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诗人的情怀与诗品的高下
作者:何敦成 2018年07月03日 11:45
323 收藏
诗人应该具备的情怀有哪些?
前年暑假,上大学的儿子与我一起散步,路过公园穿行园中,我游目四顾,总能被不同时段的风光物候感动,心中生出许多欣赏的念头。此时我看儿子有何动静,只见除了偶尔看看手机消息,基本是目不斜视,似乎周围没有任何能引起兴趣的事物,自顾的朝前走,有时甚至与我拉开很长的距离,然后停下来等我一起走。于是我就想与他交流一些对人生的看法。我说此时节公园里万紫千红,正芳菲季节,为何不能停留着欣赏片刻呢?他笑了笑,说是没啥兴趣,于是我们扯到了一个大学生应该知识全面,并且必须具备一些高尚的情怀,他问哪些情怀,我随口说到比喻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和山水情怀。当时只是对孩子的一点启发教育,并没有深思这些问题。
也正是这两年,我自己又一次堕入诗歌的迷幻中,在突飞猛进的提高中,便时时思索着一个诗人要有哪些必备情怀,思前想后,还是这三种情怀最为重要。当前活跃的很多诗人,都是从中学大学就开始写诗了,除了书本知识外,很多人是一种游戏情怀。至于家国、人文、山水,都是一些碎片化的记忆,在游戏中见的多了,对真实山水都提不起兴趣来。而写诗呢,纯粹是为了成名,对张爱玲说的成名当须早犹为记忆深刻,所谓一些正统的情怀,早已不见有人提及了。
新诗起步阶段,很多诗人都有一点家国情怀,但因自身修为和时代局限、个人才华等原因,所写作品不乏气概,但却少了精妙,故一些长诗或不能删繁就简,或缺少属于诗歌应有的表达方式,留下了许多的缺憾。如郭沫若、艾青等著名的诗人的一些名作,亦都不能幸免。从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初,诗歌有了百花齐放的一面,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和作品,而之后便龟缩在自我意识的巢穴中了,诗也没人读了。这几年诗歌常以竞赛的形式出现,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散乱无章。究其原因,是新诗到了该突破瓶颈的时候了。但当前的状况是令人堪忧的,在诗歌界,许多活跃的评论家不一定是会写诗的人,他们之所以能成为评论家完全是因为跟风能力强,但凡是名人推出的作品,他总能找一些奇怪的词汇出来,然后来忽悠一通,但如果你问他诗到底该怎么写,该怎么评判优劣,他们其实也不知道,如是继续忽悠,反正说的越神秘越没有人懂,最后能懂的人也就只剩他们几个评论家了。
新诗没有建立判断好坏的标准,这正是新诗全无发展方向和理念的症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性的诗歌竞赛多如牛毛,当时年轻人的热情那真是,恨不能不吃不喝也要弄点钱缴参赛费,人们对诗歌的爱绝对超过了小说和散文,但十几年下来,发现出钱参赛不过是给他人做嫁衣裳,因为话语权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也就是在一些报刊杂志的弄潮儿手里,参赛作品的好坏全在评委的一念间,如果评委本身就是游戏高手,结果当然是令人莞尔一笑,一笑了之。你说你这是浪费出资人的钱财,他说这是诗,诗就是这样才好,你不懂的。你说你还能说什么呢。所以连奖项都可能因人而设,大家都弄点钱就都开心了。这样长期操作下来,对诗歌的打击是巨大的,这结局几乎是将新诗给彻底毁了。
诗必须要有家国情怀,必须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是上品,有些人说在一个管制的社会,谁敢写呀?确实,我们这个时代经过文革之后,文人们早已是瞻前顾后,谁都不愿触霉头,因言获罪似乎有些不值得。孔夫子在论语中说诗可以兴观群怨,高度概括了诗歌的社会作用,两千多年前在并不文明的社会,先贤已将抒发情志、观察民情、结交朋友、讽谏怨剌执政者的苛政等功能形成定格,历朝历代诗人们也都承认和体验着。而今天诗却远离了社会,成了个别人方寸间的一片隐形的珮饰,这是很悲哀的。但我以为,社会是复杂的,具有多面性,家国情怀要求的是表达他的多面性,而非选择性的只写好的或只写坏的,对阴暗面的鞭笞是一个伟大诗人的必修课,如果连这都不敢写,那还当什么诗人呢,去做一个专司鸳鸯蝴蝶的管家得了。阴暗要写,但可能一时间发表不了,但诗人的风骨岂能用能不能发表作品作为标准,真诗人,伟大的作品决不会因不能发表就湮灭。
家国情怀也不是政治口号式的表达,而是把这种情怀溶于在万事万物中,溶于在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语言中,在诗歌的整体中流露出一种牵挂,一种人类思想正面的关照。让人感受到你不孤立,不冷漠,而能够思接千古,传承血脉。你能够用你的眼睛分辨社会的美丑,时代的兴衰,能够最佳的表达你深邃的内涵丰富的情感,而这种磅礴的情感与周围 的人民是息息相关的,也是最能引发共鸣的。
山水情怀与人文情怀也是诗歌的重要元素,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人类丰富的感情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你必须具备了山水情怀,才会有如此丰富的情感资源,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满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有了这个情怀你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对所观察的事物才能充满热爱,才能有感而发。而人文情怀让诗更具有人性的光辉,更能让思绪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徜徉,彼此结合,相得益彰,构建出诗歌最高的品格。
观当今诗歌群体,所写多是自我心灵的一点体验,多与别人不太搭界,所以很少人读,读起来也比较艰难。其实如果说得直白一点,你那小脑袋的一点自我的东西能算什么,有什么值得人们去探究,即便有几句象样的句子,又如何能与普罗大众牵手呢?人们注重的是各自心灵需要的具有共性的东西,是能让受体感动的东西。记得长江学者谢有顺在谈长篇小说写作时曾经说过,要帖着人物写,还要贴着语言写。这话听起来很直白,却说到了小说创作的关节处。谢不写诗,主要是谈写小说,我想小说之所以现在还有人读,也正是因为这缘故吧。而我觉得,诗歌创作必须帖着生活写,生活的片断数不胜数,题材也就多的数不胜数,可选择的表达方式也数不胜数,写出来的诗歌必然就接地气。而你那一点小想法儿能算什么,一出来就被时代给无情地咔嚓掉了,又如何能流传后世流芳千古呢。故诗人必须融于当代,必须写活生生的生活过程,写人民的喜怒哀乐,写不同风光下的不同故事,你的作品才会有市场。
其实,当今时代应该是文化快餐最有利于发展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诗以短小凝炼见长,只要你写得好,只要人们爱读,那市场是极其广阔的。
2018.5.11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