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小镇史诗之十九:
少年不识愁滋味
——吟风弄月的新体裁
未免落人巢臼了
不喝几盅“风”或者“骚”的佳酿
不发点酒疯,干巴巴的像描红
取李清照作底子,就矫揉造作地
愁呀怨的……,急匆匆找男编辑卖乖了
我知道,自易安居士寻寻觅觅之后
文学史上讲了,游国恩公开了
作者的身世和艺术成就
坏了,原来一件天大的好事
适得其反了,婉约风格没有错
错的是,如今学诗的女孩
吟风弄月就“一个愁字了得”
尽是“冷冷清清”的无病呻吟了
你春风得意、阳光沙滩
人家丞相的儿媳,在国破家亡夫死后
漂泊流离,才有荡气回肠、顿挫凄婉的
一代绝唱!你憔悴?有巨大的落差吗
也东施效颦?同样的江南雨巷
一千年了,柳永、胡适及迟到的我
特地来观光,见到篱墙,肠子悔青了
只有戴望舒这个公子哥儿
无中生有,独出心裁地
把别处的油纸伞、颜色设置在雨巷
编了个诗情画意的
“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人家一辈子就浓缩出这么一点点铀
如后来艾青有“大堰河”
赵恺有“五十七个黎明”
舒婷有“亲爱的祖国”
叶延滨有“干妈”,容易吗
都是痛苦撞击的闪电
你们图省事、走捷径,模仿经典
明明碗里的夫人比雨巷的姑娘还水灵
也一遍遍期待锅外的“油纸伞”
期待“冷漠、凄清又惆怅”
甚至期待惠安女、期待蓝印花布
期待诗韵流长的小家碧玉
和嫩白的潘金莲及扮演她的甘婷婷
艳遇“在这寂寥的雨巷”
太投机取巧了吧,情感的套路无非是
才子“彷徨”在雨巷,佳人“相识”声声慢
北京烤鸭天天吃,会腻的
何苦揪住这两人一刀一刀剐呀割的
不还有屈原的《离骚》、曹操的《观沧海》
白居易的《长恨歌》、辛弃疾的《水龙吟》
关汉卿的铜豌豆,龚自珍的
“九州生气恃风雷”么
不还有郭沫若狂飙突进的《凤凰涅槃》
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北岛的《回答》
梁小斌有《雪白的墙》江河的《纪念碑》,
洪烛的《扭秧歌》、曹剑的《龙凤店》
雷平阳吟诵《让盲人触摸不朽的青铜》之后
王顺彬有《卖水果的女人》
丁可有《刘少奇与好面》
都是自由独立的诗人、针灸穴位的高手
都是精神的结晶,雷霆万钧的传世之作
照亮千年黑暗的灯
和老干体的应酬应景应时
相反,在另一极端,临摹的句子
故作扭泥,读者觉得在猜谜
恨呀爱的、风呀冷的,不过是谜面
——2017.9.18——22.
于如泰河畔、三畏斋
注释:
2017.9.18——22.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