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义:警惕诗歌的“非诗化”倾向

作者:陈仲义   2018年08月01日 09:49  金羊网    791    收藏

A 从“审丑”到“审恶”、“审毒”


新时期以降,现代诗的审丑不再被视为洪水猛兽,而渐成常客。新世纪网络带来跨界、变体,大量非诗语料入驻诗歌,加大了审丑、审恶分量。有限的审丑地带似乎容不下成堆的“垃圾山”,开发“新”的审恶场域,成了底层诗学的吁求,于是,出现了以杨春光为领头羊的“审恶”大发难。

英年早逝的杨春光猝然留下近3000个文本。痞子写作、苍蝇写作、蛆文化写作、废都主义写作、不讲道理写作……已然超出原先的审丑靶场,但审恶并不到此止步,原中国低诗歌主要发言人张嘉谚继而提出“审毒”主张,他在“病毒写作”报告中指出:病毒是苦难世界的病源,早已顽强侵入社会生活各领域,从爱情、亲情到社区、家庭。话语精英普遍“群体带毒”,传统文化数千年来“自体病毒”,人心普遍隐藏的贪、嗔、痴、狭、妒等。病毒写作是对于病毒、病象、病态与病害的感知、检测、暴露、揭露。在当今社会,“病”无时不有,“毒”随处可见,个体“死机”与局域崩溃屡见不鲜。所以病毒写作既是疗治社会病害的写作,又是自体检测、自体清理,自体调适、自体优化的写作。

人们几经洗礼,刚刚接受审丑,如今还要再加大力度接受所谓的审恶、审毒,本能上可能会出现轻者吞咽梗阻、难受,重者恶心乃至呕吐的反应。其文体、语言、机理上的症候是“粗、鄙、丑、陋、脏、乱、差”,无不夹带对暴力、死亡、有害物的肯定,撼动了审美的基本伦理阈限,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接受的流通。

一方面“审恶”带来审美所无法取代的深刻性与穿透力,它同样能够以强烈的颠覆力量抵达接受的制高点;但另一方面,容易将读者引入恶的宣泄快意中,超额消费,无情地放逐应有的诗意价值。


B 从“附魅”到“破魅”


伴随“审恶”“审毒”是“祛魅”。“祛魅”原意是驱除着迷、崇拜,差不多与“解咒”等同,它宣告世界图景合法性的失效,同时也意味着逻各斯、同一性的瓦解,经典、权威和神圣的旁落。出生于70后的梦亦非,曾经有过堂皇的“附魅”追求,此前他的《苍凉归途》等四首长诗,多留有复古气息和楚辞遗响,可是谁都想不到,不到两年时间,梦亦非摇身一变,“破魅”般地推出《儿女英雄传》,判若两人。

《儿女英雄传》的世界——穿戴符号套装的人儿在创世的地平线沉浮。出入时空,谈论生死,研讨物性,揣摩意义,争吵爱情,散布在各种关卡、节点、防火墙、掩体进行形形色色的匍匐、迂回、点射、爆破。那些神话、传奇、电影、童话、小说的角色恍若一瞬间统统成了卡通人物。它们不食人间烟火,捣蛋系统程序,翻墙越狱,穿越三维时空。变形、闪避、天降,崩溃,易如薄纸。被裹挟的语词符码一路延异、播撒,伴随一路无声的轰鸣,最后化为漫天的碎片。本来都是作者头脑中的前文本养育出来的同构性理念、潜文本胎记下的“分行文字”,现在却一一乔装打扮“借尸还魂”。

在此,我们看见现代主义的非个人化和人格面具被抛弃了,历史化消失了,类像的循环风生水起、价值遭遇放逐、终极意义陨没、神性迷惘、乌托邦荡然不在,这一切都在虚拟性文本世界中被肢解得头头是道:“#010传1010101010101010101010=/&本诗所有乱码均非乱码而是正文……”(《60回·尾声》)这样的“新”图景将在受众这里遭遇怎样的评估呢?相信多数人最多只在认知层面上有所启发,而无法产生审美愉悦,因为它确实无法提供诗意。

那么接踵而来的问题是:丧失审美诗意与气息的文本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接受?要是后现代文本只停留在俗化、符号化、碎片化的表层嬉戏,未能出示深刻的批判与反讽,其夭折接受也是必然的了。


C 在“同化”与“顺应”之间


现代诗审美接受主流,尽管存在审丑(审恶、审毒)与祛魅的双重冲击,依然不忘另辟蹊径,从数字化生存的夹缝中迎取其他加冕仪式——比如在叙事策略的突围与异质化修辞的兴起中,开发新一轮的“聚魅”与“狂欢”,而跨界是其中一大要项。

以台湾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萌芽“视觉诗”,诞生“诗的声光演出”,期间还问世“录影诗”“电脑诗”。九十年代进一步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于一体组合数位诗(电子诗)。诗歌语料、材质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文字符号到局部“形异”,再到完整影像,从静态图像到三维动感,以及近年出现的诗的“微电影”和“影像诗”。

现代诗这一跨界增长点,很值得人们进一步探究。现代诗在图像、影像、数字化大潮面前,将面临一次怎样前所未有的分野与接受?诗人的心灵,在技术化的“诱惑”下是顺水推舟抑或进一步牢筑“防火墙”?新诗、现代诗这一个精灵鬼,在新一轮的消费群面前,将出现一种怎样的“涅槃”或“异化”?想一想不久将来,每个人掌上方寸,将迅速成为处理亿万比特的千里眼、顺风耳,近乎与大脑相媲美,有关现代新诗的接受,还会如同其“前世”那样神秘、超验,葆有至高无上的敬畏感吗?抑或变成与日常生活细节相仿,如同一次咳嗽、一次流汗、一次剪指甲、一次打喷嚏那样随意?无论是率性自如的随机游戏,还是精致有加的工艺编程,我们的接受响应会变得更接近格式化吗?那些远离心灵、涂满机械操作的符号化,是陷入更多审美疲惫、麻木,还是刺激更多的冲动与兴奋点呢?

审美靶场“位移”的时代,在写作的无限可能与可能无限的接受中,如何葆有相关的底线与上限?张力可能是最后的一道闸门。作为一种有约束力的综合理解,以及艾柯关于“无边与有界”的理论,都隐含着一种无形张力的调节与平衡功能。张力的平衡调节,也就是皮亚杰所言的“同化”与“顺应”的辩证统一。绝对的“同化”是对文本的排斥与漠视,绝对的“顺应”又会失去独立接受的根基,因此,在二者之间(在诗与非诗之间,在诗的质素与非诗的材质之间)维持必要的张力平衡就显得格外重要。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今晚9点 | 《诗刊》编辑面对面第2期:寻找理想读者
  2. “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诗歌创作采风活动在湖北举行
  3. 歌唱今生及未来那无处不在的工业与诗意
  4. 每日好诗第44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7. 第445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以诗为证
  9.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1.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2. 古都秋菊芳菲时 诗人兴会更无前
  3. 青春诚不悔,诗意耀中原——“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系列活动侧记
  4.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我与“青春诗会”的故事征集启事
  7.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 《诗刊》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赴河南开封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10.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