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妮《致屋子里的阳光》诗评
作者:王智勇 2018年04月09日 15:31
687 收藏
致屋子里的阳光
王小妮
准时侵入我的地盘
半边桌子正接受它的照耀。
快乐的发明者,这终身教授又来了。
发放温黄的安慰剂
是太阳到访的唯一目的。
紧随其后的,正是
这一年里成熟的花朵果子棉桃粮食和少年
呼啦啦,大地丰盈热闹满是光泽
可是,谁在后面的后面
无数流汗的咳嗽的气喘的皮肤龟裂的
不要以为看不见。
拒绝再被沐浴
冬天的明亮有点抖,我不配享受那光。
王小妮,1955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曾参加第一届《诗刊》社青春诗会,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毕业后做电影文学编辑。1985年迁居深圳。2005年起在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任教。著有《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等诗集4部,《手执一枝黄花》等散文随笔集12部,《方圆四十里》等长篇小说3部,纪实著作3部等共22种。曾获“安高诗歌奖”“2002年度诗歌奖”“华语传媒诗歌大奖”“新诗界国际诗歌奖”、美国“西蒙斯大学诗集奖”等。
诗评:
如果将新时期诗人排出十佳,王小妮肯定在列。从1980年第一届《诗刊》社青春诗会起,伴随着朦胧诗的崛起,王小妮一直在场。她不像划过夜空一闪而逝的流星,而是持续燃烧的恒星,在静守中积蓄能量,温暖着自己,也照亮着别人。
她的诗歌从切身的经验出发,平实朴素被她定义为身边等待发掘和提炼的美和诗意。《致另一个世界》(组诗)的第一首《致屋子里的阳光》,表达了小说般复杂的情感。
对于居家写作的“我”来说,阳光进入我的地盘是准时的,一个“侵”字既写到了阳光的强悍,又写到了房间里的极度安静,体现了诗人炼字的精审。半边桌子接受阳光照耀,我的地盘正是案头工作现场,一个“正”字表明现在进行时。王小妮对阳光的反馈不是赞美诗,而是戏谑,“快乐的发明者,这终身教授又来了”,这算不算一种自嘲和开解呢?阳光被诗人具体为“温黄的安慰剂”,文学语言的最高准则是具体,而不是大而无当。“是太阳到访的唯一目的”,你可以感受到太阳使者的慈悲,它抚慰着孤独者,疗治着不幸的人。人道主义的普世价值,被王小妮从进入屋子里的阳光发掘出来。
下面空间拓宽,展开大幅度联想。由阳光想到了一年里成熟的植物、粮食和少年,一切都是迫不及待的,作者用了个拟声词“呼啦啦”来形容阳光流泻的动态,大地丰盈热闹,阳光抚育着一切。此时诗人是否想起了远在吉林的故乡?
“可是”,构成语意的转折。在光彩照人的后面的后面,是无数默默耕耘、受苦受难的劳动者,对此不能以为看不见,取消了他们的存在。诗人现实主义的悲悯和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尽在其中了。
想到这些,“我”心情变得沉郁,拒绝再被阳光沐浴。冬天的阳光还是颤颤巍巍的,作者用“有点抖”写出了微弱似乎胆怯的光亮。“我不配享受那光”,用这句重话收尾,反衬了知识分子的渺小和软弱,以及自责、懊悔等复杂的情感。
诗句不长,诗行不多,在轻量中完成重重的一击。由近到远再收回,由喜到悲终反省,有铺垫、转折、高潮,最终走向情绪的反面,王小妮在这么普通事物的书写中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诘问。
注:龟裂[ jūn liè ]
个人简介:王智勇,男,汉族,1973年出生于山东黄县,原籍河北省邢台市,现居广东省珠海市。自幼爱好文学,从1990年起在报刊、电台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河北日报》、《工人日报》、《天津文学》、《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知识窗》、《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诗词》、《经济新闻周刊》、《诗词月刊》、《中国安全生产报》、《椰城》、广东省广播电视电视台南方广播等媒体。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