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钧鹏诗集《梦想的代价—尚钧鹏编年诗选(1981-1999)》出版

作者:尚钧鹏 等   2018年06月11日 18:01  新世纪出版社    1547    收藏

1)《梦想的代价》立体封面

书名:梦想的代价——尚钧鹏编年诗选(1981-1999)

作者:尚钧鹏

ISBN:978-7-5583-1205-2

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

版次:2018年6月第一版

开本:32开;页码:204页;定价:36元


【内容简介】

作为南方现代诗歌研究中心策划的“南方现代诗丛”之一,尚钧鹏个人诗集《梦想的代价——尚钧鹏编年诗选(1981-1999)》,近日已由南方出版传媒新世纪出版社出版问世。本书共收录作者精选的100首诗作(另收8幅绘画作品),包含了尚钧鹏从1981年至1999年二十年间的重要作品。本书作为编年诗选,沿着少年、大学、兰州、北京等四个时空脉络,编为“最初的叹息”、“寻找姿态”、“怀念冬季”和“尘世的美梦”等四个部分。这些珍贵的诗篇,既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又闪烁着早熟的光芒,它们以血肉之躯,构筑了一个诗人的心灵史。正如尚钧鹏本人所言:“我喜欢诗的纯粹性,但更看重诗的背后所蕴含的真实性,喜欢其中有史的味道。”


【作者简介】

尚钧鹏,诗人,艺术家。1966年出生于甘肃玉门。198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大学时期创办紫荆诗社。长年坚持独立写作与绘画,诗作入选《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中国第三代诗人诗选》《朦胧诗300首》《中国诗歌排行榜》《1991年以来的中国诗歌》等多种作品集。画作曾参加国际书象艺术大展(2012)、中日韩当代汉字艺术大展(2013)、米兰世博会亚青展(2015)等。现居广州。尚之空间艺术机构主持。


【目录】


卷一  最初的叹息——少年时期诗选(1981年6月-1983年12月)


怀旧的量词

神的孩子

自题小像

冬的天使


卷二  寻找姿态——大学时期诗选(1985年3月-1987年7月)


逆向而动

钟声

微弱之音

小城

兄弟

某种声音

背面的笔记(选六)

午夜纪事

玉门往事之一  妈妈身上没有钱

玉门往事之二  片断

玉门往事之三  少年鸟事

玉门往事之四  死刑犯

玉门往事之五  大人不知道的事

玉门往事之六  西河坝

戈壁

回答

冬季情绪

你的名字

经历

夏季重来

文森特·梵高

这一个傍晚

爱人居住的城市

纪念伟人

嘉峪关

破壶或者古典主义

儿子的名字

夏夜,旷野像一间候车室

寻找姿态

我在其中

歌谣

总在等你

今天我们做什么

这个炎热的夏天

记叙


卷三  怀念冬季——兰州时期诗选(1987年9月-1996年8月)


虚幻的写实

星期天早上的雨

告诉你一些事情

日常的生活

穿过广场

冬天的好时光

行于此地

清晨时刻

新居

五月有雨

细节

情境——纪念1988

最后的时刻

易感的时节

冬季来临

我已相当疲累

很久以前,很久以后

状况

秋歌

病中

傍晚出门之前

重现的大鸟

怀念冬季

苦斗

刚刚下了一场薄雪

不速之客

如歌

七点一刻(献给24岁生日)

告别

我在梦中写诗

高潮来临

我以自足的本性

坐进古代的小船

就像一个女人

一路讴歌

度过六月

一个诗人像老人一样散步

信札

梦想的代价

冬天最后一场雪

一张白纸

诗人之死

风中的果实

仅有的力量


卷四  尘世的美梦——北京时期诗选(1997年6月-1999年5月)


在高处断裂

纪念安徒生

海明威

暗室某刻

尘世的美梦

想像的祝福

运气

干脆

残局

五行之诗

如此这般

沉默的语言

读信女子

正午

我宁愿相信


附录 

澄澈:修炼者的诗学——论尚钧鹏的诗(李俏梅)

穿行岁月——尚钧鹏1981~1999年诗稿略评(浦连)

隐匿在人世忙碌而飘摇的荣光里

——诗人艺术家尚钧鹏访谈录(姜红伟 尚钧鹏)


后记


2)封面题图:尚钧鹏《自画像》

封面题图:尚钧鹏《自画像》


【后记】

我出生在文革,这是一个大背景。小背景是荒芜中的野蛮生长。前者是不能承受之重,后者是不能承受之轻。关于这一点,我在早年曾经多次有所表述。“生命的源头是那片可怕的空白地带,使我无法忘怀。……我无依无靠,结果在空寂中一下子感到了瘦弱的自己。……背景总在或隐或现地作怪,我被如此造就,我的诗被如此造就。”(《小城诗人自述》1987年)。

17岁以前,我在祁连山下一个名叫玉门的戈壁小城度过。那个年代极其匮乏,不光衣食短缺,而且精神苍白。没有书读,只好以涂鸦为乐,在贫困的时光里通过劣质蜡笔来记录内心的风景。但书的踪影不可阻挡,我记得自己是在读了很多失掉封皮或毁了尾声的破旧书刊之后,某一天忽然看到了一本泰戈尔的《飞鸟集》,在乱世与寂寞中被一种纯净的力量深深打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鸟,爱上了诗。


我的心中大片大片的空地在延伸,

我已学会隐忍。孤独是必然的,

身边的戈壁是必然的,歌声是必然的。

        ——《少年鸟事》


或许是抱着飞的梦幻,抱着海的梦呓,1983年我从大西北千里迢迢来到南方读大学。刚好赶上一个解冻的年代,国门初启,让我有幸接触到一批西方译介之作,不论文史哲,都抓来一通狂览。广州靠近港台,借此地利,我又有幸看到了一些外版书刊。阅读改变视野,这样造成的后果,不但是眼睛近视度的骤升,更是让我脱离了大学的轨道,悄悄走上了独立的自修之路。


少年听到马蹄与钢轨

相互撞击的清脆声

他想象一匹马——

只有一匹马才这样

侧身扬蹄,逆向而动

      ——《逆向而动》


受到八十年代初诗歌潮流的影响,我在大学里也热衷于创办诗社、编印诗集,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那个年代没有网络,但心中却有“we are the world”(迈克尔·杰克逊的一首歌名)的情怀,经常坐在宿舍的窗口给全国各地的诗人写信,接待路过广州的各路诗人。还在校园里积极推广西方音乐,曾经邀请朱哲琴等职业歌手在梁球琚堂举办了中大历史上第一场世界流行音乐会,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补贴诗社活动。在那个绝无仅有的既冥顽不化又莫名宽松的年代,诗歌仿佛具有塑造人格的某种特殊作用,让人更执着,也更纯粹、更仗义。

从1985年开始,以《小城》、《戈壁》等作品为标志,我才从青春的吟唱中摆脱出来,初步找到了自己的声音。这好像跟知识界的“文化寻根”有关,和自我的觉醒有关,也和枕边的卡夫卡、加谬、罗布-格里耶、马尔克斯等一批大师作品的冲击有关。后来从《爱人居住的城市》、《悼》等作品开始,更加注重个人化的叙述,把日常生活经验幻梦般地引入到写作中来,仿佛在创造内心生活。但岁月总是青涩而荒谬的,从现实主义到存在主义,从理想主义到悲观主义,这是一段非常艰难的历程。


你和我一起走向戈壁

一起去建立一个家

你哭了

你说这没完没了的戈壁

比我们相爱的历程还长还长

       ——《戈壁》


大学毕业之后,无论是抱病隐居在兰州,还是孤身漂泊在北京,我噤若寒蝉,几乎丧失了声音,“漂游在命定的深深海洋”(《重现的大鸟》)。在价值坍塌的现实状况里,理想的生活离我越来越远。整个九十年代,正像我在北京的小旅店里写下的那首《在高处断裂》所呈现的那样:“孤立于阴冷的世界之外,遥想并 / 感激:黑暗中的庇护。”我一边低头谋生,一边小心抵抗,诗歌像遥远的歌声回响在心底,至少对我是这样,仅仅是不屈的一个象征,灵魂的一份骄傲。


漫长的冬季打击主人公隐忍的性格

道路中断正好考验一个人的品质

…………

冬夜里炉火微妙的爆裂声是一个重要细节

我以自足的本性彻夜而歌

       ——《我以自足的本性》


诗人帕斯说过:“诗人没有传记,写作才是他们的传记。”事隔二三十年之后重新审视自己在上个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的创作,我觉得这批在数次迁徙与颠簸中得以在箱底幸存下来的诗篇,虽然不乏少作的稚气,也不乏早熟的闪光,但更多的意义在于它们以血肉之躯,构筑了一个诗人的心灵史。我喜欢诗的纯粹性,但更看重诗的背后所蕴含的真实性,喜欢其中有“史”的味道。我希望它们原原本本存在着,包括那些单薄,包括那些在简朴与繁复之间反复探索的痕迹。

诗不止于语言,还是一种品质。在写诗之初,我就将诗与诗人的关系确定为同体互证。记得大三那年,在广州举行的一次全国诗歌研讨会上,我首次明确提出了“品质说”,即心灵的成色决定了诗的品质。走出校门之后,我又进一步将这种理念表述为:“我朴实地活着,并且写作。”在我看来,这几乎是写作的一个原则性问题。朴实发自心底,才能流于笔端。往大里说,一个诗人只有怀有“委身于艰难”(里尔克语)的信念,俯身尘世用心体会,经久磨砺遇难成祥,那么他的写作才有可能更加接近于事物的本色和诗歌的精神内核,才能迎来“迟滞的纯熟”(米沃什语)。反过来说,品质也可以让一首写坏了的诗获得另一种意义上的救赎。


渗透石头的容颜,腐蚀时间,

那不可抵挡的来临

虚构无形的力量。

       ——《五行之诗:水》


诗不止于分行,还是一种态度。生命的态度决定了倾听、觉察、感知以及写作的方式,而最终体现在文本上,就是一种妥贴的角度,一种入髓的气息,一种神启的光芒,一种舒服的节奏。细细体味,还可能是某个妙喻、某个铺陈、某个停顿,甚至某个词语、某个标点。这些难以言传的种种微妙之处,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诗性”或“语感”。在生活中我也许不得不使用“抒情”这个词,但在诗歌中我不会做“抒情”这件事,因为我所理解的诗歌就是一种属于自己的“说话的方式”。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好诗、差诗闻“声”便知,这似乎是一个更为简洁、也更为决绝的评判标准,让人一下子就分清了什么是可以接受的底线。虽说天下熙攘,但奇妙的是,事情反而越谦卑越美好,越平凡越动人。“素履行山,反得苍茫” (《仅有的力量》),这是我可以准确说出的人生经验。即使从现实的层面来说,从低处入手,书写日常的奇迹,才能防止个体的尊严被体制所碾压、被时弊所挟裹。


伟大的艺术,总是在世俗之外

找到了神迹,又在无意之中

将黑暗场景中的亮色记录在案。

      ——《读信女子》


我的写作过于随性,作品数量极少,写诗三十多年总共也不过两百多首。对于出版也期望不高,虽在出版社供职多年,也不曾为自己正式出版过诗集(自己早期编印的《尚钧鹏自选诗集》、《兰州诗抄》、《怀念冬季》等诗集忽略不计)。我总觉得,如果一生能够出版一本像样的《诗三百》就够了(再加一本《画三百》就超值了),这足以抚慰历经沧桑的诗人了。但在2017年春节过后,忽然接到朱子庆兄的热情邀约,我遂改变计划,将我1981~1999年的作品单独编成这本《梦想的代价——尚钧鹏编年诗选》,作为南方现代诗歌研究中心《海心诗丛》之一问世。不经意间,我的上半阙,我的首部编年体诗集就这样出笼了。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次难得的自我清理与时光纪念。从少年时代的“最初的叹息”,到大学时期的“寻找姿态”,再到兰州时期的“怀念冬季”和北京时期的“尘世的美梦”,其间沧桑暗度,尽是我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匆匆二十年间,我的嗓音尚能辨识,但语调明显发生了变化。对于生命和写作的认识,像冰雪消融的容颜,也肯定在悄悄发生变化。


苦茶盈喉,回甘的终究是

岁月的滋味。语言只是加持。

    ——《我宁愿相信》


诗是一场持久的写作,尤其不是青春期写作,不是偶发式写作。没有难度,就没有提升,也不可能抵达。诗注定是一场持久的自觉。我的上半阙或因苦难而弥足珍贵,我的下半阙或因清澈而潜自有润。“此处和彼处,若有分别, / 并无分别,只需我静静地 / 消化它们”(《日常的生活》)。

此记。


尚钧鹏 

2017年2月28日于广州莲花山下

 

【诗选】


日常的生活


感谢诗歌,让日常的生活

在我未被污染的心房,

提前成为一种可能,犹如

想像的芬芳,没有阻碍。

让我提前燃烧殆尽,

提前炊烟袅袅,茶饭飘香:


把告别的姿态换作拥抱。

让我乐于离开虚构的阁楼,

乐于在尘土中在陌生的街头

随意走一走,把自己全然

融化在人群中,却又看得见

自己消瘦的样子,仿佛镜中。


此处和彼处,若有分别,

并无分别,只需我静静地

消化它们。我会小心记取

每一个动人的细节,就像我

用四毛五分钱买下一本杂志,

里面有你的名字,你的诗篇。


我刚从街上吃饭回来,随手

翻一翻,就把你丢在了桌角,

那儿有正午的阳光悄悄穿过。

你久不露面了,该晒晒太阳!

我点燃一支烟,忽然发现

杂志封面上的女郎异常美丽。


1987年9月16日午,兰州小屋



清晨时刻


清晨时刻

战事已经结束

能醒来的士兵

都想看到一缕青烟

还未散尽

还挂在天边

若隐若现

飘着鲜血凝固前的热气

清晨时刻

烟蒂堆积在烟灰缸里

我活下来的原因

已经清清楚楚


1987年12月2日,夜



新  居


只有你还陪着我

看见夜色一点一点吹进来

飘满我的新居

烛火静静地跳跃

如时间静静地融化在心里

我们脸上都已有了几分变化

在烛火熄灭之前

这房间会怎样黑暗下去

我们将是初尝


1987年12月14日



细  节


这些年来我一直惦念一个人

想想这个城市距你太远

我总是从人群中挤出来

回到自己的小屋

黄昏时分

燕子在院子里鸣叫

我盘腿坐在床边

看到褐色的门和门外的暮色

还有暮色中的苹果树

和我一样被风悄悄吹动

心里就忍不住发出一些声响

不知在什么时候

我无意中展开手掌

就会暴露许多感人的细节


1988年8月1日夜,兰州小屋



最后的时刻


一生的诗篇,只被其中一首

击中,甚至只被其中一句

照耀。这或许令人感到悲哀,

或许正是你一生的幸运所在。

偶然可能是一场惯常的误会,

它定格在一盏灯下,而忽略了

整夜的一片灯海。但是它

出奇致胜,你无法阻挡,

也不能要求什么。就好像

这一首甘冽如泉,下一首

绵柔似酒,你不能颠倒

时间的顺序,也不能改变

水与酒的性质,更不能选择

相遇的机缘。不得不承认,

一生的光景,偶然大于命运。

我们往往在局部触碰到秘密,

在悲剧里闪现荣光,如同

在挽歌中听到上天的颂歌,

在最后的时刻才忘记屈辱: 

亲爱的,只不过房间的烛火

依旧熄灭了,而我们心如

止水。你要继续温柔下去。


1988年10月25日晨



重现的大鸟


我坐车到郊外一个很远的地方

去看望古人留在崖壁上的岩画

途中,在荒原的杂草丛中

孤立着一只色彩斑斓的大鸟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

它只是跟我一样冷漠

毫不理会身边的风吹草动

我坐在车里,轻易地离它远去

不久便将它彻底忘掉


可我永远忘不了它的第二次出现

那是在回来的路上

我一直沉迷于遗嘱一样的古代岩画

那些受伤的鳞鱼

在滚烫的岩石上默默游动

并且吐出一串串泡沫

千年的风也不能把它们吹破

我虔诚的心灵企图领悟更多的道理

那只大鸟突然闪现在窗外

美丽的羽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似乎是某种神秘的暗示

就在我惊异于大鸟的重现

不能把握自己的时候

心底已经潮湿如水

我漂游在命定的深深海洋


1989年10月26日



信 札


即使杳无音讯,我也会偶尔

发出声音,说给同样杳无音讯的

远方友人,说给想像中的

倾听者,或者干脆说给自己:

沿着水草的缝隙,水泡一样

忽然浮出水面,接着瞬息迸裂,

像一个抑郁中的爆破音

令人释怀。然而长久的沉默

阻滞了连贯的语速,陌生中

我仍会问候:“久未联系,

近况如何,一切都好吗?”

我会趁机观照自己,试着描述

不堪的状况,比如:“似乎

习惯了落寞的日子,习惯了

望不到边的孤寂。”又比如:

“读书是唯一的乐趣,也是

唯一的排遣。在忙碌生计的闲遐

翻翻旧书,沉浸于自己的思想,

这使我欣喜于自己的欢乐,

也悲哀于自己的封闭。”我还会

宽慰自己,近乎自嘲,比如:

“在这浮华的世纪的尾声里,

我噤若寒蝉,任凭灵魂的漂游

与滋长。”有时还引用古人的诗句

借以遣兴,比如:“世事沧桑

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有时会忍不住感慨:“在兰州,

除了做隐士,还能做什么呢?”

而水泡最后的裂声是:“噫吁嚱”


1994年4月,兰州



仅有的力量


即使旁逸斜出,即使断裂

在途中,发出哀戚的脆响,

我仍将回到原来的路径:这是

诗歌的力量,微不足道的

人心的力量,甚至是

匍匐在泥汤里的肮脏的力量。


轻微的呼吸,极易形成风声,

这是自然的力量。它们在我

肺叶里穿行,就像陷入久违的

山谷,回到空寂的力量里。

“素履行山,反得苍茫”——

这是我仅有的经验的力量。


1996年8月,兰州



在高处断裂


1

那个期待已久的冬天,窗帘飘动,

我们仿佛进入永恒。


无尽的雨声,再次将我们

孤立于阴冷的世界之外,遥想

并感激:黑暗中的庇护。


看不见的泪水,如同

万水千山,一身疲惫。


2

季节像熟练的手工,在黯淡的

时光里,悄然转换:

冬,然后春,本质没有变化。


美如自酿的烧酒,疼痛的瞬间。

前程毁于一旦,如一次

偶然的失身。


3

夏季的前奏,从低音开始,

在高处断裂。休止符


漫长如夜——


即使身体赤祼,

依然徒劳无益。


1997年6月20日夜,北京



我宁愿相信


诗是活的,触摸的感觉很好。

它必须有体温,人间的冷暖

就是诗的温度。静水深流。

我宁愿相信诗是被迫的写作,

宁愿相信那被灵魂挤压而成的出口

才是诗的道场,而不愿把它

看成是居高临下的勋章或鸡毛。


苦茶盈喉,回甘的终究是

岁月的滋味。语言只是加持。

语言是进出有度的深入与停留。

仅仅把诗当成是一场修辞是可耻的,

以大师自居是一种病,得治。


总有人喜欢这样,非此即彼,

划分现实和语言的边界,制造

你我之间的朝与野、友与敌, 

把羞耻当成荣耀,把荣耀

当成学问,最终把我

弄成了冥顽不化的反派。


就像当年我恭敬拜见诗人,

我仅仅想指给你听,这是我

口袋里的硬币,掉在地上的回声

——我早就懂事,根本无意

亮出腰间的匕首,对准你光秃的

脑门,可你坐在我的对面,

我就必须坐在你的对面。无解。


1999年5月6日,北京

责任编辑:苏丰雷,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2.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3.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4.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镇江站)成功举办
  6. 丁香诗会·全球华语诗歌征集启事
  7.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8.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9. 每日好诗第45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第七届中国“刘伯温诗歌奖”征稿启事
  1. 苗霞|诗性智慧:斗折蛇行在有限与无限间——李长瑜近期诗歌论
  2. “苏东坡在无锡有个家”同题诗创作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5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5. 炸药箱上写诗获赞“当代版《活着》”,陈年喜的“炸裂人生”
  6. 每日好诗第45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星星·诗歌原创》投稿攻略|2025年征订
  8. 第44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10. 我们时代的诗生活 | 诗刊·诗词世界双十一直播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