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于中国诗歌网。
诊断对象:
《草根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7)
《自然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12)
《神降临的小站》(作家出版社,2016.4)
《我是有背景的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11)
诊断时间:2017.10.17—2017.12.18
诗歌药方:附诊断证明后(见方即日起,按疗程服)
诊断证明:以下5000字(黄昏时阅读需用12分钟)
在汉语白话文诗歌生长到第100个年头的时候,李少君出版了他的《我是有背景的人》,该诗集是珞珈诗派丛书。说到珞珈诗派,请莫要联想到西班牙诗人费德里戈·加西亚·洛尔迦(1898—1936),他们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洛尔迦在蒙难八十周年纪念时,出自珞珈诗派的另一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出版了《死于黎明:洛尔迦诗选》(华东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引起诗歌界轰动,这似乎能勉强的将洛尔迦以此名不见经传的方式归于珞珈诗派,要知道大师无论如何分类、如何标签都依然是大师,并不会因此改变其诗歌的本质。珞珈诗派简直是一个谜,我会在另外的时空里有所解释。此次诊断主要是针对其发起成立的诗人李少君。他是从这个带有浓厚的华夏文明传统、活泼的西方文明翻译、雄逸的经济实体后盾、开阔的思想视野风格的武汉大学毕业。他说自己是有背景的人,除了出生于人杰地灵的湖南湘乡,单从求学经历来看,武汉大学新闻系这个背景在当代中国来说的确也不小。但这些都不是其诗学背景的必然前因,在经过三个月对其诗歌所做的望闻问切、器械体检、核磁共振、化疗等程序后,我所断定李少君诗歌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静谧性生态美学、自由叙事学、新古典诗学。为此报告清晰明澈其间,并刻意去适合全国各大药房、诊所、美容院员工观摩,本诊断书以古希腊传统的哲学分层三段论方式呈现,以觞观者。
静谧性生态美学 “旷野和干旱之地必然欢喜,沙漠也必快乐,又像玫瑰开花。必开花繁盛,乐上加乐,而且欢呼。”在《圣经》以赛亚书第35章第1节中,先知向世人传达神国的话语,实际上是圣训人们一定要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乐自然之所乐,忧自然之所忧。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诗人的使命。诗人作为半神半人的载体,传达的也正是神和自然呼唤给人的启示。在李少君诗集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诗歌篇幅较为优盛,这说明他内心追随的正是海德格尔强调的天地人神四重合一结构。人是整个自然链条中的一个绝对环节,但诗人创建持存者。持存者也就是一种适应于人所居住的自然环境和精神地域相契合的美学处境。这种美学处境抵抗的是由工业和后工业时代带来的技术恐慌以及人在被这种技术操控之后所遭遇的现实压力和精神混乱。我勘察出李少君诗歌的静谧性生态美学,主要从两个方面显身:
一方面是,他直接抵制磷酸、硫酸、碳酸、硅酸等整合元素产生出的城市玻璃美、亚克力美、尼龙丝袜美,他并不歌颂这些“现代美”,甚至批判这样的“现代美”所导致的现象学:“在共有制时代,美也是公共的/她总会坐公汽,总会在公共场合露面/她的美坦荡,落落大方,气质高雅/只要你有心,总能与美邂逅,将美寻觅//而在一个私有制时代,美遮隐不见/她居于深庭高院,出入有专车/交际在私人会所,她被私吞藏匿/你再也闻不到一丝芳香,看不到一点美人踪影”(《反对美的私有制》)我们把此诗里面的“她”,可以理解成两种身份,一种是具体的狭义的女人,一种是抽象的广义的自然。论具体的狭义的女人时,可以发现在公有制时期,女人是落落大方的,气质高雅的;而到私有制时代,女人是出入专车的,交际会所的。论抽象的广义的自然时,可以发现在公有制时期,自然是田园的,只要你有心,就能与她邂逅,将她寻觅;而到私有制时代,自然是城市的,就算你再有心,自然不让你闻到一丝芳香,看不到一点踪影。他批判这种“现代美”的诗还有《暴雨》《蛇的怨恨》《虚无时代》《撞车》《都市里的狂奔》《医院》等。因此,李少君不是那种无法写作现代性城市经验的诗人,相反他是敢于对城市环境做隐喻性批判并投以哀矜和怜惜的诗人,这就使得他在诗歌美学的素材构建方面不像当代许多乡土诗人一样彰显“残缺之恶”:他们生活在城市却又干脆无法写出城市经验的诗作。
另一方面是,他的直观经验联通着与城市相反的邦外生活。他热爱的是较为原始的自然生态。在梦中我曾向有“美国文明之父”称号的爱默生读了几首李少君的诗,问他如何看待。爱默生坦言:“人类应该遵守两句格言,一是认识你自己,二是研习自然。欧洲文化太腐朽了,需要自然之风来吹拂一下。李少君诗在与自然交姌中获得巨大灵感,虽短小精悍,却写出了形而上的大自然之诗,他才是你们古老的华夏神州东方诗学的传承者之一。”睡醒后我想着老爱的话,觉得他说得有理,再想想中国当下市场上能见到的诗歌,也的确是西化体、翻译体严重超标。我所盼见的诗学世界性是相互交融彼此扬长避短的,但不是一方盖住另一方,使其成为诗歌的附庸变种。当然,翻译也是一种古老的敌意。我在非现实中读给外国诗人听的当代中国诗如李少君《我是有背景的人》《抒怀》、陈先发《养鹤问题》、阿信《那些年,在桑多河边》等,都是属于东西方自然美学的佳作。东方静谧,因而神秘,它的内在和外在是整体的:天人合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此一诊断的延续性言说,将在下文《新古典诗学》辞条中进行。)
自由叙事学 此处仅言说诗的叙事。在秋日,我以叙事问张柠教授,他言说:“在诗中,叙事与抒情相对立,抒情是经验的浓缩,叙事是经验的展开。”从我个人的诗歌创作来看,我赞同这一论断,并以此为援引,参与到鉴定李少君大部分诗属于叙事还是抒情的问题中来。我还邀请噩梦大师博尔赫斯老君,请他对李少君诗的叙事问题进行专家坐诊。博尔赫斯偏着脖子娓娓言道:“整个世界只不过是一个象征物的体系,整个世界,包括天上的繁星,均代表着上帝神秘的书写。象征物的涌现是靠书写者的记忆来完成的,李少君持留着法国镜像理论家拉康发明的创伤性内核,这一内核的爆裂完全靠叙事进行。他貌似抒情性的诗,事实上是叙事学的。然而,记忆也不可靠,因为遗忘是永恒的。”我对答:“正是这诗性的自由叙事来抵抗因记忆而导致的遗忘。”老博点头示意,认为我是个好青年。
博得诗界、医界、旅游界等诸庄严界赞认的这首诗《神降临的小站》,可看作自由叙事的上签之诗。此诗的隐性潜动力量显然是对那个居住在广大北方的神的感恩和歌赞,此诗还表明,没有叙事的叙事学是高明的叙事,是将叙事性的言说弥藏进对神的抒情和想象中。“滞留”一词表明,小如蚂蚁的“我”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中央的一个无名小站上已是“前不见来人,后不见去者”,虽有凛冽孤独,但内心安宁。接下来便叙事被神安排的这层层叠叠的能见和所见:我,我背后是猛虎般的冬夜(这冬夜曾有多少事情发生?),冬夜背后是马路(这马路上曾跑过无数马?),马路背后是额尔古纳河(只有这河始终是河自己),额尔古纳河背后是黑暗(黑暗是持存物);黑暗中又是我(我的眼和叙事的主体):额尔古纳河是一道白光(黑暗中水是光,人亦是光),白光背后是一望无际的白桦林和枯寂明净的苍茫原野;白桦林和原野背后是低空静静闪烁的星星和蓝绒绒的温柔的夜幕,星星和夜幕背后是神居住的广大的北方。此诗看似简洁,其里面暗含着叙事的难度:如何替神言说世界?如何将事物以叙事结构展开,《神降临的小站》在遥远的呼伦贝尔草原上为诗人们提供自然范式。犹记荷尔德林也曾对我说:“要热爱诸神,善待世人!忌孤芳自赏,忌冰冷如霜!忌狂妄自大,忌口若悬河!若是大师使你们进步,不妨向大自然请教吧。”神的存灵往往不在城市的高楼绝厦中,祂或许主居在北方,在西部广大无垠的苍穹。因此,我常常想邀请中原和南方的诗人们,多去西部走走,去看看神。替神言诗者,为神所爱,神给人以自由。
另外,据李少君出示的简介看,他长期在海南生活。而他却是在游历中写出了西部的部分精神内核,这在诗歌中很容易获得理解:美是自由的象征,经由差异而生出美。在前面的诊断《静谧性生态美学》中我已隐性强调,李少君写美,是静谧的美,是安宁的美,不打搅神,专打搅人。正如他在另一首叙事学诗《荒漠上的奇迹》中言:“神很容易就在小事物中显灵……荒漠上还有一些奇迹/是你,一个偶尔路过的人创造的……”此诗亦是为神而大胆言说大地上的事物。此时我想起苇岸,他一生都在为神描绘大地上的事物,我想起安德拉德,他一生都在赞颂大地上的事物。李少君说自己是有背景的人,意即他的诗皆是在叙事着大地和大地上的神。
新古典诗学 这里来谈谈李少君诗的创作线索和思想脉络问题。根据诗歌学术界提供的新诗诗学研究出版物(我手头大概百部左右),有些许著作提到李少君“草根性”“新红颜写作”这两个诗学命题的命名,但目前我还没有见到哪个理论师深刻地诠释其诗歌和诗学命名两种不同文本之间关系的论述。此处仅将李少君诗歌写作诊断为新古典诗学,主要依据其具体的诗歌和他的诗学认知之间的呼应性。李少君其实是个古典诗人。他在《我的心、情、意(代序)》中强调诗歌是一种心学、诗歌是一种情学、诗歌是一种意义。这都符合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歌以咏志的传统要求。他的大部分诗歌走的是王维、孟浩然无我造境路线,汇之以白居易明晰的有我叙述路线。在诗中有“我”时,是白居易,无“我”时,是王、孟。他的整体情结走势属于山水写意、意象表情、自然达心的中国古典诗学倾向。古典诗学门类繁多,此处仅谈对李少君有所影响的古典诗人。我曾在苏州城一场夜雨朦朦中问白居易如何看待李少君的诗,香山居士讲到:“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我猜测这老居士的意思是说,李少君应该在诗歌的繁复性方面再下下功夫。但是李少君强调的“自由、自发、自然、自觉的文学及文化创造”是和老居士的心诚意正如出一辙的。在思想上,对李少君影响较深的或许是心学大师王阳明。李少君是个儒家式的诗人,他的言谈方式、诗写方式、行文方式都是在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之间穿梭,只是他不常用繁体字、不常说文言文。李少君视诗歌是一种“心学”,他倡导当代诗应关注自然,就应该继承或者说重新恢复或者说广大创新“境界”等古典美学观念、规范和标准。他的诗歌写作也是在践行儒家仕子对古典美学的值守、传承、扬弃意义上的。
但事实上,我看到新古典诗学的力量是微弱的,需要更替、创新的领域颇为凝重。因着当前世界正处在各种丰富的交流中,东、西诗学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整个世界的各个地域都在呼唤着彼此不同文明的共同融合、相互见长,促进某种新的思想全能和诗性全息的可能性。这和李少君在诗论中自省到的阶段性预测不谋而合。新的诗歌时代,将是一个融会贯通,古今中西融合的大时代。他渴望着众多拥有个人独特风格和审美追求的诗人相继涌现,以诞生那些个集大成的大诗人,从而生成一种典范的现代美学形象,建构现代意义的精神世界。
渴望的雄心和现实的境遇之间还存在巨大落差,李少君在百年新诗的历史认识中走着自己要走的道路。这道路是一条狂士在前,狷士在后的诗殇之路。全部新古典诗学诗人还需要在世界的整体性认知方面加大突破,在使用西方诗学文明的同时,合理安排东方诗学文明的秩序,以在诗歌创作的文本完成度、辨识度、世界度上有更为丰满的造诣。
诊断总结:李少君是一个有着鲜明历史诗学意识的诗人,他在中国古典传统诗歌里沉淀、研习,在尤其以唐代诗人孟浩然、王维、白居易为效模的追忆中展开自身诗歌写作和对所处时代的思想认定。他追求静谧的大自然境界,渴望与天地人神四重合体:他的写作是对当下人类虚假城市生活的反对。他的诗学认知,代表着在东方背景下一个汉语诗人对传统文明孤心奋进的持守。在这个狡猾的时代,人们需要李少君这样的诗人:时刻警醒着,向祖先看,寻找我们自身文明的原动力和真正基因。就此,基于以上诊断证明,给出如下诗歌药方:
药方名称:远行的背景——李少君论
成分构成:阿纳克西曼德6克、巴门尼德9克、皮罗7克、普罗提诺11克、婓洛3克、阿奎那6克、克尔凯郭尔7克、卡夫卡7克、苏轼11克
用法用量:用9天时间找到以上药材,然后用7个夜晚碾为细末,炼蜜为丸,绿豆大小,每周1次,每次1丸,空腹黄酒眼服。1个疗程为1年。建议服用3个疗程。
不良反应:呕吐、眩晕、想给学生讲课、想到欧洲旅行
食用禁忌:思想过敏者、书籍反感者、低血糖者慎用
贮藏空间:文学纸刊、医药学网刊、中国知网、腾讯微信公众平台等
有效日期:厂家永久承认
生成日期:2017年12月22日(冬至)
生产单位:梯北书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世界诗学批评所
单位地址:(北京)朝阳区八里庄南里27号,邮编:100025
(兰州)七里河区西果园路百合小镇4A701号,邮编:730059
蘇明,1989 年 7 月,生在甘肃陇中。青年学者、诗人批评家。著有诗集《秋变2009—2014年诗选》,诗论《诗神追踪——老乡和野诗全集论》《临源而居者,断难流离——论西棣》《龙驿诗学研究》等。现居北京。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