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雄浑境界高 ——诗歌的意境美
作者:田子壬 2018年02月24日 09:38
2100 收藏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在我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不朽名篇。这些不朽名篇之所以不朽,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意境美。在多如繁星的唐诗宋词中,意境高妙的诗词佳句真是举不胜举。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句精美的诗句,就是一幅幅壮阔的画图!这里,笔者着重来分析以下三首词中的意境。请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详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慨的代表作,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此写下此词。“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我们今天透过该词,首先仿伄看到了一幅多么鲜明、意境高妙、气势雄浑的长江图画!作者通过这幅图画抒发了他的万丈豪情!
再看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意境: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楚天千里辽阔,一派凄清秋色,长江水随天流去,秋色无边际。极目眺望北国崇山峻岭的风景,他们仿佛都在传送忧怨仇恨,就好似碧玉发簪和螺形发髻。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吴钩把玩不已拍遍九曲栏杆,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
这是稼轩早期词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也渐趋成熟境界:豪而不放,壮中见悲,力主沉郁顿挫。上片以山水起势,雄浑而不失清丽。“献愁供恨”用倒卷之笔,迫近题旨。以下七个短句,一气呵成。落日断鸿,把看吴钩,拍遍栏杆,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凸现出一个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这首词大约作于淳熙元年(一一七四),这时的辛弃疾到南宋已有十二年了。他是在金朝统治区长大的,对女真贵族的压迫怀有深刻的仇恨。当年,他为了坚持抗战,统一祖国,率领抗金义军来到南宋。如今十二年已经过去了,抗战却化为泡影。他登上赏心亭,凭栏遥望祖国的壮丽河山,勾起了心头的无限感慨。我们今天透过该词,仿佛看到了作者首先为我们绘制了一幅秋高气爽、水随天去波澜壮阔的画面,然后作者就站在这画里抒发了渴望跃马杀敌、收复中原的迫切心情以及没有人了解他雄心壮志的苦闷。一个爱国将领坚持抗战却报国无门的形象跃然眼前、栩栩如生!
我们再来看看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的意境: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园春 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这首词一直是众人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雪花纷飞的场面,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
严格来说,意境也是一种形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它好比图画中的背景或画面,因为它有意,所以叫做意境。它和形象的区别,在于它比形象提供了一种更为壮阔深厚的画面和内涵,在此意境中,还有很多具体的形象。如前面所举的“大江东去”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楚天千里清秋”中的“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北国风光”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都是维妙维肖的具体形象描写。总而言之,不论是“大江东去”也好,“楚天千里清秋”也好,还是“北国风光”也好,所有这些不朽名篇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作者在词的开头就给人描绘了一幅气势雄浑、意境高妙的壮阔画面,从而体现了诗词和诗人豪放的艺术风格,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后人进行诗歌创作时借鉴。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