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语》赏析
作者:莫增清 2018年02月24日 09:37
1219 收藏
原作:
在这个北方寒冷的冬天
我想说出木炭、阳光、生铁和
那些被风雪埯埋无名的人
我要说出那些动物和植物
在迁徙途中落入陷阱
死亡的壮烈,一场大雪屏蔽了现场
风雪过来的时候,所有的树都在弯腰
那些野性的风试图揭起
树木身上用来御寒的矜持和
凝固的泪水
现在我想说出生命的短暂、脆弱
说出这个词,我的头发白了
我还要说出,大地身穿孝衣
父母的脸上全是风霜
说出生存的艰难、妻子和儿女
说出柴米油盐,衣袖灌满烟火
一个中年男人一身风霜
站在风雪中
赏析:
我平常多写近体诗词,因此,以前写赏析文章的对象也都是近体诗词。自由体诗也写过,也在报刊上发表过,但很少。然而这并不代表我就不喜欢自由体诗,只是对我自己来说,写近体诗词的灵感比写自由体诗来得更快而已。尽管这样,对于自由体诗,我还是非常喜欢拿来品读的,比如江南雨先生的这首《独语》。
我这个人比较喜欢想象,比如见了《独语》这个题目,心头就油然想起了《楚辞•渔父》中的名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于是,就有了往下品读全诗的欲望,我想看看作者这样拟题,到底存何高意。“在这个北方寒冷的冬天/我想说出木炭、阳光、生铁和/那些被风雪埯埋无名的人/我要说出那些动物和植物/在迁徙途中落入陷阱/死亡的壮烈,一场大雪屏蔽了现场”这是诗的第一节,读了之后不由想起了自己。我是南方人,从小到大只见过寥寥几场大雪,记得小时候的那场雪从晚上一直下到天亮,尽管很冷,我还是觉得非常好玩,赤脚跑到雪地里,再回头得意地看看自己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上中学以后,一首《我爱你,塞北的雪》因意境优美令我对北国的雪很是神往,《沁园春 雪》中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景色也曾经使我很想当一回英雄人物。那时乃至而今,作为南方人的我丝毫没有想到,下雪了,大自然乃至人类要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独语》起首一节诗,读了之后,心头不由沉重起来:已经21世纪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生活的改变不可谓不大。而芸芸众生里,竟然还有人在漫天风雪中渴望遥不可及的木炭、阳光;竟然还有人亡命于风雪之途;大雪之下,竟然暗藏许许多多死亡陷阱。这是怎样的一副可怜相呢?你想到了吗?我想到了吗?一般人估计没有想到,这首诗的作者想到了,此语谓之“独”,毫不为过。
“风雪过来的时候,所有的树都在弯腰/那些野性的风试图揭起/树木身上用来御寒的矜持和/凝固的泪水/现在我想说出生命的短暂、脆弱/说出这个词,我的头发白了”这是诗的第二节,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不得不反复品读,最后,我的目光定格在“我的头发白了”这句诗。我想,作者在这里应该是向我们表达了一种忧患之情。“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作者忧什么呢,忧弱者没有得到同情,忧伤者被人再给伤口洒上一把盐。你看:树木身上仅存的一点矜持也被风试图揭起,凝固的泪水也被风试图吹干。如此无情的风,人类现实生活当中并非少见。作者运用诗的语言巧妙地表达出来,真可谓匠心独运。
“我还要说出,大地身穿孝衣/父母的脸上全是风霜/说出生存的艰难、妻子和儿女/说出柴米油盐,衣袖灌满烟火/一个中年男人一身风霜/站在风雪中”我们写近体诗词,讲究言在此而意在彼,要有余味,那么自由体诗究竟有没有余味呢?这首诗的余味在哪里呢?按理说,余味该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意境,说明白就没意思了。但我还是忍不住含住多次咀嚼,我想:这站在风雪中的中年男人是不是自虐呢?非也!人到中年万事忧,上赡养父母,中和睦妻子,下抚养儿女,柴米油盐酱醋茶,千斤重担压在身,一切的一切,都必须承担,然而风雪毕竟这样之大,需要多少勇气来抗压呢?谁来告诉他呢?谁来帮助他呢?作者留了一层余味,读者咀嚼之后,又留下了另一层余味。
全诗立意深,气韵足,用语不重雕琢重质朴,且从不掩饰自己的情感。虽然还有个别词语我不大理解其用意,比如“生铁”这个词。但这并不影响它是一首很接地气的作品。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