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苇鸿评诗】读诗刊社微信平台十诗人新年祝福及诗歌

作者: 2018年02月20日21:39 浏览:46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⒈李元胜

》每年都应该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


每年都应该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
当玫瑰和太阳
如同钟声
响彻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记下我们的感激和羞愧
因为有过的迟疑
我们的双手
远未深入天地的歌唱中
应该写一首诗
从每件普通的事物中
揭露隐藏已久的光芒
当我们通过某些言辞
同古老的手无意相触
当四月的风把祖先吹过后裔的屋顶
我们又一次从坟前走过
不为哀悼
而是把它们握得更紧
我们已经明白了诚实的全部理由
我们活着就包含了
遥远的海岸和沙子
            1987年


【河苇鸿赏读】
在李元胜看来,好时光都是用来“虚度”的,虚度也正是他新年祝福里所说的:“春天来了,祝有花的人好好开花,祝无花的人好好长刺。”
在他的《每年都应该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中,天地在歌唱!春天,是这歌唱的最明媚的声部或唱段。诗人的双手欲深入其中,因为“玫瑰和太阳/如同钟声/响彻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对诗人来说,这种深入,必是语言深入。在季节和生命的轮回中,诗人的手“同古老的手无意相触”(那也肯定祖先的手),并“把它们握得更紧”,人类的生命也由此完成了一次续接。这必是生命之诗,是人回归生生不息的大地,获取生之源泉和生之力量的努力!这样,生命之流也“包含了/遥远的海岸和沙子”,包含了原生的更辽阔的澎湃和漫长的隐忍。





⒉雷平阳
       
》伐竹


 
登山及顶,有古松成片
清风吹动单衣
几座古墓的对联也写得贴心,不羡死生
我想坐上半天,看青草凌乱,看白云变形
但电话响个没完,一个声音在咆哮
“快速下山,喝酒,吃肉,畅谈
多年不见的老友已经到齐!”
我斫一根竹子扛在肩头
下山路上,逢人便说:“春酒上桌了
我伐竹而归;春酒上桌了,我伐竹而归!”


【河苇鸿赏读】
雷平阳的《伐竹》,写诗人上山又下山的过程,语极朴素活脱,大智不露痕迹。山顶是自然界的,亦是诗人的精神极地。那里有古松且成片;有清风可吹衣亦可濯尽万虑;有古墓,历尽人生者已不羡生死;“看青草凌乱,看白云变形”,足可参悟天地万物大道……但山下有朋友的电话打来,急呼饮酒。山下,便是汹涌不息,甚至浑浊不堪的人间生活的洪流。无可奈何,诗人只得伐竹而归。如此,诗人似乎是降低了自己的精神高度,实际却是更高一格:他看破红尘却热爱红尘并跻身红尘,给山顶带去人间的酒气、人气,也给人间生活带来山顶竹子的虚心和清气,高怀而不高居、高蹈,充满了东方的圆融智慧。
   “春风吹开我新写的诗篇。每一个字,都在向过年的人问安!”雷平阳的文字,既是阅尽人间的清风明月,也是扑向人间的春风暖雨。
 



⒊于坚

》波提切利的春天


 
桃花走红 梨花飞白 海棠泛紫
蓝天下 蝴蝶 蜜蜂和赏花的姑娘
一队队争奇斗艳 打扮得就像黑夜里
站在夜总会门口的妖怪  凸凹深浅袒胸露臂
都在惹人注意  唇红齿白  春天转了一个弯 
掀开了她们  窝藏在肉体中的大波大浪
感恩的时刻  薄衫短裙遮不住旋涡
禁果圆滚滚  风流呼之欲出 
并非妓女 都是大家闺秀  良母贤妻
一阵大风 女士们浪笑着  紧紧逮住遮羞布 
是伟大无德的春天  取消了淫荡与贞节
千红万紫合法了  公开了  在森林 
在山冈  在水滨   在古老的花园
扬着裙子 打开长腿   挺起受难的乳房 
母兽们的庆典  黑暗之花会师大地之花


【河苇鸿赏读】
《波提切利的春天》也是于坚的春天,是万物的春天,更是人的春天。既是肉体的大波大浪的春天,是“母兽们的庆典”,是原始的、野性的、情欲的、蛮力的,也是健康的、生机勃发的、人性的、“伟大无德的春天”,因为“黑暗之花会师大地之花”,此春天已盛大、浩荡得犹如深海。
     老于坚是一头诗坛的雄象,诗人中的无冕之王。上帝死后,北岛、顾城发出一代人的宣言后,他又幽默地发出另一代人的声音:“一生的努力是装得像个人!”而这一次他似乎又为我们时代说出了一个真理或预言:“诗领导生命。狗跟着人类。”


 

⒋娜夜

》新年


 
我正在拥抱你    
你说的另一个我   
也在拥抱着你
亲爱的  
此时
此刻  
我  和另一个我   
在一起——  
在新年的钟声和焰火里   
一起拥抱着你
 


【河苇鸿赏读】
“吹过雪花的风啊,你要把天下的孩子都吹的漂亮些!”在祝福天下孩子时,娜夜具有天下母亲共有的温暖宽厚和春风般的和煦,而在《新年》这首诗里,娜夜的语言则显现出一个女人丝绸般纤细温软的心性质地和女性内心火焰般的摇曳多影、分岔聚合的复杂性。她捕捉到灵魂或灵魂之间细小缝隙,以及这缝隙中透进来的一丝凉风、一线亮光,来写出让人迷恋的温暖或感慨,诗句常在转折和跳跃之际,腾挪出幽深的诗意空间。这首《新年》写拥抱,像是对爱人的表明,写灵魂深处的爱却没有一个爱字,诗人只强调性地运用“我  和另一个我/在一起 ”,便把爱字写得如此深入,不容置疑。如此这般的新年,就是爱人之间真正的新年。




⒌大解
 
》在河之北


 
在河之北,并非我一人走在原野上。
去往远方的人已经弯曲,但仍在前行。
 
消息说,远方有佳音。
拆下肋骨者,已经造出新人。
 
今夕何夕?万物已老,
主大势者在中央,转动着原始的轴心。
 
世界归于一。而命运是分散的,
放眼望去,一个人,又一个人,
 
走在路上。风吹天地,
烈日和阴影在飘移。
 
在河之北,泥巴和原罪都有归宿。
远方依然存在,我必须前行。
 

【河苇鸿赏语】
大解何其大矣!他似乎拥有上帝的视域,又仿佛揣得了造物的意图。他常常打开无尽的时空,再把人生放进去,去展示,去透视,去领会,去感慨,去承担……这首诗最后,从无限的视界回到了“河之北”,回到人的一个存在场域上,再回到人的泥土本质和宗教原罪中,最后落在亲在这个实心点上,充满着终极追问与现世关怀的情节。人是大地的一部分,人的命运和根深蒂固的原罪也要在大地上展开,并在上帝的视域内寻找到归宿。但人一旦在亲在的点上确立了自己,也就有自己的“远方”,这也是出乎上帝或女娲最初造人的预料的。正因为人有了“远方”,虽然“去往远方的人已经弯曲”,虽然“主大势者在中央,转动着原始的轴心”,但人必须前行,此诗开首和未尾重复出现的“前行”二字表明,人始终是执着的途中之人——来处已远,去路更长,无法停止,这是永恒之途中人作为人的终极命运。



 

⒍臧棣

》鞭春记入门

 
太多的隐喻流动在
春天的两侧。彼岸即此岸,
窍门就是,彼岸花从不开在彼岸。
否则大地的麻木便会费解如
你为了找回一头黄牛
而去过火星三次。没错,
从来就不缺少比时间隧道
更好的崇拜自我的工具。
关键在灵活,否则
那颤悠的花心怎么可能
像一只碗,接住即将融化的
冰水和眼泪的无从分别。
猛烈的无形中,也只有它看上去
一点也不像上帝之鞭;
但它并不满足于仅仅成为
垂挂在肉体的迷惘之上的
优美的静物。它邀你回到祖先的场景;
那里,涂彩的泥牛早已塑好,
悠远的回音和生命的苏醒之间
最值得信赖的关系仿佛是建立在
你有足够的时间判断
这样的事情:所有的鞭笞中,
只有它举起时,不需要紧张的肉身,
并只有它挥舞时,不像地狱里倒塌的圆柱;
只有它晃动时,不像眼镜蛇的美人计。
             2016年2月9日
 

【河苇鸿赏读】
从臧棣的新年祝福看,他深邃的目光是凝聚在生命本体上的:“在新春的祥和中感恩生命的伟大。”这里的《鞭春记入门》是他的“入门”系列之一。鞭春,必是“上帝之鞭”使生命在沉睡中醒来,并驱赶万物,各赴其命。此鞭虽“猛烈”但却“无形”,因为大地有时是麻木的,肉体是迷惘的,所以需要这根上帝之鞭的抽打。于是,在祖先古老的开春仪式中被驱赶的涂彩泥牛,也与麻木大地和迷惘肉体互相对应,而活生生的黄牛在哪里?臧棣说,它不在火星上,就在眼前,就在生存的现场。于是,鞭春就是在“时间隧道”里确立此在的意义和力量,因为“彼岸即此岸”,臧棣的生活或生命哲学直指现世与当下,落脚于此在。诗人在一朵花上建立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并以花心作为承接天道和生命分泌物的“一只碗”,这也是承接生存力量的一只碗。而这力量,正由“上帝之鞭”——一种伟大的内驱力和外驱力相绞结(“无可分别”)而成的合力的鞭子——的“鞭笞”而形成。这种驱动,是要在“悠远的回音和生命的苏醒之间”建立“最值得信赖的关系”,这种人与世界的深入关系的建立,必须由读者在充分的时间和必要判断力中建立,在三个条件句的否定之后完成。




⒎陈先发

》岁聿其逝

 
 
防波堤上一棵柳树
陷在数不清的柳树之中
绕湖跑步的女孩
正一棵棵穿过
她跑得太快了
一次次冲破自己的躯壳
而湖上
白鹭很慢
诗在女孩与白鹭的裂隙里
下夜班的护士正走下
红色出租车
一年将尽
白鹭取走它在世间的一切
紧贴着水面正安静地离去
         ——选自《裂隙九章》,2016年1月



【河苇鸿赏读】
陈先发的祝福细致低微而平实贴心:“愿新一年:谷粒饱满,弱鸟有食;劳者有获,病者身安;行者识途,思者不惧;淡泊者不受扰,干事者尽其功;有所弃者内心清净,有所爱者终得圆满。”
再读他的《岁聿其逝》。
    这首诗的结构力是由中间向前后两个方向开裂而去的。开首写防波堤,结尾写流水;开首写一种“陷”:一棵春意生发的柳树在数不清的柳树中的深陷,结尾写“离去”:白鹭“紧贴着水面正安静地离去”。而中间,诗人写女孩的“快”,快得“一次次冲破自己的躯壳”。与之反向并行的是白鹭的“慢”,慢慢地“取走它在世间的一切”。这固定与流动,深陷与离去,快与慢,形成了“女孩与白鹭的裂隙”!要看到这一裂隙,需要种多么超常的视力!是的,裂隙已然形成并不断扩大,这裂隙里呈现的是什么?继续朝里看——“下夜班的护士正走下/红色出租车”!虽然“一年将尽”,但人类的疾病和痛苦还在继续,在这既温暖又疲惫的灯火人间,“红色出租车”正不断忙碌地进行着其间运转和交接。正是这温暖和病痛,密密麻麻地缝补或填充着这一巨大的裂隙。陈先发的诗,常有难言的、隐微的东西在文字的背后,言语路断处,呈现出来的一个幽暗的世界,仍需你去探寻。




⒏梁平
 
》又见桃花        

               
龙泉山第三十朵桃花,
揭秘她的三生三世,
那条久远的驿路踏响的马蹄,
把春天的桃红带走,
那些黑皮肤、白皮肤、棕色皮肤的脸上,
都有了一抹腮红。
我在树下等候那年的承诺,
等候了三十年,
从略施粉黛到风姿绰约,
只有一首诗的距离。
又见桃花,起句如文火,
煲连绵的春夏秋冬,
所有的季节都含了颗蜜桃,
蜜汁纷纷扬扬,
我的爱,一滴就可以泛滥。


【河苇鸿赏读】
梁平的照片上,是十八岁的时光。“十八与花甲,仅仅是一首诗的分行。”从这句话看,他是把一生的时光,当作一首诗的句子来抒写的。一首《又见桃花》,有明火的惊喜灼烈,又有暗水的绵远不绝。岁月的远道上,山水四季连绵。桃花,桃花,还是桃花……年年桃红被匆匆的马蹄声一一带走。桃花是生命的火焰,煲着一次又一次轮回的时间之烫,熬着诗人对“她”三生三世的情缘与深爱。三十年,先把情定龙泉山的三十朵桃花熬成蜜桃,再熬成蜜汁,最后熬成高浓度的爱,此爱,一滴就可以释放一座大海,“一滴就可以泛滥”!诗人梁平用自己生命书写的长诗告诉世人,爱,是不死的。唯爱着的人,才可以生生世世,是温暖如火的人。
       


⒐张执浩

》写春联的人

   
腊月三十那天上午
我兄弟想用余下的红纸
给猪栏和牛圈各写一幅春联
他先去给猪喂食给牛喂草
我侄子一边研墨一边瞟着毛笔
我父亲坐在院子里看高过屋顶的竹林
炊烟渗出瓦楞迟迟不肯散去
我兄弟回来,一边嚼着年猪肉
一边抱着指头在心里默念
他将要写下的字数
他提起笔却迟迟不肯下笔
炊烟终于散尽了
我父亲起身走向他们
就像多年前他父亲握着他的手
他们曾一起用力握过笔
祝福过混沌又清澈的生活


【河苇鸿赏读】
     张执浩的新年祝福语写得实在是太深心了:“这将是美好的一年,我们还有时间纠正错误——祝天下诗人心意圆满!”诗人的内心是如此柔软,春意融融!其诗《写春联的人》,把生活的庸常和过年的烦乱写得如此诗意饱满!深含着对亲情的眷恋、回味、感恩乃至珍爱万物的情怀,人间的美好尽在朴素而幽微的文字里,在他无限温暖的低视角的目光里。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你会发现人一直生活的天堂里,而我们常常把眼抬得太高了。对,且莫辜负了这“美好的一年”,请及时“纠正错误”,过诗意、圆满的生活!




⒑胡弦

》下游



江水平静,宽阔,
不愿跟随我们一起回忆,也不愿
激发任何想象。

它在落日下远去,
像另有一个需要奔赴的故乡。



【河苇鸿赏读】
胡弦的新年祝福就是一首很好的诗:“过年的时候,故乡重新成为一首诗。祝诗友们吉祥多福,在老家的亲人们安好!”他选的诗歌却是苏轼的。我在这里选了他自己的《下游》(春节当日所读到的一首)加以赏读,以便与前面的体例保持一致。
    胡弦这首较以前读到的风格有所变化。江水的下游更是人生的下游:“平静,宽阔”。这种状态无疑是人生及写作抵达的更为深静沉潜的境界,是一种更大的气象。江水至此,没有回头之浪,没有激越和飞溅,唯余平静宽阔,已成浩浩大江,人生及书写至此,已不纠结或沉溺于过往,亦不虚浮夸张,唯有一意孤行地埋头赶路,深沉而稳练,“在落日下远去”,因为“另有一个需要奔赴的故乡”。江水也罢,人生也罢,都是一次注定的离乡、再还乡之旅。而此还乡,则仿佛是奔赴万川同归的无限深广的永恒之乡!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