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诗歌热潮不断,写诗,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伴随着新诗百年诞辰的到来,诗歌社团、诗歌刊物、诗歌平台林立,为诗歌回归大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诗歌刊物与网络诗歌平台的融合共赢?12月24日,由中国诗歌网主办的全国诗歌刊物主编恳谈会在京举行,力求为这一问题探寻答案。恳谈会由《诗刊》副主编李少君主持。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每一个诗歌刊物都拥有自己的特点,在团结优秀诗人、繁荣诗歌发展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为我们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推动诗歌创作提供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而随着网络的兴起和网络诗歌的繁荣,与互联网形成深度融合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诗歌网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创建的。中国诗歌网是大家的网站,是为大家提供精准服务的。在座都是全国重要诗歌刊物和文学刊物的负责人,希望能共同努力,协商合作,建设好网络诗歌平台,树立中国诗歌网的权威性与影响力,传统诗歌刊物与互联网平台能在哪些方面能合作共赢,希望大家深入讨论落实,更好地利用网络来扩大诗歌的社会影响,推动诗歌繁荣与健康发展,推动中国当代诗歌走向兴盛。
嘉宾代表就会议主题发言,深入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新诗创作与旧体诗创作的传播特点和诗歌刊物在互联网时代的前景,并就传统诗歌网络与网络平台合作共赢展开深入探讨。《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坦言:“网络时代人们的阅读相对浮躁,无论是纸媒还是新媒体,都需要在选题、策划、制作等方面下功夫。” 《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提出:“中国诗歌网应增加诗教方面的内容,为读者提供经典的诗歌作品”。《诗歌月刊》主编李云谈到:“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已经进入第二个一百年,面临社会转型期,各大刊物像这样整合力量,互相团结才能更好地发挥职责。” 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散文诗》杂志社总编辑冯明德认为:新媒体在短时间内不会取代纸媒,纸质刊物与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将成为常态。《诗潮》主编刘川谈到:新媒体在创办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质量。《诗林》主编潘红莉、《中国诗歌》执行主编谢克强、《绿风》主编彭惊宇、《中华诗词》主编高昌等各位主编还就网站栏目优化、选题优势强化等方面给出切实可行的宝贵意见。
座谈会上,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介绍了网站目前的发展情况,并就新媒体与传统刊物深度融合、网络出版单位提高自身品位、传统诗歌刊物借力互联网手段提升影响力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最后,《诗刊》副主编李少君总结说:中国诗歌网的优势在于它的传播渠道更为便捷,影响范围更广,此次与优秀的诗歌刊物合作,不但能放大纸质刊物的优势,也将促使中国诗歌网进一步确立权威性。
本次座谈会主题鲜明,内涵丰富,从诗歌到互联网,从传统诗歌刊物到互联网诗歌平台,从关注发展到寻求创新,现场的互动和对话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大家纷纷表示,本次座谈将对促进中国诗歌网与各大诗歌刊物的互动,携手打造诗歌全媒体平台产生重要意义。《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延河》、《中国诗歌》、《中华诗词》、《扬子江》诗刊、长江文艺出版社、《诗潮》、《诗林》、《绿风》、《诗江南》、《散文诗》、《十月》、《山花》、《花城》、《诗歌风尚》、《草堂》诗刊等国内二十多家主流诗歌刊物、出版社的社长、主编、编辑与会讨论,并形成了一系列合作计划和方案,将在2018年元旦后陆续推出。
会后,中国诗歌网召开了总结会议,总结并落实会上各位嘉宾的建议与合作提议。中国诗歌网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诗刊》主管,是以建立“诗歌高地,诗人家园”为宗旨的诗歌创作、交流、出版网站,是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也是中国诗坛最大的诗歌类互联网出版平台。两年来,网站邀请国内权威诗人、评论家组成专家团队,力求发现并推荐优秀诗人和诗歌作品,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每日好诗”“中国好诗”“诗脸谱”“诗名家”“驻站诗人”“诗影”“读典”等品牌栏目,所推荐诗人诗歌囊括了诗坛各种门派、各种风格,吸引了广大诗人朋友的关注和参与,得到广大诗歌爱好者的青睐。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