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晋江

作者:2018年08月13日 10:03 浏览:501 收藏
大美晋江四则
  
  1.在溜石的江上塔
  
  我不止一次,从这条沿海公路上走过,我来到了溜石的江上塔。
  这里,是晋江的出海口,是海洋与江面的交界线。在这里,江和海之间,江水与海水之间,只有相融的欢乐,没有分界。多半时候,是泛黄的江水,流入大海;而在涨潮的时候,是碧蓝的海水,灌入晋江。
  这个时候,你会在一片碧蓝的海水之间,如涨潮的故事一般,激动澎湃,心情蔚蓝。是的,不管涨潮了,还是落潮了;不管江水,还是海水,总能相容相拥,不分彼此。
  这是一座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614-1618年)的导航灯塔,全塔为花岗岩实心结构。据载:塔高12.5米,塔身平面八角,塔尖直立高擎,历经风雨400多年。在黄昏,我伫立于山的背面,在溜石的江上塔一侧,望向远方。
  太阳,已把光芒收缩到只剩山的阴影。在我身边,塔和树一起,船和浪一起,沐浴着晚风的清凉。直视之间,对面是一片片高高的楼房,沿江而立。更远之处,刺桐大桥的风姿与临海岸上的高楼,比肩兄弟。相依相偎,或互竞高低,一决辉煌。
  历史,从远古走来,一边是晋江之水,由远远的戴云山向东,向大海奔涌而来;一边是海上的风潮浪涌之声,从深深的大洋底下,向晋江,向内陆地推进。这里,承载民族传统的涛声;这里,承载海外启迪的风雷。甚至,我们还听到,列强欺凌的枪声和炮声。
  但,古塔依旧。四百多年以来,作为黑夜的指路明灯,它一直在江口立着。碧水清波,能看见塔上,那闪闪烁烁的灯火;大船小船,能听到大海,那月起日落的潮涨潮消。
  仰面之间,其高三层,江上塔的顶部,各有阴刻楷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是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夕阳西下,我看见远远的渔船,乘暮色归来。它们把江口,抛锚成一排排风景。渔民收拾渔具、鱼虾,挑上担子,往家的路上,赶去!
  有《晋江县志》记载:“明万历间,郡守蔡善继建塔江上,以锁内堂水口。”故我立于此间,似有锁江镇海之妙,亦有风口浪尖之勇!
  是时,余辉已没,晚风轻歌;古往今来,人事沉浮;唯有石塔悠悠,沧海茫茫。岁月之间,一艘艘大船小舴,翻开一页又一页历史……
  
  2.衙口那段中国情
  
  曾经记得,三百多年之前,这里有人引领大清水军,一路横跨大海,向那仅有一条海峡、一水之隔的台湾,奋勇驶去。
  征战,永远不是国家和民族的目的;国家与民族,必定要完成统一。那一年,军舰如林,旌旗招展,人欢马跃。将军手柱一柄长剑,如一座高高的石雕,望向远方。远方,是千军万马;远方,是分裂的终极,是两岸归心的民声。
  曾经记得,在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的一天,施琅平复了台湾,带领族人回到他的故乡。在南浔,他建起与西衙毗连的八座官邸,铺上宽敞平整的大石埕。时人称为“府衙”。而乡人在府衙门口,摆摊设点,自成集市。故,又有“衙口”之称。
  将军的官邸,曾经雕梁画栋,华贵异常。而今日,由于日久年深,府内的梁柱,已被岁月的风烟,熏染成乌黑的往昔。其间,夹带着无数白蚁啃啮、留下的陈年往事。尽管岁月沧桑无边,依旧的官邸却顽强健挺,留下后人爱惜与维护的身影。
  许多人不会忘记,那些陈列的前朝往事,一如古书和历史。在这里,有刀枪剑戟,有十八般武器;有古大炮,有古船模;有古史册,有古雕塑;以及当年海上风起云涌的、那陈旧的生活片段,和硝烟以及战火……
  当然,不只是故事,它更是历史。
  我们从不设定任何敌人,在我们心中,只有统一,只有国家与民族。两岸之间,到处都是我们的同胞。是同胞,就该幸福、安定生活在一起。不管从台湾而来,还是由大陆而去,这条水,隔不住我们和平统一的心。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承载史册。在这一水之间,在数万年之前,大陆和台湾,没有这条浅浅的海峡。
  所以,我们应该记住,那先人可以挑担往来的土地,有着一脉相承的脚印。
  或许,老去的只是昨天,但那浩瀚的大海永远不老。三百多年以前,这里,曾经发起千条征帆,万匹战马,和无数英勇的战士。历史,以它不老的记忆,记录这段不老的传奇。而今天,我们却用激动的泪光,点击往昔的辉煌……
  所以,在黄昏,在零乱的夕阳下,在洒脱的海滩上,许多幸福的人们,张开他们的双臂,拥抱太阳的余辉,以及海浪、沙滩和风……
  
  3.夏日渔港的素描
  
  在深沪港那个临海的凉棚里,有一大群妇女正织补渔网。她们编织故乡和大海,以及那段悠远的渔歌。那歌,从她们的心底,撒向大海。
  织补渔网的妇女,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装,戴着喇叭型的帽子。围着渔网,分散开来。那红、蓝不同的网,那灰白的长绳,那白色的浮子;及座下的椅子,座椅边的线筒,和彩色的挎包……组成一幅色彩缤纷的夏天。
  天是蓝的,海是蓝的。生命,是有颜色的。而深沪湾码头,是有故事的!
  我看见几个海边的人,提起一个个漏斗式的小网,在网的中间,绑上几条诱引活鱼的小鱼,从码头的坝上,抛向大海。
  海边人用一只脚踩住绳子一头,然后直起身子,从口袋掏出一支香烟,含在嘴上,再用打火机点燃青色的烟雾。慢慢悠悠地抽着,互相攀谈,仿佛等待漫长的时光。
  大约半支烟功夫,海边人把香烟含在嘴上,弯下身子,将脚下绳头提起,一把一把,将泡在海里的网,提上岸来。他们往渔网上看了一看,又将网口往下一盖,那一大堆贪嘴的鱼儿,被倒了出来。在岸上,它们蹦蹦跳跳,看似欢喜,却是归结。
  之后,海边人又将手放到嘴上,两指夹住半截香烟,猛吸几口。然后,再腾出手来,夹起一条条小小的鱼儿,装进生活的竹篓里。
  这就是我喜欢的,深沪渔港码头的故事!
  抛开繁忙进出的渔船,我的眼睛只看到两种景象——那织网的女人,和捕鱼的男人。当然,她们织补的网,是一张张大大的海网,是可以下海捕捞的网;而那捕鱼的人,却捕捉小小的鱼,贪嘴的鱼。
  同样的生活,有时,我们需要壮举;有时,我们需要悠闲。
  在深沪湾,还有一个海底森林公园,在距今7000~8000年间,许多古老森林让海水淹没了。从此,不见天日,形成独特的海底森林遗迹。这里还有距今l5000~25000年间的古牡蛎礁。生命的沧海桑田,原来那么久远,而人类,却是那么单薄。
  曾是人们生活的陆地,如今却是鱼儿的海洋。曾经捕鱼的人,或许已让鱼儿吞噬了。我只能从岸上的记忆,略懂古老的语言,却不懂生命的轮回。
  
  4.喜欢围头金沙湾
  
  喜欢围头金沙湾,因为这里的海水,清澈又清凉。阳光下,金沙的光亮透过海水,映入眼中,明净而又闪亮。
  或许,别人喜欢在夏日的黄昏,或是夜晚,来这里享受海水和月光的清凉。但我没有,我在正午的时分,戴着太阳帽走来。我喜欢强烈阳光下的,海水涌动;喜欢金沙闪闪的灵妙;以及高高的天,淡淡的云,和浅浅的风。
  那被太阳晒得发烫,被牡蛎盘踞过的岩石,赤脚踩在上面,会有一阵灼热的、隐痛的感觉。这种感觉,从脚底传上心头,刺激而又美妙,让人难以忘怀。而那一片一片美丽、流动的金子,在清澈的海水之下,轻轻荡漾,激动出阵阵温暖、闪耀的光圈。
  光圈会随波逐流,随心而动。从春天,到秋天;从古老,到今日。
  的确,金沙湾果然名副其实。金沙湾的清澈,是众口皆碑的。就算午时游人不多,但在在沙滩与大海之间,依旧有许多喜欢游泳的人。穿着五光十色、闪亮如春花开放的泳装,在太阳底下,让光彩,慢慢西斜。
  这里,是晋江金井东南的突出部位,是祖国大陆海峡西岸离金门最近的地方,两地相隔仅仅5.2个海里。这里,有着金沙湾和月亮湾两处海滩。
  在远远的山丘之上,矗立、飘扬着一杆五星红旗,那是尊严的守卫,是国家的证明。在那里,还有一个战时的碉堡,堡前立有一块坚定的石碑,碑上书有“战地旧址”几个红字。这是战争的记忆,在这里,曾经,炮火纷飞。
  记得,那过往的1958年,那震惊世界的“八二三”炮战,在围头这仅有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金门那小岛之间,震耳欲聋。多少激荡的岁月,长眠于一水之间;长眠于苍松翠柏环绕的故土之上。
  而我们,曾经鸡犬相闻,咫尺相望。说着同一种语言,唱着同一首歌……
  我们不是敌人。在这浅浅的海峡,在数万年以前,这里曾有挑夫往来行走。我们的心,只有一个中国。今天的围头,从昨天的战火中苏醒成和平的曙光。它是两岸经济贸易、休闲旅游、文化交流、农业合作的重要窗口。
  这里和金门,只有传说与永恒,只有血脉和相连,只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