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诗会”是由十月杂志社创办的一项年度诗歌盛会。自2010年创办以来,已分别在山西、广西、河南、湖南、江苏等省市举办过七届,实现了“荟萃名家与新人,对接诗歌与城市,引领潮流与风范”的办会目标,业已成为中国诗坛有广泛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品牌诗歌活动。
7月20日,由《十月》杂志社、沁源文联联合主办的"绿色沁源·第八届十月诗会"在长治市沁源县举行。2017年度"十月诗歌奖"由哨兵、江汀、杨碧薇三位诗人获得。来自全国各地的28位诗人及沁源县四大班子负责人参与了本届诗会。
2017年度十月诗歌奖,获奖篇目×获奖词×答谢词如下:
获奖篇目:《自我报告》
发表于《十月》2017.5期
作者:哨兵
授奖词
哨兵以他的生身之地——洪湖为码头,在持续经年的写作中,逐渐构筑起了一个词语氤氳、诗意波澜、天开地阔的诗歌版图,并安放下了自己魂魄所系的《江湖志》《清水堡》《蓑羽鹤》。其组诗《自我报告》也一脉所承,在如露亦如电的刹那,在春秋轮替的光阴之下,哨兵所孜孜述说的其实是花落莲出的疼痛的觉悟,也是拈花一笑时生命的纯明与照彻。
特授予哨兵作品《自我报告》2017年度“十月诗歌奖”。
答谢词
各位老师和朋友们:
此刻,怀着喜悦的心情站在这个领奖台上,我更多的是感谢和忐忑。
感谢十月杂志把这项专业精神和艺术水准一流的诗歌奖颁发给我;
感谢本次评委会老师对我诗歌的喜爱;
感谢诗歌让我们在沁源再次相聚。
而忐忑一说,并不是出自礼貌和客套,是此时我内心的真实写照。此时,在座的各位朋友,你们的诗歌写作成就,比我更有资格接受这份殊荣。幸运的是,你们已先于我领受过十月诗歌的信任,才给了我此次的诗歌机缘。
该说喜悦了。
此刻,在我谋职的城市武汉,天气预报,又在满怀忧心地预警高温级别又攀至橙色。身居火炉之城,即使吹空调,饮冷饮,时不时的,对人生和诗歌的意义,总会让我一次次纠偏和重新思考。
而此刻。因为诗歌引我们深入太岳山中,清溪、流云、天风……如世外,让我坚信,这个世界有着惊心的美和好。
从地理方位的变迁和我个人对天气的感受来说,诗歌其实是现实的意外和惊喜。
再次感谢十月杂志、
感谢评委老师
感谢沁源,感谢诗。
——诗人,哨兵
哨兵,1970年11月生于洪湖。湖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高研班学员。获《人民文学》新浪潮诗歌奖、第二届《芳草》文学杂志汉语双年十佳、《长江文艺》第五届年度诗歌奖等奖项。出版诗集《江湖志》、长诗《水立方》等。
获奖篇目:《从泥泞中长出》
发表于《十月》,2017.3期
作者:江汀
授奖词
江汀的组诗《从泥泞中长出》既紧紧依存于对个人生命的思考,又将这种观照延伸到邻人和世界。在诗行的节奏中,诗人对诗的确立、自我的完成、生命存在的奥秘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持续而低沉的追问。凭借于此,他延展了自己的诗学脉络,也汇入了十四行诗的传统。
特授予江汀作品《从泥泞中长出》2017年度“十月诗歌奖”。
答谢词
感谢《十月》杂志。我的这组作品,是自己的诗集《北京和灰尘》的一部分。这本集子的写作跨度为三年,从严格意义上讲,它是我的第二本诗集。它是以一种无韵的十四行诗形式写成的,也代表了我对某种诗歌秩序的寻求。
我一直看重诗的抒情性,这是我作为诗歌写作者的本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诗更应该是智慧,而不仅仅是情绪。席勒曾经用”天真的“和”感伤的“两种状态来区分诗人,这个方法时至今日仍然有效。在这批作品中,我似乎是一个感伤的写作者。帕慕克在引用席勒的时候提到,“当感伤诗人把自己的感知铸入诗行的时候,他会考虑许多教育的、伦理的与理智的原则”。而我也愿意申明,在自己的抒情中,实际上有保守而严格的讽喻。
谷禾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向杜甫致敬》,作为他诗集的序言。我想到,自己的这批作品,也包含了向冯至《十四行集》的致敬。在冯至先生撰写的《杜甫传》中,有一句话最为打动我:“他把一生的挫折又温习了一遍。”确实,这种对于挫折的温习,正是诗人的“智慧之歌”。请听穆旦先生的诗句——“但唯有一棵智慧之树不凋,我知道它以我的苦汁为营养,它的碧绿是对我无情的嘲弄,我咒诅它每一片叶的滋长。”
最后我想说,我的这些诗,既然从泥泞中长出,最终也就还要回到泥泞中去。我只会继续自己沉默的工作,如同在黑暗中触摸明镜。
谢谢大家!
——诗人,江汀
江汀,安徽望江人,1986年出生,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现居北京。参与发起北京青年诗会,著有诗集《来自邻人的光》《寒冷的时刻》。
获奖篇目:《去火星旅行》
发表于《十月》,2017.3期
作者:杨碧薇
授奖词
杨碧薇的组诗《去火星旅行》展现了她对生活、情感和思考的不同面向,既与时代脉搏同步,又保持着与文学永恒性品质的神秘连结。她在诗歌中的不断行走所指向的其实是自我及个体诗学的建构,这种建构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率真但不失深度,华丽又不无孤独。也唯此,她的诗歌才具备了广阔的延伸潜能。
特授予杨碧薇作品《去火星旅行》2017年度“十月诗歌奖”。
答谢词
感谢《十月》,将这个宝贵的奖项给了我,让我受宠若惊。感谢美丽的沁源,让我在如此灿烂的天气里领受这一殊荣,并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朋故交们分享这一喜悦。这实在是一个难忘的时刻,我想,它更是一个诗的时刻。是诗,让我们相聚在此,重新凝视、判断并珍惜过去不曾出现、将来也不会再有的“当下”,并将这奇异的“当下”转换为文字,让这些汉字文本成为我们活过的证据。
受家庭影响,我很早就与文学结缘。最初,诗歌只是我借以抒情的一种独特形式;后来,在兴趣的驱使下,诗歌成为我学业研究中的重点。因为研究,我得以用另一种更专业的视角来观察诗歌。但拨开笼罩在条条框框上的迷雾,我始终相信诗歌是主情的,主心的,文字能检阅一个诗人的善与恶、真与假,能检阅诗人的良知与灵魂。为此,我愈发敬畏诗歌;在诗歌的脚下,我是永远的学徒。
诗歌因自由而可贵;世界,则因有着诗歌,而从未丧失希望。希望是什么?希望就是未来,它带着远古的记忆与感动,走在“当下”的桥梁上。身为汉语新诗话语场域中的一员,我很清楚,我的“在场”与我自身的“当下性”,也是桥接未来的一枚小小的石头。我为此欣慰,并感谢诗歌给予我的生命这样的奇遇。最后,还要感谢沁源县文联,感谢你们辛勤、热情的工作。谢谢大家!
——诗人,杨碧薇
杨碧薇,诗人、作家,云南昭通人。作品见于《诗刊》《青年文学》《十月》《花城》等,部分诗歌被收入各种选本并译介到国外。入选《人民文学》第二届新浪潮诗会。著有诗集《诗摇滚》《坐在对面的爱情》。获《中国诗歌》2013年度十佳网络诗人、滇东文学奖、2016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诗奖等。个人诗歌研讨会于2016年12月在安徽桃花潭举行。现于中央民族大学攻读文学博士学位,兼事诗歌批评。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