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前辈作家告诉我,‘每一个个体生命中,都储存有煤、油、气等能源矿藏,文学就是要将这能源开发,使生命有意义地、有意思地、有意味地燃烧。或者说,让生命灿烂地、美丽地、优雅地绽放。从某种角度说,文学就是精神能源学。’说这话的是我父亲,他把它写到文字中,意在告诉同样从事文学工作的我,作家也好,诗人也好,都是肩负使命的人,是扶着火焰的人,这种使命就是,保护和传承文化的火种,使之通过自己的生命和文字,得到更强烈的燃烧和绽放。就我的写作而言,诗歌给与我的很多,它是我对自我精神能源观察和开发的最难也最高的一种文学样式。”2017年10月29日下午,在自己的诗集《锦瑟》首发式暨分享会上,著名评论家、诗人何向阳向她的朋友和读者们分享了她的诗歌创作体验。
深秋的北京,下午的阳光追逐着落叶。在东城区小众书坊,京城文学界的大咖们济济一堂,他们和众多文学爱好者一起,度过了一个温暖而富有诗意的周末。无论是作品研讨,还是诗歌朗诵,所引起的掌声,都是对诗歌本身的无限致敬。
△活动现场
十三、四岁就开始文学创作的何向阳对诗歌有着浓厚的感情。尽管她的主要创作精力在于文学评论,但在她的心中,分量最重的还是诗歌。她曾说过,诗歌是文学金字塔的塔尖,是时代的号角和民族的火炬,也是一个人内心生活的图解。她还谈到,在所有以语言为载体的表达里,诗的表达最难,难在不断“解剖自己”,用诗的方式叩问内心,因此诗歌是最接近一个人灵魂的文学样式。
在活动现场,何向阳还给大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多年前,一个小女孩随父母下放到河南南阳的农村。5岁的她在求学的山路上行走,伴随她的,是一个用墨水瓶自制的小油灯。她用稚嫩的手呵护着追求知识与光明的火苗,让这一点微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诗人何向阳,她最终写出了“谁的手扶着火焰”这样动人的诗句。何向阳说,“一种生活的画面长久地被珍藏下来,就像这枚火种一样。我希望它能够熊熊燃烧,像不熄的生命的诗意。”
△霍俊明(左)、何向阳(中)、高兴(右)
本次分享会的嘉宾,著名诗人、翻译家,《世界文学》主编高兴说:“从形式上来说,何向阳的诗歌就是流水般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她一直在坚持,也一直在改变。她改变的是诗歌的内涵,是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何向阳的诗歌有一种庞大的时间观,有具体的黄昏和凌晨,也有跨度很大的时间场景,甚至涉及几千年的时间背景。不管是时间与空间相连的诗意体现,还是时间狭缝里的自我体验,都突出地表现了诗歌的独特个性。”著名诗人、诗评家霍俊明也阐述了他的看法。
△著名诗人、诗评家,霍俊明
△著名诗人、翻译家、《世界文学》主编,高兴
△小众书坊创办人,彭明榜
△《解放军文艺》主编,著名诗人姜念光
△著名作家,周大新
△青年小说家,李暮
△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李师东
△青年评论家,梁鸿
△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散文家,冯秋子
△青年评论家,刘琼
△中国工人出版社原总编,庞洋
△青年评论家,诗人李壮
《锦瑟》是何向阳继《青衿》之后出版的第二部诗集,收录了她2010年到2017年共70首诗歌。《锦瑟》共分为五个小辑:“无限接近”、“此时此刻”、“不止是火”、“空濛之中”、“无尽山河”。分享会主题为“谁的手扶着火焰”,众人赏读着流水式的、悬崖式的、纪念碑式的诗歌语言,犹如初冬时节围坐在诗意的炉火旁。正如霍俊明在《锦瑟》的序言中所说:“诗人的写作诚如劳动或者修行,甘苦自知、悲欣交集。如果人生真有什么自在、圆成和永生的话,也许只有诗歌和宗教是必经之途。黄昏降临的时候,一个小女孩已经准备好了拉开隐匿处的灯绳。万一她不小心拉断了灯绳或者灯绳已经在风雨腐蚀中糟朽,她已做好了另一手准备。把她寻找到的那个黑色的矿石拿出来在大地上擦亮,火星四溅时刻,蓝色的信也准备好了!”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