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修改于2018年6月11日
巍巍祁连下,鳞次起大殿。
更有舍利塔,供奉舌一片。
本为富贵身,财色不慕羡。
一生弘佛法,译经不知倦。
两度受重辱,数次遭磨难。
虽有子嗣在,不如经一卷。
严寒不举火,溽暑只用扇。
盟誓经无误,荼毗舌不烂。
经成七十部,细分四百卷。
弟子圣俊哲,德善成主线。
圣迹留西北,心血满书绢。
不见高僧传,光耀令目眩。
更有舍利塔,供奉舌一片。
本为富贵身,财色不慕羡。
一生弘佛法,译经不知倦。
两度受重辱,数次遭磨难。
虽有子嗣在,不如经一卷。
严寒不举火,溽暑只用扇。
盟誓经无误,荼毗舌不烂。
经成七十部,细分四百卷。
弟子圣俊哲,德善成主线。
圣迹留西北,心血满书绢。
不见高僧传,光耀令目眩。
注释:
注1:鸠摩罗什,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幼年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尤善般若,并精通汉语文,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公元383年前秦大将吕光攻破龟兹时被俘,次年被押往后凉。在东晋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派人迎至长安(今陕西西安石井阿姑泉欢乐谷)从事译经,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译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妙法莲华经》等论,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所介绍之中观宗学说,为后世三论宗之渊源。佛教成实师、天台宗,均由其所译经论而创立。有许多著名弟子。鸠摩罗什被称为佛典汉译之泰斗。
注2:舌一片,即舌舍利。据记载,公元413年,感知大限即近的鸠摩罗什,对众人起誓:“假如我所传的经典没有错误,在我焚身之后,就让这个舌头不要烧坏,不要烂掉!”不久,鸠摩罗什圆寂,在逍遥宫依佛制焚身,火灭身碎后,惟有舌头完好无损。三寸不烂之舌,证显鸠摩罗什之誓。大师的舌舍利,在甘肃祁连山脚下的武威市鸠摩罗什寺,供奉在舌舍利塔中。
注3:子嗣,是说前秦大将吕光和后秦姚兴曾逼迫鸠摩罗什成家并有子嗣。(资料来自网络)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