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类需要孜孜不倦地探索两个未知空间,一是人类自己的内心;二是人类生存所必须面对的宇宙;心灵的无限向度,给人类自己提供了无限的探索性和可能性;而宇宙的无限容量,把一切强大的内存,都变成了宇宙自己的内存;内心与宇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对微观与宏观相匹配的超级感应物;内心的未知空间有多大,宇宙的未知空间就有多大;内心与宇宙之间的排斥与兼容,如同两台不同性能、型号、年代的计算机;它们相互在程序上的试探、破解、沟通与交融,其实就是人类对自我、进而对未知空间的新发现、新拓展和新认知。
2
世人正以不快或不屑来鞭挞思想者:那些正以尖刻的思想鞭挞市侩流氓的人;那些秉承和仰仗正义与正直,无情鞭挞庸俗浅薄、麻木自私的人的人。
3
媚俗是人性中最难抵御的物质动力,而诗意则是人性中最难洞察的精神闪念,它们分别解构人性的两端。
4
侘寂之美,意为简陋。在禅宗中安于简陋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外表粗糙而内心完美、凌驾于哲学之上的终极审美,即“陋外慧中”,一种不依托“外表”的绝美。
侘是简朴,它是豪华的对立面,超越外在;
寂是古旧,它是崭新的对立面,挑战时间。
正如铁器与锈所构成的美学关系,不虚张声势,却历久弥坚。
5
钻石的价值,除了高贵稀缺的品质外,还体现在衬托它的同样高贵稀缺的金饰或银饰上。同理,作为桥梁的外延和引伸部分,“引桥”恰恰最醒目地表现了整体的设计之美。
6
简单相对于一部交响,并不等同于单声,复杂也并不等同于多声;简单相对于一首诗歌,同样不代表诗意的略寡,复杂也不代表诗性的繁华。但有一点是无须置疑的,那就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之,或将简单的事情复杂之,两者都需要非凡的才能。
7
一个事物无论大小,只要是写实具象的,大小都是有限的;只要是写意抽象的,多么小都是无限大,写意指向的是事物整体的神形和神韵。
8
庸俗化写作所伤害的是诗人自己,而不是以外的人。维持这种写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进行下去的逻辑是:今天,我成功地划成了一个圆;明天,我还能划成一个,而且更快,我每天都在进步。我想对这种粘粘自喜、哭着喊着要把刚刚划成的圆圈当作喜讯,告知天下的低能繁殖者说:已经有至少三只猴子,今天也完成了同样的工作。
9
世上根本不存在天才,所谓天才,就是没有任何才能的人。
10
我经常听到一些在“网络诗坛”混出一点小名气的人抱怨;他们当初使用的只是一个记号,并非“笔名”:有人的初衷,竟然是别让领导发现。当他们试图用“记号”在大刊名刊上发表作品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甚至无情的“封杀”。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当你的“涂鸦”变成作品时,你就必须对阅读它的第三方负责任,你的名字中不可以含有轻视、调戏对方或作贱自己的原素,不可以有颓废、暴力、色情等意图,不可以触犯道德底线——因为这已经不是你个人的事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笔名,自伤能力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力,既辜负闲情雅趣,又辜负诗词篇章。
11
方向感,就是一个诗人的“手感”,它决定手艺高下。
12
几乎所有的诗歌评论家,为什么口中无物,语序失常,是因为锦内无藏,缺乏自信;多半以上的女人,为什么浓妆艳抹,人马杂遝,是因为衣内无秀,信心失重。
13
“自重”是最可靠的参照系。评论任何一个事物都需要以历史之最来确立坐标和参照系,审美也一样。掷硬币的猜中率是百分之五十。而我们所常见的诗歌评论家“猜中”好诗的机率,却是零!为什么?因为衡量好诗的天平是需要“自重”的,正如百米赛跑,一个成绩为15秒的人,无论如何也无法评价13秒、12秒、11秒是怎么一回事;在他们眼里,15秒与10秒,甚至9秒这件事,特征都是“快”。一个最好成绩为15秒的人,跑一万次也不可能跑出一次10秒以内的成绩,所以他们的“猜中率”永远是零,歪打正着都不可能。
14
诗歌的单行“含金量”决定诗歌质量的总重量。中国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再到字数相对更自由的“词”,再到新诗(自由体);如此演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增加和增强单行“含金量”的过程。
15
每一个人都被赋予了怀疑自己的权利;实事上却恰好相反,因为每一个人都自认为:怀疑别人比怀疑自己更重要。
16
诗人是自我情感的挥霍者。让一颗假寐的心不再假寐,让一颗孤芳自赏的心不再孤芳自赏,让一颗疲惫的心不再疲惫,让一颗无所事事的心重新洞察,重新敏锐,甚至尖锐起来:这就是——诗人的使命。
17
最渴望倾听我们心声的人,不是别人,也不是上帝,而是我们自己;这是因为,最漠视我们的人,距离我们最远的人,恰恰是我们自己。我们像自然界的一切动物或微生物一样,把毕生的热情和蛮力,全部使用到应对外部的宏观变化上,从而忽略了对我们自身的细微体察和探寻。真正害怕了解自我秘密的人,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我们对自身的了解越深入,我们就越感到恐惧,越束手无策,越选择逃避,我们像自我的告密者一样,害怕承担。
18
每一位诗人都无法回避这样的双重窘迫:一个是现实人生,另一个是诗歌人生;一个是现实自我,另一个是诗歌自我。在诗人眼里,现实既是日新月异、别具一格的;同时又是千人一面、平淡无奇的。正因为如此,诗人们才有了自己义不容辞的承担——将那些沉淀在日常生活中的、常常被忽略的、意味深刻的部分甄选出来,以警示世俗的人们和平庸的现实;现实中的人们已经变得像猪一样麻木不仁了,这不仅仅是诗人的道德批判和不疼不痒的人文关怀,而应该是文学对人类高贵精神的千呼万唤。
19
诗歌与现实的联系盘根错节,诗歌企图通过透视,分解与现实的关联。透视违反了直觉经验,所以诗歌图像总是给人虚拟的效果。
20
在诗歌写作中,永远不要使用“突然”、“直到”这样的生硬词汇;它们就像一群受伤的蚂蚁,所有弯曲的腿,现在都僵直了,它们无法使自己行走,它们也无法接受和享用新增加的视域里的勃勃生机。
21
百分之九十九的诗人,都不明白“早早收场”的害处;庸俗化写作的经典范式之一,就是直奔平庸的结尾而去,像习惯性流产,保胎药都挡不住。
22
反差并不意味着身心分离,而是象征诗人精神上所追求的纵深和自由度。这是一种命运的寻找,也是一种命运的指引。诗人的宿命,在与诗歌的微妙组合中,放射心灵的光亮。
23
一个优秀的诗人,需要经常清理、整合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词汇系统,淘汰那些陈年的已经失去了诗意的老旧词汇,更换、开发、填充那些充满生机的崭新词汇。
24
一首诗在语言关系上必须三点占其一,才能通:1.语言之间的联系;2.情感上的联系;3.理性逻辑上的联系;三者如果一项不占,就不通,堆上去的词与词之间就不产生意义,就是废话、胡话,一抖动,它们就会噼噼啪啪往下掉。
25
修改诗歌作品,第一重要的,是让语言透明,是赋予语言新意。有许多人,甚至是比较好的诗人,告诫初学者,避免同质化,制造陌生感,要少用成语,意思是少用已经有明确定义的词汇。其实,任何词汇都是可以开发新意的。这才是真正的诗人的工作。比如:某航母在某国是旧的,是垃圾!卖到中国就是核心武器。语言的运用与卖航母异曲同工。
26
纵观诗坛某些人的品行,我常说两句话:一、可以有“私”,因为你是人;二、不可以存“恶”,因为你是人。
27
艺术品身上的趋同性,是艺术品的“死穴”,如同鬼魂“附体”。趋同不是审美取向上的共鸣和审美趣味上的共享;而是美学原则与美学逻辑上的惰性和平庸。
28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29
叙事或抒情构成诗歌之“味道”。“味道”来自生活,更来自生命深处的体验。所以我们常常会牵系某一种味道,或叙事,或抒情,或并重共享。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如同中国水墨画中鱼水的关系,鱼在水中游,画面却不见水。
30
相对于一个真正的、具有独立存在价值,并且作品散发出无可怀疑的重要性的诗人而言,获得应有的肯定、赞扬和荣誉,而不是受到误解、忽略和贬损,这是优秀的文学评论家必须捍卫的秩序和存在的意义。如果批评家们在这种时候失语,或者视而不见,就有必要对他们已经做过的工作和已经发表的言论,反过来进行重新估量,他们是不是像对待自己的名声一样,珍视了诗人的劳动创造,他们是不是还有能力影响思想潮流,指导大众阅读。
31
我欣赏简素而高贵的诗歌,“简素”通常是由表及里的内置,“高贵”则是诗人修为与学养的外泄。诗人的气质就“悬挂”在他最钟爱的诗歌套房里;而诗歌的气质也同样“落坐”于套房里那把最醒目的语言旋椅上。
32
人届中年,早已脱离了“才华写作”阶段。也许你会幸运地遇到“暖冬”,但你的“冬储”必须达到足够的储量,在气温的“开化”下,才可能破茧成蝶,抵达“化有至无‘的境界,才能迎来恒量的“澎湃”和精神世界的“第二春”。
33
剽窃也是一种劳动。但是,你到别人的田里去收割,该感谢谁吗?
34
爱情诗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激越而宽阔的情感水系,它缜密而隽秀的水文结构,它舒展而纵横错落的水域,它畅快澎湃的流速和充盈饱满的流量,它细腻而柔美的人文景观,都强烈地刺激着我们的阅读味蕾,它让我们沉溺其中,回味其中。
35
在乡土诗丰厚沃土中,我们很容易辨认:一朵花瓣、一片枯叶、一滴水珠、一缕清风,甚至能够指认出它们曾经去过哪里,现在何处;但是却无法分辨出:哪句诗是花瓣、哪句诗是枯叶、哪句诗是水珠、哪句诗是清风;甚至不能够辨认出它们中间,哪首诗是根,哪首诗是叶。像血液在血管里奔流升腾,我们无法分辨出它们将要去哪里,在哪里停留;但是我们坚信:它们始发于心,终归于心。
36
将音乐语言转换为诗歌语言,并且在转换中提升两者唯美的共性——仿佛朝圣者对天籁之音的倾听,仿佛诗人对人类灵魂的抵达。
37
成为一个杰出的诗人,需要时间吗?是的,需要时间;因为心灵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艾青成为一个大师级的诗人,耗用了整整一生精力;多年来被视作诺贝尔文学奖有力竞争者的丹麦女诗人英格.克里斯滕森,先后出版了诗集《光》(1962)、《草》(1963)、《它》(1969)、《四月的信》(1979)、《字母表》(1981)、《蝴蝶谷》(1991)。1994年,瑞典学院向克里斯滕森颁发了有“小诺贝尔”之称的北欧文学奖,此后14年,她几乎年年被看好能更进一步赢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至死也未能如愿。
38
关于诗歌创作中的陌生化问题,似乎是一个热词,界内说法庞杂而“陌生”,却几乎不得要领,不及要害。那么什么是诗歌创作中的陌生化表达和陌生化艺术效果呢?不是现在泛滥成灾的,制造陌生语境,使用边缘词汇,破坏传统语序,甚至破坏诗歌美学原则而产生的“陌生垃圾”,而应该是熟悉语境中的陌生呈现,熟悉词汇的陌生组合,传统诗歌美学的延伸拓展,即:离“熟悉”最近的陌生,离“陌生”最远的熟悉,熟烂于心的陌生,似曾相识的熟悉。
39
口语奉行的是:民间的宗教。
40
当使用一个词汇,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选择时,优秀的诗人通常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口语。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具有更强、更迅捷的抵达传递能力。书面语言往往需要借助纸张、导线、扬声设备和场所等工具达到目的,而口头语言除了口头,什么也不需要。
41
诗歌只承认名词和动词,不承认诸如形容词等其他词汇,形容词是字与字之间的比喻,是名词与名词、动词与动词的“联姻”,是名词与动词的“混装”。正如真正的算术,只有加法和减法,乘法不过是加法的重复,除法不过是减法的重复一样。
42
现实呼唤诗人,现实期待诗人,诗人永远在现场。关注现实,甚至于直击现实。诗人的在场,并非以干预当下的现实为目的;诗人的在场,以着眼明天的现实为起点,以构筑未来的现实为担当。
43
词汇不是语言的分子,词汇的外延正是语言的外延,词汇即是语言的触角,又是语言的心脏。
44
最“前沿”的诗歌,就是刚“出笼”最新鲜的诗歌,这非常重要,它代表了刚刚发生的观念、思维、角度和价值体系的变化。“前沿”最具“破坏力”,同时也最具创造性。循着这些新变化,我们不难发现,诗歌文本意义上的新走向,甚至诗歌表达形式上的新变革。
45
决斗的快捷方式是:文斗,等级越接近越省心;武斗,等级越差异越省力。
46
一个伟大的诗人,如果拥有自己独具一格的语言系统,那么这个系统绝对不会是自闭的、排他的,它强大开放的兼容性将消化任何题材和故事。比如莎士比亚。
47
诗歌成于句,而非成于篇,诗歌谋句不谋篇。所以,炼句是诗人的基本功。
48
纯洁的灵魂不靠任何物质的力量来维护,它靠自己行走,如果你拥有与众不同的品质,如果你的灵魂是敞亮的,它很容易被人识别,定会受人尊重。
49
诗歌敏锐地反映政治、思想、文化的变革和走向,因为一切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变革,都将首先传导到语言上,并通过语言革新的信息扩张影响。
50
网络诗歌的崛起,给中国新诗带来的是彻头彻尾的冲击。网络诗歌在短短的十年间,以一发不可收拾的竞技热情,对陷入泥潭的以纸媒创作与传播的传统新诗进行了一次起死回生的刺激和推动。曾经被视若洪水猛兽的网络诗人们,以魔鬼的姿态出场,以天使的歌喉吟唱;以“半人半鬼”的崭新形象抢夺话语权,他们正在受到世人尤其是有识之士的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51
网络真是一个奇妙无比的游戏平台,它解决了大众文化语境下,诗歌传播、互动、反馈等问题,却缺乏有效的过滤机能,鱼龙混杂,如同假面舞会,你尽可扮作上帝、牧师、军官、水手、乞丐,贵妇或者妓女。舞台是公共的,狂欢是随心所欲的。曲尽人散时,也许妓女摇身一变,成了上帝;也许上帝沦落成了妓女。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游戏的魅力。游戏精神是诗歌的第二重天,这绝非虚张声势,或标新立异;诗歌是传统精神的继承者,这是第一重天;同时,诗歌又是传统精神的破坏者,这是第二重天;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凭空而来的“白发三千丈”,极度奇妙的夸张;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韩荆州书》中自我介绍:“长不足七尺”,而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北方有佳人,一笑倾人城,二笑倾人国”,同样奇妙的夸张;游戏精神不单指在语言传统逻辑上的大逆不道,更重要的是指精神境界上的大逆不道。
52
我对网络诗歌骨子里所表现出的“民间的自由向往”和“精神的火焰”,是推崇褒奖的;但对它偏颇无度和泼辣无忌的一面,也心存疑虑;过度的虚张声势是内心空虚徘徊的表现,旺盛的虚火终会导致艺术品质的内外兼泄。文学史上,无论低谷高潮,从未有过任何时期像当下网络文学这般的虚荣和不可估量。
53
从PC互联网(电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手机)时代;从PC互联网+诗歌,产生网络诗歌论坛,到移动互联网+诗歌,诞生微信诗歌群落;这不仅仅意味着“打印”指令嬗变为“转发”指令,“印刷”速度不敌“群发”速度,而是意味着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任何人都无法领跑时代。
54
网络奔流着自由而激情四射的血,网络是一个“全天候”开放的“视窗”和“无障碍”交流的平台,它酷似冒险、自由、平等、自我价值实现为国家责任的移民天堂:美国,吸引着大量的各种样式的奇思妙想和原始冲动;网络是争奇斗艳的天堂,任何一个想成为诗人的人都可以在网络中一展才华。
55
我必须指出的是:不要相信网络的“点赞”功能,因为它只是工具的一种。对诗歌而言,网络的庸俗化和欺骗性就在于:“点赞”使欣赏脱离阅读。
56
我每天都在与网络诗人的名字作战,它们不仅仅在考验我的糟糕的记忆力和耐心,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挑战我的智商。网络就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它可以容纳所有的梦想,也可以埋葬这些梦想。“潜伏者”游弋于浩如烟海的虚拟空间里,正如印尼或斯里兰卡,它们孤单地坐落在世界一角,只有一场罕见的海啸才能让它们惊动世界。
57
网络的强大复制功能,可以消解一切独立的艺术品格和创造力,当一种趋势开始蔓延的时候,应当有人保持清醒和警觉。
人类需要孜孜不倦地探索两个未知空间,一是人类自己的内心;二是人类生存所必须面对的宇宙;心灵的无限向度,给人类自己提供了无限的探索性和可能性;而宇宙的无限容量,把一切强大的内存,都变成了宇宙自己的内存;内心与宇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对微观与宏观相匹配的超级感应物;内心的未知空间有多大,宇宙的未知空间就有多大;内心与宇宙之间的排斥与兼容,如同两台不同性能、型号、年代的计算机;它们相互在程序上的试探、破解、沟通与交融,其实就是人类对自我、进而对未知空间的新发现、新拓展和新认知。
2
世人正以不快或不屑来鞭挞思想者:那些正以尖刻的思想鞭挞市侩流氓的人;那些秉承和仰仗正义与正直,无情鞭挞庸俗浅薄、麻木自私的人的人。
3
媚俗是人性中最难抵御的物质动力,而诗意则是人性中最难洞察的精神闪念,它们分别解构人性的两端。
4
侘寂之美,意为简陋。在禅宗中安于简陋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外表粗糙而内心完美、凌驾于哲学之上的终极审美,即“陋外慧中”,一种不依托“外表”的绝美。
侘是简朴,它是豪华的对立面,超越外在;
寂是古旧,它是崭新的对立面,挑战时间。
正如铁器与锈所构成的美学关系,不虚张声势,却历久弥坚。
5
钻石的价值,除了高贵稀缺的品质外,还体现在衬托它的同样高贵稀缺的金饰或银饰上。同理,作为桥梁的外延和引伸部分,“引桥”恰恰最醒目地表现了整体的设计之美。
6
简单相对于一部交响,并不等同于单声,复杂也并不等同于多声;简单相对于一首诗歌,同样不代表诗意的略寡,复杂也不代表诗性的繁华。但有一点是无须置疑的,那就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之,或将简单的事情复杂之,两者都需要非凡的才能。
7
一个事物无论大小,只要是写实具象的,大小都是有限的;只要是写意抽象的,多么小都是无限大,写意指向的是事物整体的神形和神韵。
8
庸俗化写作所伤害的是诗人自己,而不是以外的人。维持这种写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进行下去的逻辑是:今天,我成功地划成了一个圆;明天,我还能划成一个,而且更快,我每天都在进步。我想对这种粘粘自喜、哭着喊着要把刚刚划成的圆圈当作喜讯,告知天下的低能繁殖者说:已经有至少三只猴子,今天也完成了同样的工作。
9
世上根本不存在天才,所谓天才,就是没有任何才能的人。
10
我经常听到一些在“网络诗坛”混出一点小名气的人抱怨;他们当初使用的只是一个记号,并非“笔名”:有人的初衷,竟然是别让领导发现。当他们试图用“记号”在大刊名刊上发表作品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甚至无情的“封杀”。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当你的“涂鸦”变成作品时,你就必须对阅读它的第三方负责任,你的名字中不可以含有轻视、调戏对方或作贱自己的原素,不可以有颓废、暴力、色情等意图,不可以触犯道德底线——因为这已经不是你个人的事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笔名,自伤能力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力,既辜负闲情雅趣,又辜负诗词篇章。
11
方向感,就是一个诗人的“手感”,它决定手艺高下。
12
几乎所有的诗歌评论家,为什么口中无物,语序失常,是因为锦内无藏,缺乏自信;多半以上的女人,为什么浓妆艳抹,人马杂遝,是因为衣内无秀,信心失重。
13
“自重”是最可靠的参照系。评论任何一个事物都需要以历史之最来确立坐标和参照系,审美也一样。掷硬币的猜中率是百分之五十。而我们所常见的诗歌评论家“猜中”好诗的机率,却是零!为什么?因为衡量好诗的天平是需要“自重”的,正如百米赛跑,一个成绩为15秒的人,无论如何也无法评价13秒、12秒、11秒是怎么一回事;在他们眼里,15秒与10秒,甚至9秒这件事,特征都是“快”。一个最好成绩为15秒的人,跑一万次也不可能跑出一次10秒以内的成绩,所以他们的“猜中率”永远是零,歪打正着都不可能。
14
诗歌的单行“含金量”决定诗歌质量的总重量。中国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再到字数相对更自由的“词”,再到新诗(自由体);如此演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增加和增强单行“含金量”的过程。
15
每一个人都被赋予了怀疑自己的权利;实事上却恰好相反,因为每一个人都自认为:怀疑别人比怀疑自己更重要。
16
诗人是自我情感的挥霍者。让一颗假寐的心不再假寐,让一颗孤芳自赏的心不再孤芳自赏,让一颗疲惫的心不再疲惫,让一颗无所事事的心重新洞察,重新敏锐,甚至尖锐起来:这就是——诗人的使命。
17
最渴望倾听我们心声的人,不是别人,也不是上帝,而是我们自己;这是因为,最漠视我们的人,距离我们最远的人,恰恰是我们自己。我们像自然界的一切动物或微生物一样,把毕生的热情和蛮力,全部使用到应对外部的宏观变化上,从而忽略了对我们自身的细微体察和探寻。真正害怕了解自我秘密的人,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我们对自身的了解越深入,我们就越感到恐惧,越束手无策,越选择逃避,我们像自我的告密者一样,害怕承担。
18
每一位诗人都无法回避这样的双重窘迫:一个是现实人生,另一个是诗歌人生;一个是现实自我,另一个是诗歌自我。在诗人眼里,现实既是日新月异、别具一格的;同时又是千人一面、平淡无奇的。正因为如此,诗人们才有了自己义不容辞的承担——将那些沉淀在日常生活中的、常常被忽略的、意味深刻的部分甄选出来,以警示世俗的人们和平庸的现实;现实中的人们已经变得像猪一样麻木不仁了,这不仅仅是诗人的道德批判和不疼不痒的人文关怀,而应该是文学对人类高贵精神的千呼万唤。
19
诗歌与现实的联系盘根错节,诗歌企图通过透视,分解与现实的关联。透视违反了直觉经验,所以诗歌图像总是给人虚拟的效果。
20
在诗歌写作中,永远不要使用“突然”、“直到”这样的生硬词汇;它们就像一群受伤的蚂蚁,所有弯曲的腿,现在都僵直了,它们无法使自己行走,它们也无法接受和享用新增加的视域里的勃勃生机。
21
百分之九十九的诗人,都不明白“早早收场”的害处;庸俗化写作的经典范式之一,就是直奔平庸的结尾而去,像习惯性流产,保胎药都挡不住。
22
反差并不意味着身心分离,而是象征诗人精神上所追求的纵深和自由度。这是一种命运的寻找,也是一种命运的指引。诗人的宿命,在与诗歌的微妙组合中,放射心灵的光亮。
23
一个优秀的诗人,需要经常清理、整合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词汇系统,淘汰那些陈年的已经失去了诗意的老旧词汇,更换、开发、填充那些充满生机的崭新词汇。
24
一首诗在语言关系上必须三点占其一,才能通:1.语言之间的联系;2.情感上的联系;3.理性逻辑上的联系;三者如果一项不占,就不通,堆上去的词与词之间就不产生意义,就是废话、胡话,一抖动,它们就会噼噼啪啪往下掉。
25
修改诗歌作品,第一重要的,是让语言透明,是赋予语言新意。有许多人,甚至是比较好的诗人,告诫初学者,避免同质化,制造陌生感,要少用成语,意思是少用已经有明确定义的词汇。其实,任何词汇都是可以开发新意的。这才是真正的诗人的工作。比如:某航母在某国是旧的,是垃圾!卖到中国就是核心武器。语言的运用与卖航母异曲同工。
26
纵观诗坛某些人的品行,我常说两句话:一、可以有“私”,因为你是人;二、不可以存“恶”,因为你是人。
27
艺术品身上的趋同性,是艺术品的“死穴”,如同鬼魂“附体”。趋同不是审美取向上的共鸣和审美趣味上的共享;而是美学原则与美学逻辑上的惰性和平庸。
28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29
叙事或抒情构成诗歌之“味道”。“味道”来自生活,更来自生命深处的体验。所以我们常常会牵系某一种味道,或叙事,或抒情,或并重共享。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如同中国水墨画中鱼水的关系,鱼在水中游,画面却不见水。
30
相对于一个真正的、具有独立存在价值,并且作品散发出无可怀疑的重要性的诗人而言,获得应有的肯定、赞扬和荣誉,而不是受到误解、忽略和贬损,这是优秀的文学评论家必须捍卫的秩序和存在的意义。如果批评家们在这种时候失语,或者视而不见,就有必要对他们已经做过的工作和已经发表的言论,反过来进行重新估量,他们是不是像对待自己的名声一样,珍视了诗人的劳动创造,他们是不是还有能力影响思想潮流,指导大众阅读。
31
我欣赏简素而高贵的诗歌,“简素”通常是由表及里的内置,“高贵”则是诗人修为与学养的外泄。诗人的气质就“悬挂”在他最钟爱的诗歌套房里;而诗歌的气质也同样“落坐”于套房里那把最醒目的语言旋椅上。
32
人届中年,早已脱离了“才华写作”阶段。也许你会幸运地遇到“暖冬”,但你的“冬储”必须达到足够的储量,在气温的“开化”下,才可能破茧成蝶,抵达“化有至无‘的境界,才能迎来恒量的“澎湃”和精神世界的“第二春”。
33
剽窃也是一种劳动。但是,你到别人的田里去收割,该感谢谁吗?
34
爱情诗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激越而宽阔的情感水系,它缜密而隽秀的水文结构,它舒展而纵横错落的水域,它畅快澎湃的流速和充盈饱满的流量,它细腻而柔美的人文景观,都强烈地刺激着我们的阅读味蕾,它让我们沉溺其中,回味其中。
35
在乡土诗丰厚沃土中,我们很容易辨认:一朵花瓣、一片枯叶、一滴水珠、一缕清风,甚至能够指认出它们曾经去过哪里,现在何处;但是却无法分辨出:哪句诗是花瓣、哪句诗是枯叶、哪句诗是水珠、哪句诗是清风;甚至不能够辨认出它们中间,哪首诗是根,哪首诗是叶。像血液在血管里奔流升腾,我们无法分辨出它们将要去哪里,在哪里停留;但是我们坚信:它们始发于心,终归于心。
36
将音乐语言转换为诗歌语言,并且在转换中提升两者唯美的共性——仿佛朝圣者对天籁之音的倾听,仿佛诗人对人类灵魂的抵达。
37
成为一个杰出的诗人,需要时间吗?是的,需要时间;因为心灵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艾青成为一个大师级的诗人,耗用了整整一生精力;多年来被视作诺贝尔文学奖有力竞争者的丹麦女诗人英格.克里斯滕森,先后出版了诗集《光》(1962)、《草》(1963)、《它》(1969)、《四月的信》(1979)、《字母表》(1981)、《蝴蝶谷》(1991)。1994年,瑞典学院向克里斯滕森颁发了有“小诺贝尔”之称的北欧文学奖,此后14年,她几乎年年被看好能更进一步赢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至死也未能如愿。
38
关于诗歌创作中的陌生化问题,似乎是一个热词,界内说法庞杂而“陌生”,却几乎不得要领,不及要害。那么什么是诗歌创作中的陌生化表达和陌生化艺术效果呢?不是现在泛滥成灾的,制造陌生语境,使用边缘词汇,破坏传统语序,甚至破坏诗歌美学原则而产生的“陌生垃圾”,而应该是熟悉语境中的陌生呈现,熟悉词汇的陌生组合,传统诗歌美学的延伸拓展,即:离“熟悉”最近的陌生,离“陌生”最远的熟悉,熟烂于心的陌生,似曾相识的熟悉。
39
口语奉行的是:民间的宗教。
40
当使用一个词汇,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选择时,优秀的诗人通常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口语。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具有更强、更迅捷的抵达传递能力。书面语言往往需要借助纸张、导线、扬声设备和场所等工具达到目的,而口头语言除了口头,什么也不需要。
41
诗歌只承认名词和动词,不承认诸如形容词等其他词汇,形容词是字与字之间的比喻,是名词与名词、动词与动词的“联姻”,是名词与动词的“混装”。正如真正的算术,只有加法和减法,乘法不过是加法的重复,除法不过是减法的重复一样。
42
现实呼唤诗人,现实期待诗人,诗人永远在现场。关注现实,甚至于直击现实。诗人的在场,并非以干预当下的现实为目的;诗人的在场,以着眼明天的现实为起点,以构筑未来的现实为担当。
43
词汇不是语言的分子,词汇的外延正是语言的外延,词汇即是语言的触角,又是语言的心脏。
44
最“前沿”的诗歌,就是刚“出笼”最新鲜的诗歌,这非常重要,它代表了刚刚发生的观念、思维、角度和价值体系的变化。“前沿”最具“破坏力”,同时也最具创造性。循着这些新变化,我们不难发现,诗歌文本意义上的新走向,甚至诗歌表达形式上的新变革。
45
决斗的快捷方式是:文斗,等级越接近越省心;武斗,等级越差异越省力。
46
一个伟大的诗人,如果拥有自己独具一格的语言系统,那么这个系统绝对不会是自闭的、排他的,它强大开放的兼容性将消化任何题材和故事。比如莎士比亚。
47
诗歌成于句,而非成于篇,诗歌谋句不谋篇。所以,炼句是诗人的基本功。
48
纯洁的灵魂不靠任何物质的力量来维护,它靠自己行走,如果你拥有与众不同的品质,如果你的灵魂是敞亮的,它很容易被人识别,定会受人尊重。
49
诗歌敏锐地反映政治、思想、文化的变革和走向,因为一切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变革,都将首先传导到语言上,并通过语言革新的信息扩张影响。
50
网络诗歌的崛起,给中国新诗带来的是彻头彻尾的冲击。网络诗歌在短短的十年间,以一发不可收拾的竞技热情,对陷入泥潭的以纸媒创作与传播的传统新诗进行了一次起死回生的刺激和推动。曾经被视若洪水猛兽的网络诗人们,以魔鬼的姿态出场,以天使的歌喉吟唱;以“半人半鬼”的崭新形象抢夺话语权,他们正在受到世人尤其是有识之士的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51
网络真是一个奇妙无比的游戏平台,它解决了大众文化语境下,诗歌传播、互动、反馈等问题,却缺乏有效的过滤机能,鱼龙混杂,如同假面舞会,你尽可扮作上帝、牧师、军官、水手、乞丐,贵妇或者妓女。舞台是公共的,狂欢是随心所欲的。曲尽人散时,也许妓女摇身一变,成了上帝;也许上帝沦落成了妓女。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游戏的魅力。游戏精神是诗歌的第二重天,这绝非虚张声势,或标新立异;诗歌是传统精神的继承者,这是第一重天;同时,诗歌又是传统精神的破坏者,这是第二重天;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凭空而来的“白发三千丈”,极度奇妙的夸张;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韩荆州书》中自我介绍:“长不足七尺”,而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北方有佳人,一笑倾人城,二笑倾人国”,同样奇妙的夸张;游戏精神不单指在语言传统逻辑上的大逆不道,更重要的是指精神境界上的大逆不道。
52
我对网络诗歌骨子里所表现出的“民间的自由向往”和“精神的火焰”,是推崇褒奖的;但对它偏颇无度和泼辣无忌的一面,也心存疑虑;过度的虚张声势是内心空虚徘徊的表现,旺盛的虚火终会导致艺术品质的内外兼泄。文学史上,无论低谷高潮,从未有过任何时期像当下网络文学这般的虚荣和不可估量。
53
从PC互联网(电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手机)时代;从PC互联网+诗歌,产生网络诗歌论坛,到移动互联网+诗歌,诞生微信诗歌群落;这不仅仅意味着“打印”指令嬗变为“转发”指令,“印刷”速度不敌“群发”速度,而是意味着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任何人都无法领跑时代。
54
网络奔流着自由而激情四射的血,网络是一个“全天候”开放的“视窗”和“无障碍”交流的平台,它酷似冒险、自由、平等、自我价值实现为国家责任的移民天堂:美国,吸引着大量的各种样式的奇思妙想和原始冲动;网络是争奇斗艳的天堂,任何一个想成为诗人的人都可以在网络中一展才华。
55
我必须指出的是:不要相信网络的“点赞”功能,因为它只是工具的一种。对诗歌而言,网络的庸俗化和欺骗性就在于:“点赞”使欣赏脱离阅读。
56
我每天都在与网络诗人的名字作战,它们不仅仅在考验我的糟糕的记忆力和耐心,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挑战我的智商。网络就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它可以容纳所有的梦想,也可以埋葬这些梦想。“潜伏者”游弋于浩如烟海的虚拟空间里,正如印尼或斯里兰卡,它们孤单地坐落在世界一角,只有一场罕见的海啸才能让它们惊动世界。
57
网络的强大复制功能,可以消解一切独立的艺术品格和创造力,当一种趋势开始蔓延的时候,应当有人保持清醒和警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