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的至真至善正在走远,只是我们还没觉察
作者:陌园清 2018年08月21日 10:07
361 收藏
人间的至真至善正在走远,只是我们还没觉察
——读晓君一生何求《秋,比一场雪更深》
评/陌园清
不期而遇,总能扯起些意外的涟漪。比如与流派网的遇见,就赠予我不算丰厚的生活一些意外。之前认识了占东海诗友,他的诗歌有南方诗人骨子里的清秀、明澈和透悟,供我学习,品味生活,丈量生命的厚度。今天如往常般阅读帖子,每一帖我都用心品读,生怕错漏了一些好作品。晓君一生何求的这首“秋,比一场雪更深”的诗歌,就是一首难得的好作品。
如果单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去评读一首好的诗歌,是对诗人的蔑视,诗歌艺术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能够成型成品,语言首先是过关的,为此,在这里就不再针对诗歌语言进行缀评。这首诗歌拨动我心弦的是它所传达的诗意,那是一种叫人读后唯有沉默思索的深厚的诗意。光题目就耐人寻味,为什么秋会比一场大雪更深?其实这已经暗含了某种意义,并且是有所指向的。这样好的题目往往发自作者内心一瞬的灵感,矫揉的成份早已荡然无存。
旷野里,头顶的云
一片片压下来,深处。
风,鼓动
紧握一条河,不敢松手
怕一松手
就变成流云
我们是在旷野里或生或死的人,这是对事实的阐述,也体现了诗人的大气磅礴,开头便无比宏大,令人心畏。何其辽远的旷野,无论谁也逃不过命运的遮盖,命运是我们头顶的一片云,它时刻会压过来,人间渺小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命运之河握住能握住的,否则就“变成流云”那什么是我们能抓住的,比如善良、正义,这些品质只要抓住就不会走远。从中我们读出的不光有这些,还展现了诗人晓君极为敏感的内心,他有一双触角,有对自然变化的极为细致的敏感。当时令徙转,“变”则无时无刻不挑衅着诗人的触角,当灵感闪现的那一刻,关于季节的诸多不可言就都成了可言的句句诗语。由景及人才是诗人晓君的高明之处,他善于隐喻,旷野即生存之境,以此为背景,展开了具体的命运之说,句句落地有声、有力。
这个时候的很多事物
正在走远。河流,闪电
身体里的旧时光
留在湿漉漉的草丛里,
偌大的田野
陷入短暂的寂静
秋天,这个自古叫人喊悲喊寂寥的季节,无论何时都能轻而易举地撼动诗人。这是个离多聚少的季节,所以单从字面来看,平常人的眼里,确如“很多事物/正在走远。”比如“河流,闪电”这是一般人的看法。但仔细琢磨,一首好的诗歌,不会就眼前之物进行简单的呈现。诗人是会思想的高级人类,这其中蕴含着不为人知的高举云端的诗意。回首当下,社会正义退潮般离散,善良、正直的品质被贴上贬义的标签,这样解读恐怕会引来外界的质疑,其实“身体里的旧时光”在直言不讳地告知我们,真正走远的不是河流、闪电这般单调和无意义。
诗人晓君有他自己的良知,敏锐的眼睛看到那些“旧时光”“留在湿漉漉的草丛里”再看看诺大的人世,竟留不住一点点至真至善的美,更可悲的是这些美的东西走远的时候,我们却无从知晓,他陷入沉思,所以出现“短暂的寂静”。就此,读者也跟随诗人领略那“短的寂静”,进而是久远的思索和反省。在秋天,在这个诚实的季节,河流、闪电走远是自然而为,明天夏天,河水又涨,闪电又聚集在窗前,但在我们越发悲凉的世界走远的至真至善,回头来光临人间却不容易,就此也洞明秋为什么比一场大雪还深的疑问。以上就是诗人晓君给我们的启发。
2018.8.20 多伦
秋,比一场大雪更深
文/晓君一生何求
一
旷野里,头顶的云
一片片压下来,深处。
风,鼓动
紧握一条河,不敢松手
怕一松手
就变成流云
二
这个时候的很多事物
正在走远。河流,闪电
身体里的旧时光
留在湿漉漉的草丛里,
偌大的田野
陷入短暂的寂静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