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作者简介:
沈海清,1957年生,曾在全国各种报刊发表作品800余篇,80余篇作品在省级以上各种征文中获奖。著有中篇传奇集《运河儿女》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联系地址:桐乡市图书馆三楼地方文献部沈海清314500 电话:13819036201
“周庄杯”记住乡愁全球华语诗歌征文
回“周庄过年”
沈海清
江南多雨,
就在那个细雨蒙蒙的季节,
通过《中国新闻》,
我要回“周庄过年”。
姑苏城东南,几条交通线,
串起了
一座山一条江一片海。
我首先要乘上乌篷船,
纵情于四通八达的水街,
在欸乃的桨声里,饱揽
江南的秀色。
我要走尽纵横的小巷,
清晨,去看远远的湖上日出,
去看飘逸的白帆。
去走走祖上老屋,
在七进五门楼的沈厅里,
去看一看那只神奇的聚宝盆。
去瞻仰祖上画像,
那令大明天子嫉妒的面容,
到底是什么模样。
在古式古香的古戏台前,
听一曲恢弘的“丝弦宣卷”。
循着琅琅书声,
到南社书院,找一本古书,
读一段千古文字。
雅兴来时,用狼豪
饱醮沈氏书堂的浓墨,
画一幅水墨小镇。
累了,就卧在太湖石上,
倾听蚬江渔唱,观赏庄田落雁。
或者,租一根钓竿,
学西晋名士张翰,
静静地坐在南湖水畔。
渴了,去“三毛茶楼”,
坐在靠河的窗前,
吃一口“万三糕”,
喝一口“阿婆茶”,
细细地咀嚼古时的滋味。
饿了,到富安桥堍,
临水的沈家酒家,
沽一壶万三黄酒,
点一条清蒸鳜鱼,
要一只红烧蹄髈,
抽出一根蹄髈细骨,
剔出“万山蹄”的独特花样,
品味大明时代的风味。
乘着醉意,
点一炷香,跟着娃娃去走“双桥”,
都说“双桥重垒似钥匙”,
就是那两座把画家拉回童年的古桥,
开启了小镇通往世界的大道,
《故乡的回忆》也成了一脉
剪不断的乡愁。
晚上,玉兔东升,
看天上水间
明月两轮:
天上一轮,水中一轮。
醉眼朦胧间,
我发现,那美景其实在天上,
聪慧勤劳的周庄人,
用“百尺”全福塔作笔,
用昊昊蓝天作布,
画了一幅水墨风景,
周庄美景,
那是天上的倒影。
就在那个细雨蒙蒙的季节,
我要回“周庄过年”,
来一趟梦想中的“水乡之旅”,
徜徉在昆山吴江上海的怀抱里。
回“周庄过年”
沈海清
江南多雨,
就在那个细雨蒙蒙的季节,
通过《中国新闻》,
我要回“周庄过年”。
姑苏城东南,几条交通线,
串起了
一座山一条江一片海。
我首先要乘上乌篷船,
纵情于四通八达的水街,
在欸乃的桨声里,饱揽
江南的秀色。
我要走尽纵横的小巷,
清晨,去看远远的湖上日出,
去看飘逸的白帆。
去走走祖上老屋,
在七进五门楼的沈厅里,
去看一看那只神奇的聚宝盆。
去瞻仰祖上画像,
那令大明天子嫉妒的面容,
到底是什么模样。
在古式古香的古戏台前,
听一曲恢弘的“丝弦宣卷”。
循着琅琅书声,
到南社书院,找一本古书,
读一段千古文字。
雅兴来时,用狼豪
饱醮沈氏书堂的浓墨,
画一幅水墨小镇。
累了,就卧在太湖石上,
倾听蚬江渔唱,观赏庄田落雁。
或者,租一根钓竿,
学西晋名士张翰,
静静地坐在南湖水畔。
渴了,去“三毛茶楼”,
坐在靠河的窗前,
吃一口“万三糕”,
喝一口“阿婆茶”,
细细地咀嚼古时的滋味。
饿了,到富安桥堍,
临水的沈家酒家,
沽一壶万三黄酒,
点一条清蒸鳜鱼,
要一只红烧蹄髈,
抽出一根蹄髈细骨,
剔出“万山蹄”的独特花样,
品味大明时代的风味。
乘着醉意,
点一炷香,跟着娃娃去走“双桥”,
都说“双桥重垒似钥匙”,
就是那两座把画家拉回童年的古桥,
开启了小镇通往世界的大道,
《故乡的回忆》也成了一脉
剪不断的乡愁。
晚上,玉兔东升,
看天上水间
明月两轮:
天上一轮,水中一轮。
醉眼朦胧间,
我发现,那美景其实在天上,
聪慧勤劳的周庄人,
用“百尺”全福塔作笔,
用昊昊蓝天作布,
画了一幅水墨风景,
周庄美景,
那是天上的倒影。
就在那个细雨蒙蒙的季节,
我要回“周庄过年”,
来一趟梦想中的“水乡之旅”,
徜徉在昆山吴江上海的怀抱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