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主页 作品 粉丝 关注

粉丝

作品

诗人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姓名:李清波
加入时间:2018-04-26
诗人简介

热爱文学创作,系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商丘市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各类研究论文和文学作品近百篇,曾多次在全国、省级征文活动中获奖。

粉丝
关注

由涓滴到巨澜

一口有历史的老井,总有说不完的故事。清白泉就是这样。
从某种程度上说,位于府山公园南麓岩壁下的清白泉就是古城绍兴的一个文化地标。这是因为,一座城市的成长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固态的、物质性的自然风物、建筑构架上,而是更多地承载于风土人情、文化传承上。唯有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格调,才能构成富有地域性特征、具有非凡魅力的城市气质。
清白泉的存在历史已经很久了。它是由一代名臣范仲淹重新发现和疏浚、命名的,但其开凿史应该更久,也许久得足以与源远流长的古越文明史相称。范仲淹让这口井泉在他手里得到了新生,并赋予了它独特的山水禀赋、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与时俱进的时代元素,让它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大放异彩,最终为绍兴古城打下深深的烙印,实在得益于范仲淹在名文《清白堂记》中赋予这眼井泉的清廉意蕴。
   要说起来,清白泉其实在范仲淹生活的两宋时代就已经享有盛名了,这从范公稍后时期文人墨客所留下的诗文中可以得到印证。南宋爱国政治家、著名诗人王十朋在《范文正公祠堂诗并序》中赞美清白泉曰:“卧龙山麓井久湮,绠而汲之清目新。堂于其旁记厥因,名标清白垂不泯。规尔官师意淳淳,洗贪濯盗思还淳。”进而赞美范仲淹说:“堂堂范公真天人,配我仁祖为元臣,材兼文武怀经纶。先忧后乐不为身,上与夔卨相等伦”;“公乎为仙为明神,为泽为瑞为星辰。”
    水孕育生命、滋养万物,所以水的文化寓意极其深厚,不能简单地“就水论水”。水至柔,却柔而有骨,滴水能穿石;水无色,却晶莹剔透,无香胜有香。上善若水,水代表“道”,也就是说其中蕴含着大千世界,故而水文化可以滋润人们的心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精神意志和智慧能力,并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水是清白泉的躯体,也是清白泉的灵魂。在范公眼中“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的清白泉,从地质构造上讲应该是一眼裂隙泉。江南一带雨量充沛,裂隙水源不断,泉水常年不涸。哪怕是久旱不雨,泉水依然盈盈漾漾。其水因在岩罅渗透过程中,溶解岩石中的一些矿物质,并受山体沙石过滤,所以泉水碧清透底,醇厚甘冽。范公在招待宾客时,“以建溪、日铸、卧龙、云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说人襟灵”,证明其水质适于泡茶。人常说“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在风流儒雅的宋代诗人王十朋笔下清白泉的水仍堪称是水中上品,可以“一斟清我僚吏民,再酌为国清簪绅。”
    历经岁月沧桑,清白泉水依旧清白如昔,映照得出天光云影,是一种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绝妙组合。如果说,清白泉的水流是涓滴之水,但由此发源的清白之水也会逐渐壮大起来、澎湃起来,奔流不息,汇聚起排山倒海的洪荒之力,掀起气象万千的滔天巨澜。范仲淹曾写有一首《瀑布》诗展望过这种境界:“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作者以纯净无瑕的瀑布比喻面对物欲横流的种种诱惑之人生,自警要永远保持清纯不污的高尚境界,坚守精神上的“明月清风”,把握住人生的航行顺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人是水的最杰出作品,又是水最优秀的孩子。广阔的大海,平静的湖面,是水的自然形态和归宿。在风雨如磐的1921年,以后来者的姿态出现的中国共产党在与绍兴相距不远的嘉兴南湖红船上诞生了,用一代伟人毛泽东后来的话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我国是多湖之邦,大大小小的湖泊如同仙子撒落人间的颗颗明珠,使神州江山显得多姿多彩。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禹域,南湖比之于鄱阳湖和洞庭湖,可谓小之又小;即便比之于“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也要小巧很多,原本的知名度更是不可相提并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南湖,从上世纪以来在我国数万个湖泊中却一跃成为最“闪光”的一个,其知名度决不亚于鄱阳湖、洞庭湖乃至杭州西湖。这是因为它是现当代中国人心目中唯一的“圣湖”。
一叶扁舟,一支划桨,就在百年前的7月,就在中华民族风雨飘摇之日,就在浙江嘉兴烟雨楼边的一条红船上,肩负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悄然诞生了。置身于这条小船上的为数不多的共产党人,要以改天换地的气概重整乾坤,要在中国这块古老而千疮百孔的土地上创立一个亘古未有、崭新如画的理想社会。红船是小的,但却是一只了不起的船,因为它是一个伟大政党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一个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一个带领14亿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政党。水天一色的南湖水所承载的这只红船,是一部恢弘传奇的开篇,是一种可贵精神的源头。这条船注定会被铭记,如果说红色是共产党人不变的本色,那么红船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起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性格特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所钟爱的理想和誓言。孕育于黑暗的旧中国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便打上了立党为公、清廉从政的胎记。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你会发现反对腐败、保持廉洁是党一贯的主张,廉政建设并非今天才提出,而是从党创立初期就已经开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前所未有的清廉作风,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从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取得了工农革命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创建于赣南、闽西大地的苏区中央政府,虽然党员干部掌握着苏维埃政权各方面的权力,但是他们决不是高距于人民之上作威作福,滥用职权牟取私利,而是与群众患难与共、艰苦相依,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没有一点特殊。特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苏区领导人率先垂范,为苏区的廉政建设做出了榜样。1934年9月,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在发布的审计报告中自豪地写道:“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历史证明,苏维埃政府正是靠行之有效的廉政建设来增强政府权威与感召力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一百年岁月峥嵘,一百年初心如磐。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保持了清风正气,终于团结带领人民接力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细究起来,廉政不仅是一种政风,更是一种文化。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关系的总和,它不因历代政治、制度的更迭而消失。中国廉政文化萌芽于中华文化形成之初,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原始氏族部落联盟时期。当时,有一位名叫皋陶的氏族首领提出了包括“简而廉”在内的“九德”,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廉政文化的最早记载。历史和人文从来就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可以断然割裂开的,而总是一脉相承继往开来的。廉政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谱系所赖以汲取的文化基因,至今仍在先进文化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涓滴到巨澜,这是一种必然,完全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就让清白泉的淙淙流响成为华夏大地最美妙的音乐,就让清廉的力量带来美好和希望,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走向更加宏阔的新天地!

由涓滴到巨澜

一口有历史的老井,总有说不完的故事。清白泉就是这样。
从某种程度上说,位于府山公园南麓岩壁下的清白泉就是古城绍兴的一个文化地标。这是因为,一座城市的成长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固态的、物质性的自然风物、建筑构架上,而是更多地承载于风土人情、文化传承上。唯有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格调,才能构成富有地域性特征、具有非凡魅力的城市气质。
清白泉的存在历史已经很久了。它是由一代名臣范仲淹重新发现和疏浚、命名的,但其开凿史应该更久,也许久得足以与源远流长的古越文明史相称。范仲淹让这口井泉在他手里得到了新生,并赋予了它独特的山水禀赋、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与时俱进的时代元素,让它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大放异彩,最终为绍兴古城打下深深的烙印,实在得益于范仲淹在名文《清白堂记》中赋予这眼井泉的清廉意蕴。
   要说起来,清白泉其实在范仲淹生活的两宋时代就已经享有盛名了,这从范公稍后时期文人墨客所留下的诗文中可以得到印证。南宋爱国政治家、著名诗人王十朋在《范文正公祠堂诗并序》中赞美清白泉曰:“卧龙山麓井久湮,绠而汲之清目新。堂于其旁记厥因,名标清白垂不泯。规尔官师意淳淳,洗贪濯盗思还淳。”进而赞美范仲淹说:“堂堂范公真天人,配我仁祖为元臣,材兼文武怀经纶。先忧后乐不为身,上与夔卨相等伦”;“公乎为仙为明神,为泽为瑞为星辰。”
    水孕育生命、滋养万物,所以水的文化寓意极其深厚,不能简单地“就水论水”。水至柔,却柔而有骨,滴水能穿石;水无色,却晶莹剔透,无香胜有香。上善若水,水代表“道”,也就是说其中蕴含着大千世界,故而水文化可以滋润人们的心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精神意志和智慧能力,并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水是清白泉的躯体,也是清白泉的灵魂。在范公眼中“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的清白泉,从地质构造上讲应该是一眼裂隙泉。江南一带雨量充沛,裂隙水源不断,泉水常年不涸。哪怕是久旱不雨,泉水依然盈盈漾漾。其水因在岩罅渗透过程中,溶解岩石中的一些矿物质,并受山体沙石过滤,所以泉水碧清透底,醇厚甘冽。范公在招待宾客时,“以建溪、日铸、卧龙、云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说人襟灵”,证明其水质适于泡茶。人常说“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在风流儒雅的宋代诗人王十朋笔下清白泉的水仍堪称是水中上品,可以“一斟清我僚吏民,再酌为国清簪绅。”
    历经岁月沧桑,清白泉水依旧清白如昔,映照得出天光云影,是一种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绝妙组合。如果说,清白泉的水流是涓滴之水,但由此发源的清白之水也会逐渐壮大起来、澎湃起来,奔流不息,汇聚起排山倒海的洪荒之力,掀起气象万千的滔天巨澜。范仲淹曾写有一首《瀑布》诗展望过这种境界:“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作者以纯净无瑕的瀑布比喻面对物欲横流的种种诱惑之人生,自警要永远保持清纯不污的高尚境界,坚守精神上的“明月清风”,把握住人生的航行顺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人是水的最杰出作品,又是水最优秀的孩子。广阔的大海,平静的湖面,是水的自然形态和归宿。在风雨如磐的1921年,以后来者的姿态出现的中国共产党在与绍兴相距不远的嘉兴南湖红船上诞生了,用一代伟人毛泽东后来的话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我国是多湖之邦,大大小小的湖泊如同仙子撒落人间的颗颗明珠,使神州江山显得多姿多彩。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禹域,南湖比之于鄱阳湖和洞庭湖,可谓小之又小;即便比之于“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也要小巧很多,原本的知名度更是不可相提并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南湖,从上世纪以来在我国数万个湖泊中却一跃成为最“闪光”的一个,其知名度决不亚于鄱阳湖、洞庭湖乃至杭州西湖。这是因为它是现当代中国人心目中唯一的“圣湖”。
一叶扁舟,一支划桨,就在百年前的7月,就在中华民族风雨飘摇之日,就在浙江嘉兴烟雨楼边的一条红船上,肩负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悄然诞生了。置身于这条小船上的为数不多的共产党人,要以改天换地的气概重整乾坤,要在中国这块古老而千疮百孔的土地上创立一个亘古未有、崭新如画的理想社会。红船是小的,但却是一只了不起的船,因为它是一个伟大政党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一个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一个带领14亿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政党。水天一色的南湖水所承载的这只红船,是一部恢弘传奇的开篇,是一种可贵精神的源头。这条船注定会被铭记,如果说红色是共产党人不变的本色,那么红船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起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性格特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所钟爱的理想和誓言。孕育于黑暗的旧中国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便打上了立党为公、清廉从政的胎记。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你会发现反对腐败、保持廉洁是党一贯的主张,廉政建设并非今天才提出,而是从党创立初期就已经开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前所未有的清廉作风,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从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取得了工农革命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创建于赣南、闽西大地的苏区中央政府,虽然党员干部掌握着苏维埃政权各方面的权力,但是他们决不是高距于人民之上作威作福,滥用职权牟取私利,而是与群众患难与共、艰苦相依,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没有一点特殊。特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苏区领导人率先垂范,为苏区的廉政建设做出了榜样。1934年9月,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在发布的审计报告中自豪地写道:“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历史证明,苏维埃政府正是靠行之有效的廉政建设来增强政府权威与感召力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一百年岁月峥嵘,一百年初心如磐。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保持了清风正气,终于团结带领人民接力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细究起来,廉政不仅是一种政风,更是一种文化。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关系的总和,它不因历代政治、制度的更迭而消失。中国廉政文化萌芽于中华文化形成之初,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原始氏族部落联盟时期。当时,有一位名叫皋陶的氏族首领提出了包括“简而廉”在内的“九德”,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廉政文化的最早记载。历史和人文从来就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可以断然割裂开的,而总是一脉相承继往开来的。廉政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谱系所赖以汲取的文化基因,至今仍在先进文化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涓滴到巨澜,这是一种必然,完全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就让清白泉的淙淙流响成为华夏大地最美妙的音乐,就让清廉的力量带来美好和希望,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走向更加宏阔的新天地!
作品 全部
相关资讯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