白无力。于是,当他经历了种种风花雪月与纸醉金迷之后,豁然发现,这一切,原来都只是一个过程,这一切,其实可以归为虚化!
二、大师的一生,无疑是“顿悟”的一生。
   关于顿渐之说,汤用彤说始于东晋支遁法师,然笔者认为,早在佛陀时代,就有央掘摩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公案,央掘摩罗在误信外道所说的杀一千人后即可得道的邪说之后,开始了疯狂的屠杀,后在屠杀九百九十九人之时,环顾左右已无可杀之人,真准备杀害自己生母的时候,佛陀出现了,佛陀以其无有穷极的柔和与慈悲,将他无始以来的愚痴与嗔恨彻底消融,并为其宣讲胜深法义,最终使他放下屠刀,幡然顿悟。然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还是唐贞观年间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闻《金刚经》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经句而当下顿悟空性的公案。
    而笔者今天所要阐述的是,世间其实没有绝对的顿悟之说,正如经义所云,所谓顿悟,既非顿悟,是名顿悟。所谓顿悟,只是一种相对于渐悟而说的说法。正如六祖慧能大师在其临终前开示弟子所说,“汝辈日后说法,当择机而说,执有说空对,执空说有对。执圣以凡对,执凡以圣对”。
  众所周知,正所谓九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那一刻,人们往往忽略了那些微小的蚂蚁,忽略了那久远以来的推动力。而事实证明,万事万物的形成,在那个成住坏空的过程里,都存有一种因缘的作用力,存有一种好或者坏的自然的惯性。同样,在六祖惠能豁然顿悟的那一刻的背后,定然有着他多生乃至多劫以来对佛法的熏修与参证。
   基于以上对顿悟一论的认识,如果一定要安立一个“顿渐”之说,那么,我们不难推理,弘一法师的出家,难道不是一种生命的质的飞跃与顿悟吗!
   三、关于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关于弘一法师的出家因缘”之说。
   由以上顿悟之说,我们同样可以触类旁通的推理到大师的出家因缘。几乎所有的文章与传记年谱,在描述弘一大师出家因缘的时候,都会提到他虎跑断食乃至同夏丏尊喝茶的时候的一句玩笑,当然,大师自己也曾提到有因儿时家里请来做法事的僧人给他潜带的一些影响。而笔者认为,以上这些,也算是出家之因缘吧,而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因缘。然世间万物之因缘果报,从来就不会是那么单一与轻巧。大师之出家,也正如上文所说的顿悟一样,在那个看似偶然的断食之举的背后,也许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前因后果,有着它千生百世的惯性与推动
力。正如在现实中,当一座房子被台风吹倒的时候,当一艘大船被巨浪掀翻的时候,人们第一反应,肯定是本能的惊叹这超强的台风与惊天的巨浪,然被轻易的忽略了的是,这台风背后的原点,也许只是一只蝴蝶颤动的翅膀,这惊天巨浪的背后,也许只是山间溪壑里那一朵小小的水花。而大师出家前的那几天断食,无非就是那引发巨大爆炸力的那一星点火花。佛经里说,一饮一啄无非前定,世间万物的确如此,因为我们的所知、所见、所思、所议,都极其有限,所以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是万里长江的随处一滩,只是百丈冰山的海面一角,正因我们狭小的胸襟和神通力局限了我们的眼界与意识界,,所以,我们无法站在万里高空,对万里长江的来龙去脉一览无余,无法对一饮一啄的前因后果遥知三世。
   大师曾经以三个境界来归纳人生,物质、精神、灵魂。弘公的一生,使我想起了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少年时期,少不更事,为儿女情而雪月风花,恩爱牵缠,中年时期,为生计与事业而背井离乡,江湖苦旅,而时至暮年,霜染两鬓,一切的悲欢荣辱,是非得失,皆已消融在这寂寞无声的夜雨与天地之间。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眉间愁雨烛边情,素手掺掺一握盈。这是李叔同对风花雪月的低吟浅唱。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镜里朱颜,愁边白发。纵有千金,难买年少。这是他对诸行无常的多情倾诉。男儿若论收场好,不是将军也断头。破碎山河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这是他做为一介文人处江湖之远而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而“花枝春满,天心月圆”,这是他对自我内心的最终告白。
   大师的一生,曾经风华绝代,声色犬马,再顿然转入护戒如命,情系苍生!最终,他把儿女情长与才华满腹以及曾经踌躇满志的家国之憾,都统统归入了弥陀圣号与毗卢性海之中!难道说,这还不能算是一种顿悟与示现吗!-释念慧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