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词赏析
作者:唐虎 2017年12月18日 09:48
1830 收藏
一 :作品
《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格律
① 格律:《乌夜啼》:乐府歌名。乐府西曲歌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乌夜啼》:“唐书乐志曰:‘乌夜啼者,宋临川王义庆所作也元嘉十七年涉彭城,王义康于豫章。义庆时为江州,至镇相见而哭。文帝闻而怪之,徵还。宅大惧,伎妾夜闻乌夜啼声,扣霁阁云:‘明日应有赦。’其年更为南衮州刺史,因此作歌。”《教坊记》曰:“乌夜啼者,元嘉二十八年,彭城王义康有罪放逐,行次浔阳,江州刺史衡阳王义季留连饮宴,历旬不去。帝闻而怒,皆囚之。会稽公主(义康)姊也。嘗与帝宴洽,中席起拜。帝未达其意,躬止之。主流涕曰:‘车子岁算恐不为陛下所容。’车子,义康小字也。帝指蒋山曰:‘必无此不尔便负。’初,宁陵武帝葬于蒋山,故帝指先帝陵为誓。因封余酒寄义康,且日曰:‘昨与会稽姊饮乐忆弟,故附所饮酒往遂’宥之,使未达浔阳,衡阳家人扣二王所囚院曰:‘昨夜乌夜啼,官当有赦。’少倾使至,二王得释。故有此曲。”按:史书称临川王义康为江州,而云衡阳王义季,传之误也。《古今乐缘》曰:“乌夜啼旧舞十六人。”《乐府题解》曰:亦有乌棲曲,不知与此同否。《李白·乌夜啼诗》:“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沙为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乌夜啼》为琴操名。《乐府诗集·琴曲歌词·乌夜啼引》:《李勉琴说》曰:乌夜啼者,何晏之女所造也。初,晏系狱,有二乌止于舍上。女曰:‘乌有喜声,父必免。’遂撰此操。按:清商西曲亦有乌夜啼。宋临川王所作,与此义同而事异。《乌夜啼》为曲牌名。南曲入大石调引,北曲入南吕调隻曲。《乌夜啼》为词牌名。《乌夜啼》原为唐教坊曲名。南唐后主李煜将曲牌名改为词牌名《乌夜啼》。由于词中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句而更名为《上西楼》,《西楼子》。《词谱》收此调共五体,皆三十六字。五字起着或名《圣无忧》,六字起着或名《锦堂春》。宋人多用《锦堂春》。唐与之词名《忆真妃》,张辑词有“渔竿明月上瓜州”句,故又名《月上瓜州》。另外,还有名为《相见欢》的。
《乌夜啼》 词谱: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不同韵),仄,仄平平(回到原韵)。仄
平平仄,仄平平。
2,音律:
无 言 独上西楼,月如钩。寂 寞 梧桐深院,锁清秋。
平 仄平平,仄平平, 仄 平平仄,仄平平。
剪 不 断,理 还 乱,是离愁。别 是 一番滋味,在心头。
仄, 仄,仄平平。 仄 平平仄,仄平平。
上片,韵脚“楼”,“钩”,“秋”为三平声字叶韵;下片韵脚“断”,“乱”二仄声字叶韵,“愁”,“头”二平声字叶韵。《乌夜啼》词在叶韵方面有个特点:上片三平声字叶韵,下片转头二仄声字叶韵,然后再转回原平声字叶韵,希读者注意。
上片:
“楼”:《广韵》古侯切,《集韵》朗侯切,平声字平声韵:《词林正韵》第十二部平声字平声[十一尤]韵。
“钩”:《广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平声字平声韵:《词林正韵》第十二部平声字平声[十一尤]韵。
“秋”《广韵》七由切,《集韵》,《韵会》雌由切,《正韵》此由切,平声字平声韵;《词林正韵》第十二部平声字平声[十一尤]韵。
下片:
“断”( )(说文字体为 ),“断”字的读音,唐宋(中古)时代有几种不同的读音,大致分为两大类。
1,读成上声字,旱韵。《广韵》,《正韵》都管切,《集韵》《韵会》 缓切,音duǎn短,端母上声旱韵。《广韵》,《正韵》徒管切,《集韵》,《韵会》杜管切,音duǎn短,定母上声旱韵。
2,读成去声字,翰韵。《广韵》丁贯切,《集韵》,《韵会》《正韵》都阮切,音duan段,去声字,仄声翰韵。《集韵》徒阮切,《正韵》都阮切,音duan段,去声字仄声翰韵。
以上,“断”的读音,中古时代有两种即上声字仄声旱韵,音duan短;去声字仄声翰韵,音duan段。本首《乌夜啼》词的“断”因为要与“乱”字叶韵,读为去声字仄声翰韵,《词林正韵》第七部去声字仄声[十五翰]韵。“断”中古时代的这两种读音直到清代仍然保留了下来。清《说文解字注》段玉裁说:“今人断物读上声,物已断读去声。”可证。另外,根据古今语音“浊上变去”的变化规律,“断”字是端母全浊上声字,在现今的普通话中完全变为去声字一种声调了。
“乱”:《广韵》朗段切,《集韵》,《韵会》,《正韵》卢阮切去声字仄声旱韵,《词林正韵》第七部去声字仄声[十五翰]韵。
“愁”:《广韵》士尤切,《集运》,《韵会》,《正韵》锄尤切,平声字平声尤韵;《词林正韵》第十二部平声字平声[十一尤]韵。
“头”:《广韵》度侯切,《集运》,《韵会》,《正韵》徒侯切,平声字平声尤韵,《词林正韵》第十二部平生字平声[十一尤]韵。
本首《乌夜啼》词中,“独”,“月”,“寂”,“寞”“不”,“别”,“一”是入声字仄声字。“独”“别”在普通话中是阳平声字,“一”为阴平声字。
三,解词语:
1,无言:沉默也,不言也。《论语·阳货》:子曰:“于欲无言。”《后汉书·桓谭传》:“当王葬之际,天下之士莫不竞作符命,以求容媚。谭独自守,默然无语。《王续·游北山赋序》“孙登独坐,对稽阮而无言。”
2,“独(獨)”:《说文》“獨,犬相得而斗也。从犬,蜀声。羊为群,犬为獨也。一曰:北嚣山有獨 兽,如虎,白色,豕鬣,尾如马”。许慎《说文解字》解释“獨”字说:“犬相遇就争斗,所以形符为犬,声符为蜀(形声字)。羊喜欢群居,说以羊为群。(羊为群的形符),狗爱独处,说以獨字的形旁为犬。”可见汉子造字是很讲究的。许慎又说:“有一说法,北囂山有名叫獨 的野兽,样子像老虎,白色的身子,象猪一样的鬃毛,尾巴像马。”( 字一音 yu玉;一音gu。朱俊生《说文通训定声》:“獨 叠韵连语。”意思是“獨”与“——”的韵母一样,所以叫叠韵,“连语”就是“獨”与“ ”连起来构成一个词。所以这里的“ ”读gu音。“獨”字因犬喜欢独处的本义,引申为“孤独”,“孤单”,“独自”,“独特”等引申意义。例如《诗·小雅·白华》:“之子之远,俾我独兮。”(这个孩子离我远去,使我感到孤独。)《签》:“老来无子,曰独。”独表示孤独义。《诗·小雅·正月》:“念我独兮,忧心殷殷。”《传》:“独,单也。”独表孤单。(殷殷,忧伤貌。)《诗·大雅·板》:“无俾城坏,无独思畏。”(不使城毁坏,就不会使我因独自居处而感到畏惧。)独,表示独自。《礼记·儒行》:“特立独行。”《庄子·人间世》:“其行独也。”《释文》:“与人异也。”独,表示独特义。本首《乌夜啼》词,“无言独上西楼”的“独”可译为孤独孤单或独自一个人都可以。
3,西楼:“西”《说文》第十二卷上西部“西, (小篆),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棲,故因以为东西之西。棲,或从木妻。
,古文西; ,籀文西。”(西,鸟儿(归宿)于巢上,象形字。太阳移在西方,鸟儿就归巢栖息,所以就把棲息的西,用作东西(方向)的西。棲,西的或体,从木,妻。 是古文(甲骨文)的西字; 是籀文(金文大篆)的西字。“(这个西字,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西”这个字的篆体 ,下象巢,上像鸟,上下都不是字,说以不把它说成会意字,而说成象形字。鸟在巢上是这个字的本义。又因为鸟归巢棲息在西方,(息与西音同)所以许慎认为这个字又表示东西方向的西字。段又说,这是六书中假借的一个例子。所谓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古来本没有这个(东西的)西字,因为鸟棲息在巢上在日落的西方,且(棲)息的息与东西之西又是同音,就把这个西字,借为东西的西字。所以,东西的西字就是鸟在巢上的西字的假借义,或曰假借字。凡许慎在《说文》中,有“以为”二字的都和这个例子相同。段正裁解释许慎西字的本意及假借义论述的很精道。本首《乌夜啼》词中的西楼,及西厢之楼房。李煜笔下的夜晚,常用“无言独上西楼”,“子规啼月十楼西”都与鸟在夜晚归巢棲息与西方的西字的本义与假借义有关。
4,“梧桐”:植物名。梧桐科落叶乔木。杆直而色绿,高二三丈。叶有长柄,叶片大,分裂为掌形,其脚呈心脏形,背面有毛绒和蜜腺。夏日开花,花小五瓣,色白带黄,单性,雌雄同体株,圆锥花序,花后结实,未成熟时即裂开,略如叶状,其两缘之基脚各符种子一二粒。种子可食,称梧桐果。历代诗人词家作品中常有梧桐树的描写,为什么?梧桐树朝阳。古语称山的东面为朝阳,梧桐树干直树体高,叶片大,故为早晨的太阳所笼照。余70—80年曾旅经山东淄博(张店),该地主要街道两边都种有梧桐树,枝杈合拢,完全遮住阳光。夏天行人走在街心,凉爽无比,惬意非常。古代相传凤凰非梧桐不棲,因而梧桐树为人们所喜爱。《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梧桐树叶面宽大,诗人词家可籍以听雨声。例如:《苏轼·次韵朱光庭初夏诗》:“卧闻疏响梧桐雨,独咏微凉殿阁风。”《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除梧桐外,阔叶的芭蕉,荷花皆为诗人词家所赏识。本首词《乌夜啼》中“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话,深宅大院中,月下最抢眼的是高大的梧桐树,清秋时节,宽大的叶片,将当时的天气与景物闭锁与深宅大院中,颇有气势,又有情感抒发的空间,词语用得实在是恰到好处。
5,“锁”:《说文新附》:“锁,铁索门键也。”引申为悠闲或蹙合(蹙 ,即皱眉头,眉头深锁)。例如,《杜甫·秋雨叹》:“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环堵,周围环绕四堵墙)《刘克庄·真州北山》:“遥怜钟阜诸峰好,闭锁行宫九十年。”戏曲中常将皱眉头描绘成紧锁双眉。如京剧梅南芳的《西施》:“难得有开怀日常锁双眉。”
6,“乱(亂)”:反义为训。《说文》:“乱(亂),治也。从乙,乙治之也。从 (luan)。“(乱,治理。从乙,乙表示把曲折的治理成通达的。从亂。) 与乱音义皆同,也当治理讲。然而许慎解释“ ”时又有细微的差别。他说“ ,治也。玄子相乱, 治之也。“意思是两小儿争斗,用两手分别治理他们。《玉篇》:“乱,理也。”《书·盤庚中》:“兹于有乱政同位。”《传》:“乱,治也。”《札记·乐记》:“治乱以相。”《疏》:“乱,理也。”《论语·秦伯》:“于有乱臣十人。”《集解》:“乱,理也。”乱为相反为训的字。乱有紊乱,混乱,迷乱,淫乱,反叛等义。如《史记·项羽本纪》:“楚军大乱坏散。”《韩非子·喻老》:“乱之褚叶之中,一而不可别也。”乱表示混乱,紊乱。《大戴礼·本命》:“乱家子不取。”《注》:“乱,淫乱也。”《史记·孔子世家》:“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恤礼哀寇乱。”
《注》:“兵作于外为寇,兵作于内为乱。”以上乱为反叛义。另外,乐之末章也曰乱。《论语·秦伯》:“关雎之乱。”《集韵》:“乱,乐之卒章也。”现在,褒义的乱以不复存在,贬义的乱流传至今。乱训为治,《段注》中段玉裁认为这是六书中的转注之法。这个“乱”子训为治,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转注之法,乃训(乱)为治。历史对于六书之一的转注,许慎在《说文》中认为是“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历史上对于转注的说法流派甚多,不外乎主形说,部首说,变声说以及互训说。清戴震,王均,段玉裁等皆宗互训说。他们认为转注就是转相为注,互相为训。这个字派的主张与说法,实质上是训估字上广义的互训,而并非文字学上所说的转注,这个问题留待学者们讨论。
7,“离愁”:“离(離)”《说文》:“离黄,倉庚也。鸣则蚕生。”《诗·幽风·东山》:“倉庚于飞,熠耀其羽。”《鉴》:“仲春而鸣,嫁娶之侯也。”《尔雅·释鸟》:“倉庚,鹜黄也。”郭璞注:“其色黧黑而黄,因以鸣之。”可见,“离”是离黄,也叫倉庚的鸟名。这种鸟鸣叫时,正是仲春二月,是春蚕宝宝出生的季节,也是民间嫁娶的好时节。倉庚鸟也叫黄离留,黧黄,黄鹂,黄莺。倉庚的毛色是黑黄两色,个儿头比较大,食虫,是一种益鸟。它与黄鸟不同,学者对两者历来有所混淆。《尔雅·释鸟》:“皇,黄鸟。”郭璞注:“俗称黄离留。”非也。《清·郝懿行疏》引舍人曰:“皇名黄鸟,按此,即今之黄雀。其形如雀而黄,故名黄鸟,又名博泰,非黄离留也。诗凡言倉庚,必在春时;其言黄鸟,即不拘时候。马属云,黄白曰皇。此鸟名皇,知非黧黄之鸟矣。”可见黄鸟个头小,如雀,且四时都有,食粟,对农家有害。《诗·小雅·黄鸟》:“无集于榖,无食我粟!”,“无集无桑,无食我梁(高粱)!”,“无集于栩,无食我可黍!”可证。
本首《乌夜啼》词中,“离愁”的“离”,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认为,“借离为离别也。”可见,“离”本意为离黄或倉庚鸟名,假借为离别的“离”了。所以这里的“离”是假借字。所谓“假借”,即许慎《说文解字叙》中,六书之一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本来没有这个字,用同音的字来代替它。比如令,长两个字。令字本义为发号;长字本意为久远。县令,县长的令和长本无其字,于是就以发号的令,久远的长来代替县令和县长的令字和长(zhang)字来借用,因为两者的声音音相同。再如:周朝由诸侯国所贡奉的最好大麥叫来麰,把来字借为行来之来,后者的来就是假借字。再有,本首词《乌夜啼》上片,“无言独上西楼”的“西”字,本以为鸟在巢上,假借为东西之西。以上,都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的例子。本首《乌夜啼》中离是假借字,表示离别,“离愁”就表现(与故国及亲人)离别之后的愁思痛苦的情愫。
四,析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我沉默无语,孤独无依地爬上西楼,当时恰逢初秋,一轮新月高高地弯弯地像银钩一样挂在天空。“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居高临下,孤零零的梧桐树高大挺直矗立在院落中,肥厚硕大的叶片似乎要把这冷清宁静的初秋幽闭在这浑浑的庭院之中。下片,“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在这冷清,静谧,孤独,寂寞的新秋氛围中,不免心潮涌动,千丝万缕,千头万绪,一齐泼洒心头。它们像乱蔴而又不是乱蔴,犹如“抽点断水水更流”那样,剪刀也难以剪断,乱成一团,乱在一起,难以理出个头绪,且更加烦乱!那是什么?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故国的离愁?亲人的离愁?君臣的离愁?君民的离愁?这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无法言传,无法倾诉,无法名状,无方表达的,而又是别人无法理解的滋味,涌上心头。
五,写作特点:
㈠,“无言”之美。“无言独上西楼”,“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并非无话可说,也并非不想说明白,而是作者把胸中的锦绣——极美的诗篇,绝美的词章都深藏起来,蕴籍于无言之中,沉默之中,缄沉之中。欲说还休。此时无言胜有言,无声胜有声。《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朱光潜先生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于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变现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所谓的无言之美。”本首《乌夜啼》词章“无言”“别有一番滋味”就是极美之言,大美之处。
㈡,烘托之美,抒情之美,。画家为了突出主要的形象,常常用烘托的方法来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他们为了突出圆圆的月亮,就用浓墨或重彩画云彩,中间留出白色圆形的物体,白色的满月就必然会突现在人们的眼前,这就叫烘云托月。作家也可用烘托的手法,将主题很自然地突现出来。例如古乐府《陌上桑》写罗敷这个美女,不是直接用“花容月貌,沉鱼落雁”等来形容,而是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描绘她的美:“行者见罗敷,下担将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怒怨,但坐观罗敷。”作家也可以用正面的方法烘托,例如《长恨歌》中形容杨玉环的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表现后宫三千个美女都美不过杨玉环,烘托了杨玉环比三千美女更美。
本首《乌夜啼》词,从内容来看,上片是写景,下片是抒情。上片的“景”作者用美妙的不加雕饰的语言,用铿锵悦耳,节奏分明的语言,用自己的视觉,感官,胸臆蕴籍含蓄了无比丰厚的,坦率纯真的,充满情感的语言来写景,把下片的抒情的内容,自然而然地,玲珑剔透地,晶莹地烘托出来,结拍嘎然而止,成为一首美轮美奂的易诵,且具有极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不朽佳作之一。
上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词章一开始,大美就蕴育于无言之中,沉默之中。无言赋予人物满怀锦绣,满怀心事尽在沉默时的一瞬间。“独上”不仅表示作者心理上的孤独与寂寞,也表示了当时的世界是自己独有的,那自己独有的世界也才是自己自由的世界。满怀心事的主人公爬上西楼,步履一定是沉重的。“西楼”是西厢之楼,西方之楼。“西”表示日已落,鸟归巢,人们已步入梦乡的夜晚,那夜晚又是月如钩的夜晚。那夜是万籁无声的夜,那夜是主人公的不眠之夜,那月是“一钩已是明天下,何必精辉满人间”的月;那月,是中秋满月前的一钩新月,那月,也是词作者心里永远不会变圆的月。之后,“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主人公居高临下,映入眼帘的是那高大挺拔的梧桐树。那梧桐是高洁的,是凤凰才栖止的树,然而眼前的梧桐却像作者的心灵一样,孤独,寂寞,惆怅地矗立在幽深的庭院中,那繁复的枝条,宽大的叶片,似乎要将清冷,明净,静谧的初秋闭锁幽禁在这深深的庭院之中。此时,那天气,季节,时间,环境,气氛都迫使作者那千丝万缕,千廻百转,千愁万恨的思绪忍俊不禁的涌上了心头。
下片“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换头三句,在上片情景交融的陪衬烘托之下,下片必然是直抒胸臆“离愁”,是怀念追思故国的离愁?是眷恋妻妾妃嫔,兄弟手足亲人的离愁?是回顾君臣永别的离愁?是体恤军民情感的离愁?是……总之,千丝万缕,千廻百转,千般的愁苦万般的恨,原本都属于思绪活动的抽象范畴,然而作者就把这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概念,用似“剪不断,理还乱”的乱蔴来形容,成为可视的,可以抓得住的,容易理解的形象性的物件。可以想见,乱蔴是杂乱无章地纠结,缠绕在脑际心间,此起彼伏,乱成一团,难以理清的东西。但是词章的内涵至此并未打住,更加深刻的意义还在于,这些情感类的抽象的思维又不可能像乱蔴。乱蔴终究是可以剪断,理清的。而那些离愁别恨的情缘,情愫,情结是无处倾诉,无方名状,不可言传,无法遏止的,更像“抽刀断水水更流”那样,是“剪不断,理还乱的。这里,作者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具有哲理性的矛盾现象,用博大,精深而又鲜活,生动的大手笔统一于自己的词章内涵之中,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寄寓于深理的,反复萦廻的词作之中。大美无比,美到可以叹为观止。全词的节拍“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别一番滋味”是什么滋味?作者想说又不说,不说又要说,说又不说破,欲说还休,欲言又止。明沈际飞云:“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藏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句妙。(《草堂诗余续集》)可见,这是绝妙之笔,神来之笔,新奇之笔,深藏不露之笔,给读者留下一个似浅显而又精深无比,似通透而又幽深不见底的悬念,让读者去品味吧,美哉,文也。
(三),白描之美。白描这个词来自于绘画,是绘画中的一种形式。我国历代没有一部绘画史因之,白描也无规范的定义可循。大致是,在工笔国画中,画家运用粗细,浓淡,深浅,曲直,长短,圆转,圆润,流畅的线条,将人物和花鸟勾勒出来,不施任何粉彩而形成的气运生动,形象鲜明的画卷,就叫作白描或白描画。如唐吴道子,宋李龙眠所作的人物画,衣衫飘逸,形象鲜明,生动,淡豪清墨,遒劲圆转,超然脱俗,富有神韵,被世人称为白描圣手。元夏文彦《图绘宝鉴》中介绍说,赵孟坚,字子固,善水墨白描,水仙,梅花,山蓉,竹石,清纯而不凡,俊秀而雅洁,被世人所称赞。
文学作品中的白描,有异曲同工之美妙,甚或有过而无不及。李煜的词擅用白描的大手笔,这几乎成为他的词的一种风格。他的词正像绘画中的高超的线描技法那样,运用流畅,犀利,平淡,直白的语言诉说他胸中的苦闷,惆怅,悲伤和怨恨。语言虽平淡而不平凡;虽直白却字字句句都是诗的语言,词的语言,具有深厚文学基墓的语言。他的词正如白描画不施任何粉彩那样,无词藻的堆砌感和雕琢文饰的斧凿痕,却是字字句句都经过他反复推敲,思忖,斟酌而写就的。不仅具有丰富,深厚的感情色彩,个性的风彩,风骨和神韵,且字字句句都在严格的,规范的平仄用韵之中,易于讽咏,歌唱,因而,他的词,文字美到极美,唯美;他的词情感率直,坦宕,丰富,夺人肺腑,扣人心弦;他的词音乐感、节奏感极强,强到美仑美奂,极其美听。例如:《破阵子》:“四十年家国,三千里地河山。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背消磨。最是仑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几十个字的词,几乎含概了他的一切——他的身份,他的生活,他的遭遇,他的思想感情,甚至他的一生。他的身份是一国之君,他过着富贵优裕的生活,国家一向安定,从未发生过战事。突然一旦间于别国交锋,败亡后,成为臣虏阶下囚,那年年月月日日的每一天都是在哈腰吞背之中度过的。当他回忆起最让他难过的,就是国家败亡后仓皇地与自己的宗庙辞别的那天,记忆犹新的是教坊内仍然歌午昇平,演奏着那离别的歌曲。自己也只有“垂泪对娥宫”。全词如数家珍,如泣如诉,声泪俱下,委婉悲切,令人悲悯动容,催人泪下。这种白描大手笔的运用,美在骨子里,有神态,神采,神韵。再如《娘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世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春已近尾声,那潺潺的雨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也给那五更的天气平添了几分寒意,更给主人公增添了几分内心的凄苦与寒凉。漫长而又悲苦的囚徒生涯给主人公的身体与心灵,带来无尽头的折磨与摧残,只有在梦乡中才能忘却自己的阶下囚的身份,才能获得人生一点点的自由,以及人生短暂时间的欢愉。独自一个人孑然一身时最怕凭栏,但却又禁不住情感的驱使,而一定偏要去凭栏,为的是去领路一下大自然的风光,追忆一下那失去的大好河山。每当怀念故国之情油然而生的时候,感慨他与故国离别时容易而再见到她时,那可就太难太难了;感叹天上于人间都一样,流水落花春去也,逝去的,有的可以再反复回来;有的就永远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这首词很美,美在那些字与词“流水”,“落花”,“春意阑珊”,“雨潺潺”声,情景并茂;美在用白描的大手笔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矛盾统一于优美和谐的词作之中;美在语言通透流畅,如行云流水一般,在通透中让人去体会品味那词中蕴含的离愁别恨有多浓,多苦,多深,在流畅中去寻觅那全词的音乐美,诗歌美,韵律美,镶嵌于一字一句中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似低吟,似哀诉的内心情感世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之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脍炙人口的一首词。词的语言正像那流畅的线条,也像那一江春水,流淌,流徉,起伏跌宕地一泻千万里,向东流去。词章中最醒目的词语就是“往事”。作者在“春花”,“秋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轮廻反复中,“往事”会伴随着无休止的日月而递增,在他的脑际心间也会积奠得太多,太深,太重。“往事”常常会出现在无数个昨天的夜晚;小楼又吹起了东风的时候,月光明净的他不眠之夜的环境中,故国之思,离别之苦,伤逝之痛会折磨着他的身体,摧残着他的灵魂。“往事”是怀念故国中的一草一木,最人牵肠挂肚的,费思量永难忘的是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凤阁龙楼”,“雕栏玉砌”,他们都应该安好无恙地活在美丽的故国金陵城内,不会被摧残折毁。即便如此,他们也会因为失去了故主,而失去往日的辉煌。词章中主人公的“往事”有多少,基奠在他胸臆中的愁就有多少?不!往事历历,尚可胜算指数,而那“愁”,又怎样能够用“多少,几多”来估算呢?“愁”只能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拟,譬喻。“愁”的是故国,正像逝去的那一江春水,永远向东流去,一去不复返了。“愁”却永远留在主人公的心田里,永远不会消失泯灭。且越来越深,越来越重。“愁”也正像那东流去的一江春水,无边无沿,无止无休,无方遏止,无法阻挡。俱往矣!历史的一代悲剧的风云人物早已烟消云散,而李煜的大美无疆的词章永远留存于世,供世人学习,欣赏,继承并发扬光大,为我们社会主义所用,这也可以让李煜这位身世不凡,胸怀锦绣的大词人该没有遗憾了吧。
本首《乌夜啼》词,作者运用生花之笔,新奇之笔,神秀之笔,运用白描的大手笔为自己安排了既是自然天成,又是精心设置的一个幽静,幽深,静谧,清净,优美的诗意浓郁,词意精湛的清秋之夜晚。那夜晚,有“无言独上西楼”的“静”;有“月如钩”的“冷”;有“寂寞梧桐,锁清秋”的“寒”。“静”是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声响,四周万籁无声。然而,却让人们似乎听到了主人公的呼吸和脉搏的跳动声。那呼吸的声响又似乎是低吟声;是絮絮叨叨的数落声;是悲悲切切的哭泣声。那脉搏跳动的声响又似乎让人隐约地听到扣人心弦,搏击肺腑的既清晰又烦乱的丝竹声响,听到玉罄的掽击声,金石的扣动声。那“冷”在这清秋的夜晚昨,一弯新月当空的时候,虽冷犹暖。为什么?大环境是幽禁的,闭锁的,然而正是在这小的环境中才能找到怀念故国,眷恋亲人,亲贵,亲信,追思往事的片刻的温馨。享受温柔乡的短暂的时刻和空间。“寒”是作为一个阶下囚,处在禁闭的环境中,过着弯背含腰的生活,自身早已心灰意冷寒惯了寒透到骨子里的人,能有这样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空间和时刻,能呼吸到那一点点的自由的空气,从灵魂深处找到了一点点的作为人的尊严,该是多么令人感到温暖,自由和欢欣的事啊!但,那“寒”似乎一石激起千层浪,也伴随着心酸,孤独,凄苦。此时此刻的“无言”,非是沉默,缄口,而是满怀心事,满腹苦水,一腔幽怨。此时此刻,怀念故国,眷恋亲人,亲贵,亲信,追忆往事的思潮一股脑儿地涌上心头,千般离愁万种恨,是情结,似愁种;也似乱蔴缠绕纠结在主人公的胸臆脑际心间,但这些思绪又不像乱蔴,乱蔴尚且可以剪断,理清,而他们却是乱糟糟的一团,“剪不断,理还乱”,无头无绪,无止无休。此时此刻,主人公则“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什么滋味?没有明言,没有答案。这在读者心中形成了一个悬念,一个“谜”。“无言”与“别一番滋味”是全词章含蓄得最深沉,最深刻,最深入之处。他就像绘画中白描的不加粉饰的一池清泉,表面晶莹透彻,玲珑通徹,然而却深不见底,那兰晶的泉底,可能深藏包孕着无数色彩斑斓,五彩缤纷,耀眼生辉的生活气息和鲜活的生命的气息,充满了梦幻般的神秘色彩,吸引感染着人们,引导人们去追求,寻觅,去探索,解秘那梦幻般的世界吧!
㈣,用词之美。凡诗,词写的美的,用词讲究是其必要的条件之一。古人讲究“推敲”。典故来自唐大诗人贾岛,他偶得诗句曰:“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骑马走在街上,用手势比划着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不小心坐骑闯入大官员,大文学家韩愈的队伍。韩愈问明原委,说,还是“敲”字好。“敲”字即有“推’的动作,又有敲门的声音。试想,在万籁无声的夜晚,突然传来敲门的声音,打破了夜晚的寂静,只一个“敲’字境界全出。后世就将作家锤炼词语,叫做“推敲”。《容斋续笔·卷八》:“王荆公(王安石)绝句云,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之隔万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该为‘满’,凡如是十余字,始定为‘绿’。只一“绿”字,让人眼前一亮。“绿”字不仅包含“到,过,入,满”等字义,更重要的是“绿”字有色彩,表示环境从无绿色表为有绿色;有动态,从寒风凛冽,肃杀瑟缩的严冬转变为春风料峭,暖意融融的春天。可谓一字定乾坤。宋祁《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不仅有繁花似锦义,也表示花在枝头有“扰”,有“乱”,同时又有生命的鲜活气息。世称宋祁为红杏尚书(宋祁当时官至宋代的工部尚书)。
本首《乌夜啼》,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句,“寂寞”本属人类情感中的事,作者将他用在高洁的,凤凰才棲止的梧桐树,赋予了梧桐树以人的思想感情,这种用词的方法,在修辞学上叫做“拟人”法。“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锁”字,在“用锁把门锁好”中,前一个“锁”是名词,表示一种物件;后一个“锁”字是动词,表示一种动作。这是“锁”的通常用法。“锁’字用在“锁清秋”上,从写作的修辞手法上,叫做词的“移就”。“移就”就是本属于甲印象的动作或性状的词,移用于乙印象的,就叫做“移就”。例如“明日重寻石头路,醉鞍谁与共联翔”《游过采石有感》“醉的本是陆放翁,今“移就”用于鞍。“锁”字的引申意义是禁闭,幽禁。他在本首词中,潜意识是“清秋”,被幽闭于寂寞梧桐深院之中;深意识象征着李煜作为别国的臣虏,阶下囚,被囚禁在寄人篱下的环境中,受尽了人间的屈辱;更深一层的意思是,锁住清秋的庭院,是只属于他一个人的,是他唯一能呼吸到清新的自由空气的处所和环境。景是李煜心目中的情,情又寄寓于清秋的美景之中,用一个“锁”字将情与景连结在一起,起到情景交融的效果。美哉,文也。
诗人,词家的名篇,常常有非常动人,惊人,吸引人感染人的大手笔。比如,白居易的诗句:“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春题湖上》)这样的诗句,不知多少人为之倾倒。我们也不知多少次看到大雁在天上飞,可谁能写出雁“点”在青天上,且点在青天上成了“一行字”;我们也无数字地看到月照在湖水里,可又有谁能想出“月点波心”像“一颗珠”。“字一行”“一颗珠”在修辞上是比喻。这就是大诗人的大手笔,具有丰富的联想能力与高超的表达能力。本首《乌夜啼》词,李煜这位大词人同样也是用了修辞上的大手笔,“比喻”。笔下超凡脱俗。比如“月如钩”“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多美,多靓丽的词语,多丰富的内容!“月如钩”不仅月与钩两种本质不同对的事物,由于形状相似把他们联系起来做比方,而且,也显示了时间——夜晚,季节——初秋,“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精晖满人间”的诗意跃然纸上。另外,用“剪不断,理还乱”
与“离愁”来比喻,非常新奇,深奥。“离愁”思绪此起彼伏,纠结缠绕,似乱蔴又不似乱蔴。乱蔴尚且可以剪断,理清;“离愁”思绪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所以又不像乱蔴,他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含蓄意义如此深远,寓意如此深刻,奥妙,非大手笔谁能为此。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