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411-4791-3
中图分类号: Ⅳ. ①I712.25
作者:[美]奥黛丽·沃德曼 著 远洋 译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1
定价:38.00 装帧:精装 开本:32
版次:1版1次 印张:4 页码:128
字数:80千 色次:单色 是否塑封:是
【作者简介】
奥黛丽·沃德曼(1911-1960),美国20世纪重要女诗人,1935年获得普利策诗歌奖,是该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著有诗集:《丝绸之府》(1927)、《明亮的伏击》(1934)、《七宗罪》(1935)、《草中的光辉》(1936)、《爱的测试》(1938)。
【译者简介】
远洋,1962年生,河南新县大别山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深圳)国际人才培训中心主任、深圳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深圳市继续教育协会会长。出版诗集《青春树》《村姑》《大别山情》《空心村》。获河南省 “骏马奖”、“牡丹杯”奖、湖北省 “神州杯”奖、深圳青年文学奖、河南诗人年度大奖、红岩文学奖外国诗歌奖等。翻译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诗歌奖、艾略特诗歌奖获奖诗集20余部,600多首译作刊登于《世界文学》《诗刊》《译林》《红岩》等20多家刊物。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女诗人奥黛丽·沃德曼(1911-1960)的诗歌译本首次在国内出版。《明亮的伏击》是1935年普利策诗歌奖获奖诗集,也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这本诗集尽管只有45首诗(含组诗),题材却涉及自我、爱情、死亡、自然、神话、历史、宗教等诸多方面,其中以抒写爱情和田园生活的居多。诗人生逢美国诗歌发生重大转向、现代主义兴起之际,她的诗歌内容也已渗入现代性因素,尤其受到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仍然遵循传统的格律押韵,尽管是“戴着镣铐跳舞”,其音韵富于变化,却保持着和谐之美,动人心弦。并且她将意象派、象征主义等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写景状物生动形象、精确传神,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抒情含蓄委婉、深沉蕴藉,复杂而微妙的内心波澜跃然纸上。奥黛丽·沃德曼发挥了她的天赋异禀和卓越才华,在诗歌事业上取得了辉煌成功,不幸的是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但她的诗歌如遗世珍珠,自《明亮的伏击》问世至今,八十多年过去了, 拂去岁月的积尘,它仍然散发着美丽的光芒。
【编辑推荐】
★1935年普利策诗歌奖获奖诗集;
★中文译本首次出版;
★她是与伊丽莎白·毕肖普、西尔维娅·普拉斯同时代的美国天才女诗人,她是普利策诗歌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她的丈夫是美国首任“桂冠诗人”;
★白金珍藏本,你值得拥有。
【目录】
明亮的伏击 ... 1
爱的瞬间 ... 5
献给伽拉忒亚 ... 7
献给爱神 ... 8
一句话 ... 24
收 获 ... 25
沉默的声音 ... 26
飞翔的快乐 ... 28
我是参孙 ... 29
鹰的翅膀 ... 33
圣乐的诗 ... 38
挽 歌 ... 39
秋天的孤寂 ... 40
金色的恩典 ... 41
埃尔辛诺的湖 ... 42
她怀着全部的虔诚 ... 44
在丝绸般的手上 ... 45
休耕年 ... 47
歌颂时令的流逝 ... 49
萌 芽 ... 50
编织者 ... 52
春之歌 ... 54
微观世界 ... 55
“沙滩上的萨梯们”... 57
久远的、未见过的神 ... 59
俄罗斯狼犬 ... 60
只有燕八哥 ... 61
寒冷挽歌 ... 63
太阳的东方 ... 65
书籍和玫瑰 ... 68
山 月 ... 70
以实玛利 ... 72
流浪的犹太人 ... 74
赫利阿加巴鲁斯 ... 76
亚细亚的天使 ... 78
银色的钉子 ... 81
复活节在惠特比 ... 85
春天里的贾尔斯先生 ... 89
在三叶草下 ... 91
珀尔塞福涅 ... 93
鞑 靼 ... 95
柳 荫 ... 97
水手的乐园 ... 101
静谧的睡眠 ... 103
出 生 ... 104
高高的蓝风在歌唱
——译后记... 105
【奥黛丽·沃德曼诗选】
明亮的伏击
带着欣喜和惊惧
我走进明亮的埋伏,
这粗鲁而可爱的动物
踢踏在我的胸脯,
骄傲的心啊
比以前更骄傲
因为它持有
生活的金奖。
既不是大流士①也不是潘②,
亚洲人或非洲人,
束缚着这样一个
有着强壮活力
困兽犹斗的身体。
灿烂的不朽也没有
通过任何门口,
带着暴力或艺术
进入我空洞的心。
但不知从何处,它突然
出现,像一片火焰。
我并不恐惧,
有这种埋伏,
将随着它的气息
把生与死轻易带去。
甚至它将要翻滚,
其惨烈的物质燃烧
使我自己灰飞烟灭,我会
找到致命的幸福。
爱情、力量和荣誉
都是它的名字;世界上
悲惨的幽灵们,在留下
燃烧的踪迹之前
就已逃回。
带着惊骇和欣喜
我走进明亮的伏击,
对于生、死和恐惧
明知没有法律
超越这黄金爪子,
明知以泪水作终结
明知,以这些短暂
而苦闷的历史作终结。
注释:
①指大流士一世(Darius I the Great),波斯帝国君主(前558~前486)。出身于波斯人阿契美尼德家族支系。大流士随冈比西斯二世远征埃及,被任命为万人不死军的总指挥。大流士不仅是波斯帝国的伟大君主,也是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之一。他自称“王中之王,诸国之王”,后人尊称为“铁血大帝”。
②希腊神话中的人身羊足、头上有角的山林畜牧神。
献给爱神
(组诗选一)
当融雪在小溪中歌唱着寻觅,
我找到了你,让我情不自禁唱出歌声;
我将跟随你徒步远行,
在险峻的路上既不踌躇,也不怀着妒嫉
看那些悠闲的人,他们不了解
损伤也不认识荆棘;我渴望歌唱。
这你赐予我的恩典——在崎岖的小径上,
阴影重重,我已迟缓地久久徘徊。
我是你的侍者,鞍前马后地效忠,
像古老的民歌里唱的,我拥有信物,
你疲倦的脸色,陡然由黑变红。
在往昔,我会忍受你扑啄的鹰;
此刻,我只能收集你说过的话语,
在计时钟里把它们慢慢敲出叮当声。
【译后记】
《明亮的伏击》——
金色的诗篇,“生活的金奖”
古今中外不乏弱龄早慧的女诗人,如果说她们像美丽温柔的光芒照亮文学的夜空,那么奥黛丽·沃德曼就是其中一道炫目的北极光。少女时代,她声称自己是伟大诗人雪莱的玄孙女,其实她的家人与雪莱的血统并无任何关联;她是亨利·范德比尔特·沃德曼博士和梅·奥黛丽·V·弗林的女儿,从小在家里受教育,很早就写诗,11岁才进入圣尼古拉女校。14岁时,在报刊上发表了24首诗。乔治·斯托灵读到她十几岁写的一些诗歌,为她的才能所感动,帮她在芝加哥的“书籍阶梯”出版社出版了处女诗集《丝绸之府》,这时候她还是豆蔻年华的中学小女生。上大学之后她到东方旅行,1932年获得华盛顿大学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来到纽约。在这儿,她遇见诗人、哥伦比亚大学的诗歌讲师约瑟夫·奥斯兰德。一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天才美少女,一个是风华正茂、功成名就的诗坛大家,俩人可谓一见钟情、一拍即合,1933年结婚,沃德曼成为奥斯兰德的第二任妻子。婚后这对神仙伴侣在事业上彼此砥砺、比翼齐飞,1935年她刚刚24岁就由于第二本书《明亮的伏击》赢得普利策诗歌奖,是此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同年还出版了《七宗罪》;1936年出版《草中的光辉》,1938年出版《爱的证明》。而奥斯兰德的成就和声誉更是如日中天,1937年被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任命为首位“国会图书馆桂冠诗人顾问”,这一任命是美国桂冠诗人制度的开端。二战期间,这对夫妇非常积极地销售战争债券。1945年合著《我的叔叔简》,1951年合著《岛民》。她的诗歌发表在《纽约客》、《哈珀》和《诗歌》等杂志上。后来,夫妇俩退隐于南佛罗里达;她的文件保存在迈阿密大学。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是她的丈夫与其前妻所生女儿的继母。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是美国诗歌学会的成员,曾任会长;美国诗歌协会成员;美国全国妇女笔会联盟成员,1938—1940年任主席。1960年逝世,年仅49岁。
在网上只找到奥黛丽·沃德曼三张照片,恰好是她一生中三个时期的,少女时代“执拗而又明智”,青年时代优雅秀丽,人到中年则呈现出天神般庄严崇高的智慧之美。维基百科对其生平事迹的介绍只有寥寥数行,而Celebrities Galore网上载有对奥黛丽·沃德曼个性及人格的分析,读来十分有趣,故编译如下:
奥黛丽·沃德曼的个性关键是自由。她喜欢旅游、冒险、多种多样的事物,爱结识新朋友。她渴望体验一切生活。只要她没有被拴在一个地方,她就会同时参与几件事情。变化是她的世界里的常态,需要适应能力和勇气。
她通常是一个慢热型的人,她需要体验生活,才能真正认识和明确心中的欲望。她也许会被成年人视为一个野孩子,这是她被家人担心的根源。不过,她绝对不必急于选择职业和组建家庭。奥黛丽的挑战是通过旅行领会内在自由的真正意义。她应该坚持保持身材的锻炼计划。其身体的灵活性和耐久性将会提升她的安全感和信心。
奥黛丽是感性的,喜欢品尝生活中的一切。性、食物和其他感官体验对于她的享受生活至关重要。她觉得很难承诺一种关系,但是一旦承诺,奥黛丽·沃德曼就像一只老狗一样忠实。
以她的乐观和常常令人振奋的个性,她广交朋友,吸引了各界人士。她具有一种用言语和不可思议的能力来激励他人的方法。因此,她能够在销售、广告、宣传、推广、政治或是任何需要沟通技巧和了解人的职业上获得成功和快乐。
她多才多艺,具有种种不同能力,然而,纪律和专注是她成功的真正关键。没有这些,她开始的许多任务就会仍然未完成,她就无法让她的才能开花结果。努力奋斗而且坚持不懈,纵使天空是极限。自谋职业强烈吸引了沃德曼,但她必须进入一个领域,以锤炼自己能够谋生和取得成功的能力。一旦她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她为他人提供的动机和灵感将带给她很多回报,她会找到支持并促进她走上成功之路的朋友和同伴。
青春时代的奥黛丽·沃德曼
这部诗集的开篇,是取作英文版书名的《明亮的伏击》。少女踏入社会,“带着欣喜和恐惧/我走进明亮的埋伏”,光天化日之下,看似光明的世界,也许处处是陷阱和圈套。诗中“粗鲁而可爱的动物”是“自我”还是“本我”?是有着“爱欲”与“死欲”的生命本能,还是被深深压抑的“新感性”与“潜能”?可以弗罗伊德的心理哲学来解释,亦能用后来的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理论来分析。也许这些都不是,她说,“爱情、力量和荣誉/都是它的名字”。
骄傲的心啊
比以前更骄傲
因为它持有
生活的金奖。
而“其惨烈的物质燃烧/使我自己灰飞烟灭,我会/找到致命的幸福。”虽然“明知以泪水做终结/明知,以这些短暂/而苦闷的历史做终结。”整首诗就像预示作者自己命运的谶语。
《献给伽拉忒亚》一诗以“旧瓶装新酒”,或者说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据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是塞浦路斯国王,曾钟情于阿芙洛狄忒女神的一座雕像。这一传说经过罗马诗人奥维德在其名著《变形记》中的改写,变成一个更脍炙人口的故事: 阿芙洛狄忒从海洋的泡沫中诞生后,随波漂流到塞浦路斯岛,当地人将她奉为守护神。然而一部分女人不服从惹怒女神,她一气之下将她们全部贬为娼妓。皮格马利翁因此对尘世间的女人失去兴趣。于是,他依照心中理想女性的模样雕刻了一尊象牙雕像,用神话里的海中女神伽拉忒亚来命名,并渐渐对自己塑造的这个完美胴体产生深深的爱慕,后来他向阿芙洛狄忒祈祷,女神感于这位雕刻家的真诚的爱,赐予这尊雕像以生命。但奥黛丽在这里反其道而行之:
我以不屈服的头颅祈祷:不要唤醒,
让它是大理石,神圣纯洁和高深莫测
是空气,是任何东西;我不为所动,
哪怕长大易变,即使银子溶解。
我恳请这样做:噢,永远别让我找寻
一条吸引你进入肉体的路;亲近你,
然而只是在我紧闭的心灵里。
执拗又很明智,我亲爱的,
惟恐我要恳求生活的完美,
在那儿卑躬屈膝,用我的心捂热石头。
既强烈地向往爱情,又恐堕入肉体之爱和世俗生活,最好是永远保持着柏拉图式的爱情。诗中的“我”显然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其渴望而又疑惧的心态颇为矛盾纠结。
《献给爱神》是一个包含有14首14行诗(或曰商籁体)的组诗。开篇第一首抒写初恋的幸福憧憬,袒露将要踏上爱情的荆棘之路、义无反顾地追随心爱之人的心迹:
当融雪在小溪中歌唱着寻觅,
我找到了你,让我情不自禁唱出歌声;
我将跟随你徒步远行,
在险峻的路上既不踌躇,也不怀着妒嫉
看那些悠闲的人,他们不了解
损伤也不认识荆棘;我渴望歌唱。
这你赐予我的恩典——在崎岖的小径上,
阴影重重,我已迟缓地久久徘徊。
接着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爱情不是“奖品”,要“用丝绸和香料包起来收藏”;“爱情就该趁活着时消费”,其意思正如唐代女诗人杜秋娘的《金缕衣》一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等无花空折枝”,但不止于此,而且“爱情是一支蜡烛,要对着黑暗燃烧/超越我们高耸的影子”,爱情可以洞穿并烛照人生的黑暗,爱情能够超越我们自身。组诗还描写了相爱时共同渡过的美好时光、彼此默契、心心相印的情景,也夹带着有时不和谐、惟恐被遗弃的痛苦,后面几首着力于对老年之爱、死后地狱以及爱的幻灭的种种想象。在这里,爱与死是紧紧交织在一起的双重主题。
中年的奥黛丽·沃德曼
在讴歌自然的诗篇里,奥黛丽一改她在爱情诗中阴郁、甚至悲怆的调子,变得明朗欢快起来。《圣乐的诗》将蜂巢奉为“圣地”,简直是用喜洋洋的赞歌来赞美“我们智慧的微观世界”,象征意义不言而喻;即便是《歌颂时令的消逝》,也没有忧伤和哀叹,而是认识到“只有甜美的葡萄使我们懂得苦涩”,并且“我将为我自己夺取,打破命定的结局”,面对岁月的流逝,主张积极进取的人生;在《金色的恩典》里,“夏日阳光已让我焕发活力”,“生命在我内心重生再来”,因而“我会为任何绿色的生长而高兴”,从迷失中醒悟,从“棕榈的风姿”中找到安宁,抒发了对母亲般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埃尔辛诺的湖》音调明快,韵律婉转,本身就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歌,译者也力图在汉语里再现其神韵:
去埃尔辛诺的路边,
我看见三只燕子飞翔,
在靠近海滨的山那边,
高高的蓝风在歌唱。
出于对自然近乎痴迷的热爱,诗人对事物的体察细致入微。《微观世界》中,“随着一阵巨大的咔嗒声响,/蚂蚁从地下出来把鼓手当。/在青草旁边趴着眼对眼,/我看见走过它们的装甲军团。” 诗人把自己放低到尘埃里去,“无数的声音和怪异的形状,/在我眼前被放大和夸张”,才观察到古罗马军团般的进军的步武,诗歌用的也是军队行进的短促而快速的语言节奏,对蚂蚁大军的描绘可谓有声有色。
而另一首《只有燕八哥》,“只有燕八哥会执著于/他的一个调儿”,当“画眉/像植物学家翻来找去/蜜蜂在绒毛里用粗喉音讲嘴”,“蜗牛在蜷过三次的壳里蜷着/分享一点儿烟熏气息/静等冰冻解开符咒”之时, “只有燕八哥:所有的休息/是唱着一百首火之歌”,他的天职就是歌唱,他全身心投入热烈的歌唱,直到最后一息,短暂的生命留下传世的歌声。鸟儿死去了,留下了鸟鸣,正如诗人留下永恒的诗篇。这首诗与其说是写鸟儿,毋宁说是诗人自己命运的寓言。
在人物的画廊里,奥黛丽的描写同样栩栩如生。《书籍和玫瑰》刻画了一个培育玫瑰、酷爱读书的老僧侣,以内心独白来表现他爱的执着和思想境界的高尚:“我将仍然跪下直到弯成圆背,/挣扎着从地上去拨动这样的玫瑰。”“我依旧会挣扎,直到眼睛失明,/而我所有手稿放成土黄色,也没署名。” 最后,“眼睛变瞎;肩膀变歪斜”,给世人留下精神财富,给世界留下了花朵之美。
《复活节在惠特比》写一位“冷酷、苍老、勇敢的女修道院长走了”,似乎是为了去寻找野花和野果,其实是因为“一个国王在她右手,一位君主在她左手。/但她像一只被卡在一条裂缝里的鸟儿,/她的翅膀朝后抽紧,她无法动弹/从那夹住她的粗糙岩石里移开”,她忍无可忍,于是毅然决然地离开,到荒野上去,到峭壁上去,到大海边去。“这神圣的希尔达转身走了”,因为她知道,那“高高的大门”“对着海,对着大地,/对着生命,对着诞生,/对着梦,和做梦者的饥馑”关上了,“她欣喜”——“为春天湿透的土地打动人心的甜蜜,/以及在她歇歇手的粗糙黑树皮”。至此,一个厌弃世俗名利和荣耀、坚毅苦修的圣者形象呼之欲出。
《春天里的贾尔斯先生》则是奥黛丽的诗歌里绝无仅有的一支谐谑曲,以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调子描写了一位“小个头,衣冠楚楚”的绅士,他“款款走过”,“他鞠躬”,“风流潇洒”,“向女士们哼哼哈哈”,寥寥数笔,就让一个“精明而快活”、喜欢搞点“罗曼蒂克的小浪花”的滑稽人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这本诗集尽管只有45首诗(含组诗),题材却涉及到自我、爱情、死亡、自然、神话、历史、宗教等很多方面,其中以抒写爱情和田园生活的居多。她生逢美国诗歌发生重大转向、现代主义兴起之际,她的诗歌内容上也已渗入现代性因素,具体说受到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仍然遵循传统的格律押韵,尽管是“戴着镣铐跳舞”,其音韵富于变化,却保持着和谐之美,动人心弦。而且她将意象派、象征主义等等表现手法融于一炉,写景状物生动形象、精确传神,使人如临其景,如见其人;抒情含蓄委婉、深沉蕴籍,复杂而微妙的内心波澜跃然纸上。
应该说,奥黛丽·沃德曼发挥了她的天赋异禀和卓越才华,在诗歌事业上取得了辉煌成功,不幸的是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但她的诗歌如遗世珍珠,自《明亮的伏击》问世至今,八十多年过去了, 拂去岁月的积尘,它们仍然散发着美丽的光芒。这部诗集的翻译不过是初步发掘,她的大量作品还有待于进一步去探索发现。在经过漫长的时间考验之后,需要重新认识其不可多得的珍贵价值。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