墁坪的黄昏

作者: 2018年05月22日10:04 浏览:7453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要不是赵三娃端着饭碗
站在他家院子里
隔着篱笆墙远远地朝我喊了一声
要不是我斜靠的一根篱笆桩
咔嚓一声断了
要不是河滩上一簇簇的芦苇
它们在晚风中轻轻摇晃
像我心中的隐痛
我还真以为,我眼前的墁坪
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

要不是远处的炊烟
和更远处的山萸开得隐隐约约
要不是今天黎明时分
一个要树苗的人打来电话
把我从睡梦中叫醒
我眼前的墁坪
还真就让我忘了
这是一年之季的春天

要不是哗哗的流水声
和三根朽杨木搭成的小桥
让人感到眩晕
要不是在八年前
在这座小桥下,深不足一米的河水里
淹死过一个老人
我还真想不起,我眼前的墁坪
是我来墁坪几十年之前的墁坪
还是我离开墁坪
几十年之后的墁坪

 

 

 

点评

  

对记忆、历史、时代、现实、生活这些所谓“宏大题材”的处理,我们的诗人好像已经能够驾轻就熟了。仿佛那是“史诗”、“长诗”、“大诗”写作架构之事!近“几十年”来,诗人们仿佛只对“小诗”、“微型诗”、新“绝句”感兴趣,与此同时,将这些宏大题材进行“微观化”、“内在化”和“私人化”处理了,仿佛要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来对抗那些显而易见“之重”。在此,我们暂不对这种普遍存在的诗歌写作转向进行评判,而着重对它们进行具体分析。“墁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但对诗人而言,它比较重要,毕竟几十年前诗人就来过,后来离开了,现在又来了,至于为什么来了又离开,离开了现在又来,这些都不足为外人道也。诗人感兴趣的是,这个“墁坪”与他生命发生过多种交集的历史与现实、记忆与当下、真实与虚幻之多重交织。它们通过全诗反复使用的“要不是……我还……”的抒情模态和叙述逻辑建构起来,而且这种模态和逻辑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而是根据情感的跌宕起伏,意绪的轻重缓急而做相应的调整——第一节用了3个“要不是”,第二、三节用了2个“要不是”,这是“变”的部分,而“不变”的是第一二三节诗里都只用了1个“我还”,这就使得整首诗在结构上能够“稳中求变”,在逻辑上“疏密得当”,在旋律上既有主调又有变奏。正是因为如此,诗人“一个人的墁坪”就像当年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那样碎片化地、诗意地建构起来了。

 

特邀点评:杨四平

 

 

 

“每日好诗”专家点评名录


陈先发 陈卫 曹宇翔 耿占春 顾北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简明 蒋浩 贾鉴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刘向东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马知遥  莫真宝 任毅 荣光启 树才 师力斌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吴投文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西渡 向以鲜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余怒 叶舟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清华 周伟驰 周瓒 马知遥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点击查看

“每日好诗”投稿专区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温馨提示:

稿费、赞赏在线申请领取方法

领取办法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