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晓

作者: 2017年11月08日16:33 浏览:341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叹白居易偷诗


    一千多年来五言古风《春晓》(下称《春》)被认为“惜春”典范之作,被广泛传诵,当代更被作为幼儿启蒙教育必备诗文之一,且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必有其妙处。
    日前无事,随手一翻《唐诗读本》,“春眠”两字跳入我眼中,总觉得某些地方不协调:一般说来,春天是万物苏醒、生机盎然的景象,而“眠”在与表示季节的词语相连时常与“冬”被使用。
    那么,该诗是如何写“春晓”的?笔者以有据可查的通行版本: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为蓝本展开分析。首先,尝试下面几种读法:
    1.春眠  不  觉晓
      处处  闻  啼鸟
      夜来  风雨  声
      花落  知多  少
    2.春眠  不觉  晓
      处处  闻啼  鸟
      夜来  风  雨声
      花落  知  多少
    3.春眠  不觉  晓
      处处  闻啼  鸟
      夜来  风雨  声
      花落  知多  少
    4.春眠  不觉  晓
      处处  闻  啼鸟
      夜来  风  雨声
      花落  知多  少
    5.春眠  不觉  晓
      处处  闻  啼鸟 
      夜来  风  雨声 
      花落  知  多少
    6.春眠  不觉  晓
      处处  闻  啼鸟 
      夜来  风雨  声
      花落 知  多少
    7.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当然,可能还会有其他读法,但从以上七种主要读法来看,均在“惜春”表意上不尽人意:
    第1种,起句就有逻辑问题;
    第2种,承句中“闻啼”何意?转句中“风”与“雨声”是什么关系?
    第3种,结句何意?
    第4种,转句与结句什么意思?
    第5种,问题仍然出现在转句;
    第6种,依此法读,承句“闻”解作“看见”为合适,如解作“听到”,正常语序应是“闻鸟啼”;这是较为接近“惜春”说的读法;
    第7种,通篇来看,应当是最为合乎“惜春”一说的读法,可惜的是:不符合吟诗的气韵节点与习惯。
    上述种种读法均不能很好地将《春》与“惜春”这一主流解读形成完美的对应关系,或多或少存在问题。
    笔者认为第6、7种是典型的望文生义读法,也正是诗人营造的文字表象。
    就汉语诗而言,可吟性极为重要。作为当时能与张九龄、李白、王维、张说、王昌龄……等名家以诗唱和者,对音韵的把握又会差到哪里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乃至无法通读《春》?
    案头的《古代汉语字典》让我眼前一亮,急查诗中文字:
    春:春季,一年四季之始:通“蠢”,振作,打起精神;
    眠:会意字……由目和表示幽暗、目无所见的冥会意,合起来表示眼无所见,冥兼表声……睡眠(动物生理状态),睡觉,瞑,躺着;
    不:本义是植物的胚种,…… ;
    觉:(jue)睡醒,……(jiao)睡醒,……;
    晓:光明,……;
    处:本义指暂时停下来,……处所,地方;
    闻:本义指“知声”,即听到或听见,……;
    啼:本义指悲痛的声音,……;
    鸟:本义泛指飞禽,又特指长尾巴的飞禽,……;
    夜:夜晚、黑暗、昏暗,……;
    来:麦子、……与“往”相对、使……来、将来,以来……; 
    风:地面上流动的空气,……;
    雨:从云层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滴、下雨;
    声:本义指乐音,又泛指声音,……;
    花:本义是指有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落:本义指树木的花叶残败凋落,特指树木凋衰,下落,停止,……;
    知:理解,知道,智,……;
    多:意指数目不少,赞扬、称道,……;
    少:本义指数量不多、不足、削弱、一会儿,……。
    研读所有构成《春》的文字后,再来按照上面各种读法逐一看它们组合成词语、句子,能描述一派春景的唯有第7种。
    不断地读,文字一个个变得活动起来:
    眠与觉,夜与晓,
    闻与声,花与鸟,
    处与落,多与少。
    到底表述什么?
    一声鸟叫,将笔者眼光引向阳台,扑,小鸟似箭一般,飞去。阳台还是阳台,小鸟不见了,小鸟留给笔者的是叫声以及曾经停留的鸟影。笔者将目光再转向《春》,“声”与“闻”两字一齐跳了出来:
    春不再是春,鸟不再是鸟;
    有花,有草,还有地水火风;
    觉非觉,觉是觉;
    啼是啼,啼非啼,啼已是,谛。
    至此,笔者方叹:《春》哪里是“惜春”诗,分明是佛学“声闻乘”的诗意解说。
    综上,全诗试译如下:
    蠢蠢欲动的虫子还在睡眠状态,植物种子醒了,有光明,
    现实世界中有情众生听见真理了,
    无明以来,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有声,
    种子落地因果理解的多?究竟少。

    诗中每句最后一字连读“晓鸟声少”,并非作者没有常识,或者成诗偶然,恰恰是作者以精深的文字修为表达:知道了,随口说的就少;这也是作者为强调《春》主旨,使用仄声入韵所致,尤彰求本之趣。
就五古而言,《春》堪与《静夜思》媲美,实为唐诗中的瑰宝;白居易曾经写过《夜雨》“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一诗,他确实读懂了《春》,两诗相较,高下立判。
    千百年以来《春》被众人齐声称誉为“惜春”诗,堪称奇迹。
    佛音如闻,欢喜无以言表。
    正是:
    《春晓》印象
    悲喜字中藏,
    吟来话未央。
    空闻无可道,
    窗外鸟声扬。

    孟处士印象
    鹿门天欲晓,
    窗外多闻鸟。
    起坐莫如眠,
    山民闲了了。

    啼
    杜宇一何悲,
    春音未可迟。
    喙开多似血,
    妙谛少人知。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