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言飞:赏读土钯的《垂钓者》
作者:诺言飞 2018年04月13日 16:16
354 收藏
垂钓者
作者: 土钯 2018年03月13日16:26 浏览:1076
石座成泥时,渔翁口吐莲花万朵化作鱼
晴空,突降大雪、雷鸣、石雨
渔翁竖起,以胡须折了钓杆、金钩
螺纹钢的渔线,串起满河道的尸骨和垃圾
座石已西去、火种尚在,足以煮雪温酒
点枯木铆成舟、叠纸马为座骑
泼清酒化为甘露,令沙漠献岀绿州
闪电为软梯。征途上,渔翁没扬一粒灰尘
点评:
这首诗构思神奇,写法飘逸,是一首神话般的短诗;诗歌表达了作者关于水资源、生态环保的忧患意识,践行与呼吁。
“石座”象征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 渔翁”则是诗人(或广义上某种群体的)艺术雕像,精神化身,一种救世者的形象。“海可枯,石可烂”,诗歌就是在这样一个自然、社会背景下开始的。当某种“极限”来临,“石座成泥”,“渔翁”早已意识觉醒,一改往常大自然猎取者的角色,转变为施予者、拯救者的角色;
在第一节中,经诗人精神融合幻化,垂钓场景变成一种虚景,虚中带实,若实若虚。诗中 “垂钓者” 被赋予高尚的情操,为鱼而来,却不是为钓鱼而来,“渔翁”不仅将心中圣洁的意念化为莲花、化作鱼类,净化江河湖海,使各种生命得以延续,而且就在“渔翁” “串起满河道的尸骨和垃圾”时,“渔翁”的肉身其实已经化作了鱼,诸如“清道夫”一类,践行着与生俱来的使命。
“晴空”,“突降大雪、雷鸣、石雨”形成了阴晴不定,好恶突变的特殊天气,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渔翁”使用特殊的渔具:“金钩”、 “螺纹钢渔线”, 暗指人类从大自然那里获取了丰富物质资源,而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所得的“鱼获”也是沉重的、触目惊心的:“满河道的尸骨和垃圾”;造成这种特殊环境是有原因的,这是人类过度开采、过度索取、过度污染大自然的恶果,这也是人类现代化进程的遗害、人类文明之河的糟粕!此处,诗人以尸骨和垃圾作喻,形象生动,令人震撼。在这一节,从诗人对垂钓起竿动作、渔具的精确描述可以看出,现实中的诗人并非垂钓的旁观者,而是一名垂钓老手。
关于“垂钓”,诗歌构思并没有脱离“钓胜于鱼”的传统,而是有所超越:钓不在于鱼,亦不在于趣,而在于志——是一种社会理想的渴望、呼吁与追求。这一点在诗歌第二节得以充分体现。
诗歌的第二节进一步提升了“渔翁”的思想境界,“火种尚在,足以煮雪温酒”人未死,希望就在,人就应注入激情继续环保征程,是执着,是决意,是号召。征途中,“渔翁”的交通工具也极具神话性和象征性:“点枯木铆成舟”,“ 叠纸马为座骑”,“ 闪电为软梯”,其中的舟、马、梯皆为无公害出行方式,这和最后一行“征途上,渔翁没扬一粒灰尘”形成呼应,符合本诗提倡的生态环保主题;同时,三种交通方式涉及水(海)、陆、空,暗示“垂钓”的疆域不断扩大,指向更大的理想版图:人间处处有“甘露”,世界处处是“绿洲”; “渔翁”宽广仁慈的胸怀也是一望无垠啊。
最后一行 “征途上,渔翁没扬一粒灰尘”,其意为洁世洁人洁己,犹如菩提一般,“渔翁”飘逸形象再次呈现,再次渲染诗歌的神话色彩,提高主题理想的纯度,也再次彰显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引领读者向往美好、珍爱美好的文笔操控力。
诗人对诗歌含蓄的尺度把握得也较好,语言耐读,意象生动,诗意寓意深远。
诗评人:诺言飞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