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黄昏
作者:肖春 2018年06月06日 10:05
863 收藏
四月的黄昏
舒婷
四月的黄昏
流曳着一组组绿色的旋律
在峡谷低回
在天空游移
若是灵魂里溢满了回响
又何必苦苦寻觅
要歌唱你就歌唱吧, 但请
轻轻,轻轻,温柔地
四月的黄昏
仿佛一段失而复得的记忆
也许有一个约会
至今尚未如期
也许有一次热恋
而不能相许
要哭泣你就哭泣吧, 让泪水
流啊,流啊, 默默地
诗评1:江南的四月,山野一片葱绿,一团团,一簇簇,一丛丛,晚风吹过,到处跳荡着音符,所以诗人说:“四月的黄昏,流曳着一组组绿色的旋律,在山谷低迴,在天空游移”。这里诗人用通感的手法,把绿色和旋律并连,使它们在人的耳目产生连通感应,造成一种色彩鲜明,声音悦耳的流动美感,生动写出了江南四月的盎然生气,渲染暮春黄昏的美丽迷人,诗人看到绿色的旋律流曳到的地方,是无不发出回响的,令人不解的是:既然灵魂里溢满了回响,为什么还要到天空、峡谷苦苦寻觅,因为有所失,所以才有所觅。这里诗人引而不答,耐人寻味。紧接着诗人劝慰到:“要唱歌你就唱歌吧,但请轻轻,轻轻,温柔地”。
第二节诗人以失而复得的记忆作比,表明四月的黄昏让人联想起一段令人伤心的往 事:“也许有一个约会,至今尚未如期,也许有一次热恋,而不能相许。”四月的黄昏是美好的,大自然染遍了绿色,灵魂里溢满了回响,到处是青春和希望,然而,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四月却牵扯着一段痛苦的经历,一段不幸的爱情;这的确是令人遗憾伤感的。“要哭泣,你就哭泣吧,但请流啊,流啊,默默地”这是因为这泪水纯属个人的,它流出个人内心深处的隐秘。
读完全诗我们知道:四月的黄昏,它的灵魂里其实并没有“溢满回响”,倒是藏有一段失落了而又永难忘怀的记忆,因为她还在苦苦寻觅着,四月的黄昏是绿色的,这是青春和希望的象征。所以,《四月的黄昏》是一首伤感和憧憬相交织的爱情诗。
这首诗的情绪是呈曲线发展,先是轻轻地歌唱,后是默默地哭泣。全诗两小节每节八行都以“四月的黄昏”领起,都以“轻轻,轻轻,温柔地”“流啊,流啊,默默地”收束,首位呼应,节奏舒徐,一唱三叹,韵律优美,犹如一支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钢琴曲。
诗评2:这首诗一开始就营造了一个笼罩着忧伤的优美氛围。仲春四月,万物勃发,天地间那纯净的绿色像一支震人心灵的交响曲,唱响了生命的旋律,显示了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可惜的是,这充满生机的绿色却被笼罩在了黄昏下面。夕阳给这鲜亮的绿色世界抹上了一层昏黄,显出一种迟暮之感,明亮而活鲜的绿与昏沉而暮气的黄在这里给读者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构成了鲜明的情感对比,显示出了相当强烈的艺术张力。
这幅画面正是诗人的心迹展示,这个生机与迟暮相交织的黄昏,唤醒了诗人心中那潜藏多年的梦,与她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梦中的世界总是美好的,但现实的生活又让她有着一丝无奈与悲伤。四月的黄昏,这个既有生命力又给人迟暮之感的意象恰如其分地表达她的心声。她既有着希望与喜悦,又带着一丝迷茫与隐痛。在这种情感支配下,她担心美梦成空,好景不再,这就使得她想歌唱又不敢高声,想哭泣又只好默默流泪。
该诗最可贵的还是它的现实意义。它十分准确地反映了1977年那个特殊年代里国人的心理状态。当时中国处于徘徊期:一方面,“文革”结束,在粉碎“四人帮”的喜悦之中,共和国迎来了一个富有希望的春天。另一方面,“两个凡是”还禁锢着人们的思考,羁绊着人们前进的脚步。人们既沉浸于胜利的欢乐之中,又觉得迷雾重重前途渺茫。社会的这种复杂心理在敏感的诗人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内化为浓浓的诗情,从而使诗歌感情真挚、情理相携,引起时人的强烈共鸣。
这首诗还有一个巧妙的内在抒情结构。它一开始用一个富有张力、对比鲜明的意象给读者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又通过激越的情感表达,给人一种情感冲击;而这一切又明扣那个特定时期的社会心理,社会发展又十分自然地与前动力相暗合。
也许有一个约会/至今尚未如期;/也许有一次热恋/永不能相许/要哭泣你就哭泣吧,让泪水/流呵,流呵,默默地舒婷诗歌总体的美感特征亦是“忧伤执著的悲美”。一代人在不正常的年代里的迷惘、彷徨、苦闷,在转机初现的时代里的觉醒、追求、探索,共同构成了舒婷诗歌的这一美感形态。动乱的岁月,困顿的时光,极“左”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潮对正常的人性和爱情的压抑和扼杀,是舒婷和她的同时代人必须面对的不幸现实,尽管已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但此时的极左思潮对人性的剿杀,和两宋的程朱理学在“以理灭情”上并无本质的不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缘于现实重压中的爱情总是无法实现,舒婷在诗中总是一再抒写与美好的理想爱情之间的一段无法消除的距离,仿佛宿命一般,折磨得人痛苦不堪。面对这难堪的境况,教人如何不感伤?
舒婷诗的意境是以朦胧隐约的隐美多义性和若即若离的不确定性为特征的。所谓“诗无达诂”,“不专于一意”,“远引若至,临之已非”,“雾里看花”,“不似似之”,都是对这种朦胧隐约的美感形态的概括表述,用于形容舒婷诗的特征,均无不惬。舒婷成功地避免了不少现当代诗人都没有很好地避免的诗艺弊端,即截取一个生活片段,或再现一个具体场景,通过直线平面的叙述描写来表达一个明确单一的主题。舒婷诗作的内涵不是具体的景物事件,而是生活中获得的情绪感受,她追求的是诗的意境的丰满,而非生活事实的丰富,她用朦胧的意象映照内心的记忆,把经过情感心灵溶解过的景物事件酝酿成隐约迷离的艺术情景和氛围。在《四月的黄昏》中,舒婷将四月的黄昏的客观自然景色与主观心理感受融合在一起,互相渗透,互相生发,“四月的黄昏”、“绿色的旋律”、“失而复得的记忆”交织成一片物象、事象、心象的复式组合,形成了朦胧优美的意境。其中那“永不能如期”的“约会”和永不能相许”的“热恋”,恐怕就不仅指形而下的爱情。人生历程中,预期往往落空,渴望难以实现,在“四月的黄昏”的迷人的意境中,读者悟得的当是作为有限的存在物的“人”的无奈和惆怅,所谓“最难消遣是黄昏”,这正是舒婷诗意境多义性的体现。这首诗所营造的“黄昏”意境,亦是古典诗词中反复抒写的“原型”,在形式上,这首两节对称的小诗,也像一首双调词。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