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外卖小哥雷海为逆袭夺冠。在青春励志带来的感动之外,一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诗词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雷海为的回答特别值得赞赏:我学习古诗词的动力完全出于自己对诗词本身的热爱。看过比赛的观众应该都能感受到,雷海为对诗词的热爱确实是超越功利之上的:他把平时碎片化的时间都利用起来读诗。他还说,当他经历了某个跟古诗词里相同或相似的场景,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与之有关的诗句,从而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诗句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由此可见,诗词已经完全融入了他的生活,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自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热潮退去以后,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诗词一度成为无人问津的边缘事物,读诗写诗成了少数文学青年和专业诗人的专利。近年来,随着手机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一些微信公众号的普及,加上诗词传播本身的便利性,诗词似乎又有回暖的趋势。但诗坛的浮躁、诗词传统的弱化也是无可回避的事实。《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正在唤醒先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一文化传统,雷海为的故事则给更多处于迷茫困惑之中的青年人指明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诗意的生活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诗经》中的国风,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思归感慨,“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怨慕泣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黍离之悲,“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喜出望外,依然打动着两千多年后国人的心灵。这些饱含深情的诗篇,并非吃饱穿暖的有闲阶级的无病呻吟,而是一个个在外征战的士兵、田间劳作的农夫、盼夫归来的妻子从胸中澎湃涌出的真性情。先秦时期普通百姓的日子毫无疑问是艰辛的,但诗表达了他们的真挚情感,也让他们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斗争残酷,其时诗中常有感时伤怀之意。“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心之忧矣,永啸长吟”,诗中透露出来的正如李泽厚所说,“无论是顺应环境、保全性命,或者是寻求山水、安息精神,情感实际是处在一种异常矛盾复杂的状态中。外表尽管装饰得如何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更强烈地执著人生,非常痛苦。这构成了魏晋风度内在的深刻的一面。”尽管身处乱世,但无论是“谁云玉石同,泪下不可禁”的忧愤不平,还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平淡冲和,以陶潜和阮籍为代表的诗人仍然在苦痛中追寻审美情趣的意境,在忧患中坚守内在人格的完整。
到了唐代,中华民族迎来一个盛世。唐代诗人辈出,而以李白、杜甫为高峰,既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凌云壮志,也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民情怀。有意思的是,在记者问雷海为最喜欢的古诗词是哪一句时,他说的正是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因为“这一句诗豪情满怀,充满了自信和乐观,思想积极向上。遭遇顺境,可以用来自我肯定。遭遇逆境,又可以用来自勉。”
宋词与唐诗在文学史上双峰并峙。对苏轼、李清照、柳永、辛弃疾而言,不管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还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婉约,词都是生活的必需品。忧国、乱离、读书、得志、观景、思乡、贬谪……古往今来人所不得不经历的情景,都可以用词来抒写。
唐诗宋词俱往矣,现代人却普遍面临着丧失传统的危险。虽然诗和远方总挂在我们嘴边,但多数人离诗意的生活其实很远。当房价、雾霾、医疗、教育等各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困扰着我们时,很多人会觉得,生活已然如此艰难,再花时间去吟诗作赋岂非一种奢侈?殊不知,诗词的作用不在于真的去解决问题,而是让我们能在困境中吟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忧伤时默念“维以不永怀”,在动摇时懂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彷徨时坚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面对现代社会瞬息万变高度不确定的环境,如何让疲惫不堪的心灵得到抚慰?娱乐至死是一种选择,诗意栖居是另一种选择。寻求诗意的生活,并非逃避现实、文过饰非,而是融传统与现代之长,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应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哪怕外部环境再不如人意,也总有一些人会选择像雷海为一样,在内心守住一片澄明。这是生活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境界。
人类需要诗词。布罗茨基说过,诗是我们人类的目的。古人的生活启示我们:诗词让我们的心、情、意得到艺术的表达,给我们提供了心灵的慰藉、审美的愉悦和灵魂的安宁。雷海为对诗词的热爱之所以能感动我们,并不简单地是因为快递哥在逆境中坚持读诗背诗,更在于他找到了这个人类的目的。读诗不仅会让你显得“有文化”,更给你的生活赋予意义。诗意的生活方式不只是闲情逸致,更是破解困局、砥砺前行、追求美好生活的丰沛源泉。
(本文以《外卖小哥的诗缘诗意》为题发表于《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13日 24 版,有删改。)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