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的厚重在于,曲终之时情不了、意不散、神不灭,它们所延绵的精神和风骨,和今天的我们紧密握手,浸润着我们,指引着我们。它带着“国家舞台”这股深耕传统文化、做强文化自信的创作热忱,交上了一份时代的优秀答卷。
经典咏流传:唤醒经典的生长力
文 | 康震
中国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能展现中国人情感世界、审美世界,最能敏锐感受时代风云、体现时代变化的艺术形式。人人“拼”诗词的盛况背后,说明它们成功点燃了大众共通的生命体验,也显示了大众对于优秀文化的迫切渴望。
从今年一路高歌的央视文化节目来看,央视有意将诗词文化打造成为全民共享的“新年俗”。先是在狗年春晚上,相声《我爱诗词》让观众在欢笑不断中感受“诗词接龙”的乐趣横生。紧随其后,由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联手奉献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于大年初一、初二、初三用连播之势,希望用流行的音符唤醒经典诗词的生命力乃至生长力。生命力是让更多美好的诗词在时隔千百年之后流行起来、传承下去;生长力是让古代先贤的情怀、智慧能在时代语境里观照当下,并能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赋予今人以积极的思考和正能量。
诗言志,歌咏言,古人和诗以歌,造就了一首又一首传唱至今的经典。流行的不一定经典,经典的一定要流行,但是经典如何才能流行呢?从过去一年多的文化综艺实践成果来看,“经典加央视”等于必然流行。央视在文化创新上的高品质和大格局,以及此起彼伏的全民传播力和青春号召力,有目共睹。《经典咏流传》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旨在“再造当下的流行和未来的经典”,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上升到全民参与的高度。
我们通过节目可以看到,《经典咏流传》将文学性和音乐性合二为一,在传承的旗帜下,集合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共同传唱经典诗词,星素结合、老少同台、中外交融。每期六首左右的诗词原创改编,强度和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节目精心创作了一批诚意精品,观众在收看节目的同时,通过手机微信“摇一摇”分享自己喜欢的诗词,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可当传承人。可以预见,这将成为又一场击穿大屏小屏、联动线上线下的文化盛事。
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经典文化的“共同情感”从未改变。当伴着优美的旋律重温这些动人的文字,我们仍能感受到我们的先祖对美好的追求、对生命的感悟。
首期节目,我印象最深的是支教老师梁俊带领山区孩子共同吟唱的那曲《苔》。在灿若银河的诗词星空,《苔》也许是一首不怎么起眼的小诗,就像文中所写的那样,“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古往今来,有那么多文人墨客写牡丹、写桃花、写梅花,但又有几个人会写苔呢?袁枚这个清代的大才子,带着独到的眼光和心境,向我们展示了平凡之中蕴含的渴望和伟大,“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太阳都照不到我,并不意味着我没有我的青春、我的理想、我的精神风貌,我的花开的不大也不艳,但我自己依然欢乐地绽放,光彩一点儿都不输牡丹。
舞台上,梁老师和孩子们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他说,我也是从山里出来的,也不是最帅的那一个,也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一个,就像潮湿的角落那些青苔,人们看不见,但是它们如果被显微镜放大出来,真的像一朵一朵的花,很美,这是这首诗歌的意义。找到一些生命的价值,比我们的外表重要。
我非常佩服梁老师的眼力,这首诗是如此契合一群山村的孩子,包括支教教师,《苔》为我们展示了非常朴素的内心,和那些我们不了解的一群人。某种程度上,他们就如诗中所写的那般坚韧和向上,“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即便在阳光暂时没有照到的地方,我们恰恰更要绽放,而且要绽放得像牡丹一样精彩,这是一种极为可贵的平凡而卓越的品质。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袁枚的《苔》孤独清冷了300多年,但是因为梁老师和孩子们,因为《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它的传播量可能超过过去300年来的总和,也因此可以唱给更多的孩子和平凡的人们,滋养他们的心田。它所传播的不仅是知识,是歌声,更是真、善、美的梦想种子。
身为《经典咏流传》鉴赏团成员之一,我发现现场观众全都沉浸在诗词音乐的强大感染中。他们随着歌手的欢乐而欢乐,随着歌声的惆怅而惆怅,也随着非常富有文化意蕴的歌词而心有触动。每一首歌和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的背后,也许承载的是辉煌,也许承载的是失落,但是跨越千百年之后到现在,无论辉煌还是失落,它们共同成为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骄傲。《经典咏流传》的厚重在于,曲终之时情不了、意不散、神不灭,它们所延绵的精神和风骨,和今天的我们紧密握手,浸润着我们,指引着我们。
诗词创新,古来有之。王昌龄有诗“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南北朝大诗人徐陵写道“江陵有旧曲,洛下作新声”,唐代诗人张嵩也说“新声巧妙今古传”。今天,央视综合频道用一档继往开来的《经典咏流传》,带着“国家舞台”这股深耕传统文化、做强文化自信的创作热忱,交上了一份时代的优秀答卷。
创新是任何领域内都必须往前走的根本动力,电视节目也是这样。央视综合频道作为旗舰频道,是宣传的主阵地,也是先锋文化和主流文化传播的主阵地,这种动人的情怀召唤我们,不管多忙、多累都愿意共同为之献出一份心力。我记得有一篇介绍古画的文章题目叫做《一生难遇的看》,今天,我们要让《经典咏流传》成为亿万国人乃至世界人民“一生难遇的听”。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深刻领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深厚内涵,我们的音乐、我们的诗词、我们的文化,包括我们的道路,就会越走越稳,越走越持久,越走越自信。
本文发表于《文艺报》2018年3月28日4版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